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0.12.09
【字 号】常政办发〔2020〕106号
【施行日期】2020.12.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服务贸易
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关于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9日
关于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增创新优势,切实打响“常州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定位和“五大明星城”建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核心主题,以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鲜明主线,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着力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头部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构建若干具有较高显示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服务业集,基本形成结构优化、服务优质、布局合理、融合共生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打造国家“两业”融合发展新标杆、长三角“三新”经济发展新高地。
  (二)发展目标
  服务业贡献度实现新突破。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左右,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45%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5%左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
  服务业集聚度实现新跨越。把优化服务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相结合,聚焦现代服务业重
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档升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到2025年培育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5家左右,培育形成市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30家以上,形成总部经济集聚区3家以上,培育税收亿元的特楼宇30座以上,打造5家左右特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功能集成的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服务业融合度实现新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相长、促进服务业各个业态之间渗透交融、协同并进,增强服务经济新动能。到2025年培育省级“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30家以上,形成市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200家以上;培育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领军企业20家以上,省级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20家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和知名服务品牌。
  二、重点方向
  依托制造基础,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软件及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改善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文旅休闲、健康养老、高品质消费等生活性服务业。聚焦业态创新,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新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新业态经济等新兴服务业。
  (一)立足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
常州汽车网
  做特做优产业金融。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金融支持力度,构建产融互动共生发展格局。引导银行等金融业机构开展科技企业融资产品创新,鼓励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加大对不同阶段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开发供应链金融、新能源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型产业金融形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大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金融创新中的运用,拓展金融服务应用场景。推动在绿循环低碳领域发行绿债券融资。争取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及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推动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产权市场。优化特金融功能区布局,加快高端金融要素集聚,着力打造高铁新城金融商务中心,建成新龙湖国际金融广场、月星环球港金融中心;加快建设“龙城金谷”,打造金融服务改革示范区,集聚机构数量超1000家,管理资产规模超5000亿元。
  优化提升现代物流。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长江中下游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中心、江苏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示范区、长三角双循环物流重要支撑节点、长三角中轴物流枢纽城市。以打造枢纽节点、畅通物流通道、完善物流网络为核心,重点建设综合港务区、武南物流园、金坛公路港物流园、溧阳中关村港口物流园、钟楼现代物流园,形成“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网点(配送站)”的四级物流网络。以智慧物流为主攻方向,加强物流主体的培育和引进,扩大物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冷链、电商、供应链等新物
流业态,提升物流服务能级,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降至13%以下。
  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碳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大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集聚,着力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和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加快打造中国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武进汽车检验检测产业基地等载体的品牌和服务优势,推动科教城创建机器人国家级检测中心,加大检验检测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引导全市检验检测服务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国内知名的科技服务业特基地。强化市场开拓,延展服务半径,推进检验检测主体多元化发展,促进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创新发展软件及工业设计服务业。重点支持基于数据模型驱动的工业软件集成,培育一批为智能制造提供配套服务的工业软件龙头骨干企业。推动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性技术研发,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围绕我市重点建设的先进制造业集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创建省级以上工业设计研究院。面向制造业软件和设计需求,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推广应用众创、众包、众设等模式,推进设计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工业软件及设计服务水平,培育形成工业设计中心100家,软件服务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以上。
  (二)改善服务供给,优化生活性服务业
  提升发展文旅休闲产业。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丰富乐园、山水、乡村、康养、研学等特优质文旅休闲产品体系,加快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打造“江南门户·溯源运河”、“百年工商·现代智造”、“寻味江南·食美常州”等文旅品牌,增创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加快打造长三角独具特、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进一步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提升常州创意产业基地、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等建设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社区融合发展,建设文创旅游特街区。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18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比达8%,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按照“突出产业属性、培育市场主体、促进融合发展、提升为老服务”理念,提升养老服务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康复保健、养老养生消费市场、养老护理等养老全产业链。推动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探索多元优质高效智能化的现代医养融合新业态,拓展养老服务“三项融合”常州模式,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运营中心、幸福康养小镇等建设大力探索“互联网+医疗”,加快省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省养老服务业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全国“幸福养老”示范区。
  着力扩大高品质消费服务。加快补齐服务消费短板,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服务,扩大多样化消费体验服务,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传统消费向高品质消费转变,以新模式引领绿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型消费发展。建设高铁新城品质生活中心,依托江南环球港,打造长三角商业航母,构建一站式智慧服务体系,开启品质都市的全新生活方式。统筹推进老城厢改造升级,加快集聚国际品牌、高端产业,建设消费核心区,加快形成南北大街—文化宫百亿商圈。发展“夜间经济”,重点建设古运河两岸、青果巷、环球恐龙城、江南环球港、文化广场、三堡街、淹城等夜间经济集聚区,构建多业态夜间消费产品体系,打响“龙城夜未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