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汽车⾏业研究报告(附下载)
导语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 年 10 ⽉份乘⽤车批发量 198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批发量 36.8 万辆,环⽐增长 6.3%,同⽐增长148.1%。
来源:东北证券作者:李恒光
1.新能源汽车⾼歌凯进,来年增长可期
1.1. 回顾:新能车加速渗透,低端和中⾼端车发⼒
2021 年新能车销量有望超过 320 万辆,渗透率达到 15%。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 年 10 ⽉份乘⽤车批发量 198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批发量 36.8 万辆,环⽐增长 6.3%,同⽐增长 148.1%。2021 年 1-10 ⽉份,新能车累计批发量 236 万辆,渗透率达到了 14.3%。从销量⾓度,2021 年新能车⽉度销量屡创新⾼,⽉销量有望突破 40 万辆,年销量有望达到 320 万辆,受芯⽚短缺等影响,10 ⽉份新能车销量在汽车销售旺季并未表现出超预期增长,但随着以 ST 马来西亚封测⼯⼚为代表的芯⽚产能逐渐恢复,11 ⽉和 12 ⽉份,新能车⽉销量有望超过 40 万辆。从渗透率⾓度,2015 年-2020 年间,新能车渗透率从 1%增长⾄ 6.5%,⽽ 2021 年新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 15%,新能车市场迎来⼤爆发。
低端 A00 和⾼端 B/C 车型成为新能车爆发增长点。2021 年新能车市场呈现出“纺锤形”结构,微型电动车及⾼端豪华电动车成为增长两级,占据了新能车销量的 70% 以上,⽽ A0 和 A 级电动车市场销量⼀般且以运营端为主,尚未迎来爆发。A00 车型细分中,低端 A00 售价 3-5 万,以宏光 Mini 为代表,中⾼端 A00 售价 5-10 万,以长城欧拉⿊猫、零跑 T03 为代表。其中宏光 Mini 的⽉均销量已突破 4 万,⽽⿊猫、零跑 T03 的⽉均销量在 5000 左右。⾼端 B/C 车型主要以造成新势⼒为代表,根据各企业公布的数据,⼩鹏、蔚来、理想三家造成新势⼒汽车单⽉销量均已破万。
⼩鹏汽车 2021 年 11 ⽉总交付量 15,613 台,环⽐增长 54%,同⽐增长 270%,成为国内造车新势⼒中销量最⾼的车企。理想汽车在 8 ⽉交付量达到 9433 辆后,9、10 ⽉受缺芯影响均未破万,且降到不⾜ 8000 辆的⽔平,⽽ 11 ⽉迎来爆发,理想one 单车交付达到 13485 辆。蔚来汽车 9 ⽉份新车交付量⾸次“破万”之后,受缺芯和⾃⾝产线升级影响 10 ⽉的销量“腰斩”,只有 3667 辆,⽽ 11 ⽉恢复正常,交付 10878 辆。
高尔夫7进口1.2. 展望:为什么看好明年新能车市场继续⾼增长?
锦龙汽车集团通勤快乐
1.2.1. 新能车销量驱动⼒发⽣变化,C 端需求成绝对主⼒
新能车市场底层驱动⼒已经转向由政策、供给端、需求端多因素驱动。在新能源补贴不断退坡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政策端的驱动⼒由直接的财政补贴慢慢转向软性的⾏政措施,新能源汽车对补贴的依赖性正在降低,开始回归⾃然⽣长。带有约束和激励性质的双积分政策,限牌城市的牌照红利,以及充电桩纳⼊国家新基建成为国家推动新能车发展的主要⼿段。从供给端,新能源车企不断规划新车型和增加产能投资成为供给创造需求的典型,以 A00 车型为例,在宏光 Mini 出现在市场之前,国内微型电动汽车⼏乎绝迹,以宏光 Mini 和⾯向⼥性⽤户的欧拉系列车型为代表重新点燃了 A00 市场。
从需求端,随着市场培育程度不断加深,技术进步及续航⾥程不断提⾼等因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不断改善,以特斯拉、蔚来、⼩鹏、理想等代表的车型主打⾼端电动车市场,其科技感、未来感属性提供了更多差异化产品,获得了消费者的拥趸。从终端销量反馈,根据交强险数据,新能源运营端⽐例不断下滑,根据估算,2019 年销售的新能源汽车 40%⽤作了运营车辆,⽽ 20 年⼤约 21%,21 年上半年⼤约 15%,运营端⽐例不断下滑,C 端需求成为新能源车型的绝对主导⼒量。
1.2.2. 芯⽚短缺缓解,被压制的产能和需求有望释放
芯⽚短缺问题有望在明年 Q1 得到缓解,压制的产能和需求将得到释放。汽车缺芯问题⾃从 2020 年开始显现,⼀直持续⾄今,根据 Auto Forecast Solutions 的数据,截⾄今年 11 ⽉ 14 ⽇,因芯⽚供应短缺已造成全球汽车市场减产 1009.7 万辆。其中欧洲今年累计减产量为 285.9 万辆,北美洲累计减产量为 315.2 万辆,亚洲(除中国外)累计减产量为 169.6 万辆,中国市场累计减产 198.1 万辆,占总减产量的 19.6%。预测今年全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或将达 1126.3 万辆。
猎豹cs6怎么样
聚焦到国内市场,由于新能车体量还较⼩以及部分低端车型不需要⽤到芯⽚等因素,芯⽚造成的影响主要在燃油车,但新能源市场的扩张也明显受到⼀定影响,由于 ST 马来西亚封测⼯⼚疫情、英飞凌转向系统芯⽚短缺等问题,10 ⽉份新能源汽车批发量为 36.8 万辆,相⽐ 9 ⽉份的 35.5 万辆,在汽车销售旺季并未表现出超预期增长。但随着芯⽚产能的逐渐恢复,新能车销量会逐渐恢复正常,⽽且由于供给端短缺,市场需求还在被压制,有望在明年迎来爆发。
1.2.3. 供给持续增加,各车企不断推出新车型
新能源车型推出速度在不断加快,造车新势⼒、⾃主品牌、合资/外资车企全⽅⾯发⼒。据不完全统计,明年预期有 80 款左右的新能源车型上市,涵盖主流的造车新势⼒、⾃主品牌、合资/外资车企等。在新能源车中,A0/A 级车还是蓝海,主要是传统燃油车的天下,这块汽车市场最⼤的蛋糕在未来有望诞⽣多个爆款车型。在插电混动领域,⾃主品牌混动系统在今年全⾯铺开,⽐亚迪 DM-i、长城 DHT、吉利雷神智擎 Hi·X 等混动系统有望在明年带来较⼤增量。
2.新能车创造新需求,打开零部件增量空间
2.1. 空⽓悬挂,供需两端发⼒迎⾏业拐点
2.1.1. 市场空间
根据 Mordor Intelligence,2020 年全球汽车空⽓悬架的市场空间达到 60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全球空⽓悬架市场空间将达到90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超过 6%。其中亚太市场将显著增长,⽽亚太地区的增长主要将由中国市场推动。我们认为,⽬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搭载空⽓悬挂仍处于起步阶段,供应商在今年以及 2022 年获得的定点项⽬⼤多于 2023 年开始放量。考虑到⼤多数车型将在明年下半年⾄后年上半年之间上市,因此我们判断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空悬渗透率将在近两年提升,2024 年后提速将进⼀步加快。
我们判断,2025 年国内乘⽤车市场⾄少是 160 亿以上的市场空间。此前中国空⽓悬挂的市场空间较⼩,中国市场在未来⼏年将拥有可观的增速。假设单车空悬⽅案价值 8000 元,2025 年如果 20 万到 50 万价格的车型的渗透率普及到 30%以上,国内乘⽤车市场搭载空⽓悬挂的数量约为 200 万辆,⼤约是 160 亿的市场空间。预计保隆科技在 2025 年有 50 万辆左右的空⽓弹簧出货量。中⿍股份致⼒于成为硬件综合供应商,公司的空⽓供给单元市占率已经维持在 50%以上,看好公司未来拥有空⽓弹簧供应能⼒后也能获得⼀定份额,整体的综合市占率有望达到 30%左右。
2.1.2. 竞争格局
空⽓供给单元的前装市场主要是威伯科(WABCO,被采埃孚收购)、AMK(中⿍股份的⼦公司)、⼤陆占据国内外的主要份额。细分来看,空⽓供给单元中包括空⽓压缩机、储⽓罐、阀组等部件,其
中核⼼部件为空⽓压缩机,也是技术壁垒最⾼的部件,⼤陆、威伯科、AMK 都选择⾃⼰开发⽣产空⽓压缩机,外来竞争者短时间难以进⼊这⼀领域。
空⽓供给单元中还有其他组成部分。其中储⽓罐有许多⼚商拥有⽣产能⼒。阀组部件的市场格局⽬前较为单⼀,全球九成左右的市场份额都集中于德国公司 RAPA,该公司为空悬供应商提供阀组以装配成空⽓供给单元。我们认为阀组的市场格局单⼀的原因主要在于此前空悬市场空间不⼤,并⾮因为阀组的技术难度⾼,随着空悬渗透率上升,中国空悬市场打开,我们判断阀组将会出现更多供应商,存在国产替代的可能。
乘⽤车空⽓弹簧市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产⼚商为⼤陆、威巴克,为主机⼚供应系统集成的⽅案。此外,市场上还有⼏家公司也拥有⼀定影响⼒,例如凡⼠通 FIRESTONE。国内市场中,⽬前乘⽤车空⽓弹簧达到量产⽔平的只有保隆科技与孔辉汽车(⾮上市公司)。
在商⽤车空⽓弹簧领域竞争者较多。瀚瑞森能制造商⽤车空⽓弹簧,没有乘⽤车空⽓弹簧业务。固特异的旧业务主要集中在商⽤车上,空⽓弹簧业务已经被⼤陆收购,⽬前只有少许商⽤车的业务。此外,凡⼠通原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商⽤车,近年开始进⼊乘⽤车空⽓弹簧市场。赛夫华兰德的业务为挂车空⽓悬架的集成⽅案,赛夫华兰德是保隆科技的客户之⼀,赛夫华兰德在国内⽤的商⽤车空⽓弹簧由保隆科技提供。
2.1.
3. 供需两端催化迎来⾏业拐点
我们认为空⽓悬挂开始迎来市场⼴泛关注,主要是供需两⽅⾯催化造成的:
需求⽅⾯,新能源汽车对空悬的需求提升了消费者和竞争对⼿对于空悬的重视程度。虽然空⽓悬挂与燃油车、电动车的分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不可否认新能源车车企对空⽓悬挂提供了重要助推作⽤,由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远⾼于纯燃油车,空⽓悬挂系统已经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平台的主流配置。蔚来⼏乎全系均有配置空⽓悬架,理想汽车的 X01 也会搭载空⽓悬挂,吉利汽车的极氪为消费者提供了空⽓悬挂的选配⽅案,超过半数的消费者均有意选装。美国电动⽪卡 Rivian 也要配置空⽓悬架,进⼀步打开市场热点。新能源汽车⼀⽅⾯帮助了空悬车型的价格下探,另⼀⽅⾯让消费者都对空⽓悬挂有了⾼度关注催⽣需求,此外,还给竞争对⼿压⼒,进⼀步促使其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等主机⼚加快装配空⽓悬挂的速度,提升渗透率。
供给⽅⾯,国产化⽅案加速空悬渗透率提升。此前都是海外制造商提供空悬⽅案,价格在 12000 元以上,还要额外附加⾼额开发费⽤。随着中⿍收购 AMK 进⼊国产化落地、保隆科技成功进⼊乘⽤车空⽓弹簧量产阶段,国产化的空悬系统凭借 8000元左右的⽅案吸引主机⼚关注,有望帮助配置空⽓悬挂的车型实现价格下探,提升空悬的渗透率。
国产空⽓悬架的零部件总价在 4000-5000 元之间(若不考虑减震器的⽀柱费⽤)。再加上⼀些软件开发费⽤,整体⽅案价格约为 8000 元,如果进⼀步深化国产⽅案,价格还有较⼤下探的空间。
根据调研,⽬前国产化⽅案中,四根空⽓弹簧(不包括减震器)价格约在 2000-3000 元之间。空⽓弹簧分为集成式和独⽴式,集成式⽐独⽴式价值量更⾼,由于汽车⼀般重⼼偏向前端,前悬需要配置更好的集成式空⽓弹簧。若前悬两根搭载集成式,后悬搭载两根独⽴式弹簧,价值量在 2000 元左右;
若主机⼚选择四根弹簧均选⽤集成式弹簧的⾼配置,则价值量为3000 元左右。
空⽓供给单元为空悬部件中的技术核⼼,单车价值 2000 元左右,其中核⼼部件空⽓压缩机的价值在 1000 元左右。其余部分中,储⽓罐价格⼤约在 200-500 元之间,隔⾳包约 150 元,此外还涉及分配阀与管路等零部件。
除了空⽓弹簧和空⽓供给单元以外,其他零部件的价格不⼀。电⼦减震器以及其他的附属零部件,合计 3000 元左右;ECU 核⼼内容是算法,硬件成本约在 400-600 元之间。传感器主要是悬架⾼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全部加总后价格在 300元左右。此外整体的软件开发费⽤在 2000 块钱左右。
2.1.4. 未来集成模式陆虎defender
我们认为未来“主机⼚集成”将替代“tier1 ⼚商集成”的模式。⽬前欧洲车企选择分包零部件,最后车企⾃⼰完成集成的⽅案更多,如奔驰、宝马均为此模式。国内东风岚图、长城,以及⼩鹏、蔚来的初始车型选择的是 tier1 ⼚商集成的模式,但是我们认为主机⼚⾃⼰集成会成为⼤趋势。原因在于:⼀⽅⾯随着主机⼚⾃⾝的技术知识积累,拥有了⾃⾝完成集成的能⼒,另⼀⽅⾯主机⼚⾃⾝集成较之 tier1 ⼚商集成的模式能降低成本。根据我们的调研与分析,⽬前全市场约六成车企采取主机⼚⾃⾝集成的模式,其余仍采取交给 tier1 ⼚商集成的模式,但我们判断未来主机⼚集成的⽐例将不断升⾼。
更具体拆分,我们判断未来的模式会成为主机⼚向供应商进⾏全硬件采购,⾃研 ECU 部分,再⾃⾏进⾏软硬件的集成。⽬前主机⼚已经在提倡所谓解耦采购,将 ECU 进⾏⾃研的模式。⼀⽅⾯ ECU 解耦采购帮助主机⼚降低成本。另⼀⽅⾯,若控制程序采购⾃零部件⼚商,主机⼚⼀定意义上丧失了后续对车型程序的调节的主动权。所以⽆论造车新势⼒还是头部⾃主品牌,⽬前都是解耦的趋势,算法软件的开发以⾃研为主。
2.2. 全景天幕和 HUD 显⽰玻璃,带动汽车玻璃量价齐升
聚焦当下,新能源车是汽玻市场扩容的核⼼推动⼒。天幕玻璃颠覆了传统设计,更契合新能源车对科技感和未来感的需求。
⽬前特斯拉全系列,蔚来 EC6、⼩鹏 P7、⼤众 ID.4 和 ID.6 等新能源车主流车型均搭载了全景天幕。2020 年天幕玻璃在新能源车中渗透率约 16.7%,2021 年 1-10 ⽉达到约 23.2%,天幕玻璃渗透率快速提升。HUD 也在加速渗透,国内新能源车型中⼤众 ID.4 、红旗 EHS9 已经开始搭载最新款的 AR-HUD,AR-HUD 代表着 HUD 未来的发展⽅向,更符合智能电动车的标签。
汽车修理基础知识从玻璃⽤量来说,天幕玻璃⼤幅提升单车玻璃⽤量,⼀般⼩天窗玻璃⽤量 0.2 平⽶,全景天窗 0.5-1 平⽶,⽽天幕玻璃普遍达到 1.5-2 平⽶。从玻璃价值增量来说,⽬前福耀普通天幕玻璃均价在 800-1000 元,集成镀膜隔热、智能调光等功能的天幕单⽚价值最⾼已达 5000 元,随着天幕玻璃集成镀膜隔热、变⾊调光等功能,预期到 2025 年普通天幕玻璃均价在 1500-2000
元之间;普通 HUD 前挡风显⽰玻璃均价在 500- 600 元,AR-HUD 显⽰玻璃达到 1000 元,相⽐传统前挡风玻璃 200 元的单价提升 2- 4 倍。随着新能源车不断渗透,带动汽车玻璃量价双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天幕玻璃、HUD 渗透率快速提升,国内汽玻 OEM 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能达到 20%以上。根据预测到 2025年新能源车产销量有望达到 710 万辆,天幕玻璃在新能源车中渗透率有望达到 55%,在燃油车中渗透率有望达到 15%。天幕玻璃均价上升⾄ 1500-2000 元,⽽ HUD 在汽车中渗透率能达到 25%。届时国内全景天幕前装市场规模达到 132 亿,HUD 带动前挡风玻璃价值增量 33 亿,相⽐ 2020 年,汽玻前装市场规模增长 1.5 倍。
2.2.1. 借新能源车东风,全景天幕快速渗透
特斯拉引领电动车潮流,全景天幕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我们的估算,2021 年 1-10 ⽉天幕玻璃在新能源车中渗透率提升⾄23.2%以上。特斯拉全系车型均采⽤了全景天幕,天幕玻璃颠覆了传统设计,更契合新能源车对科技感和未来感的需求。⽬前除特斯拉 Model3/Y,蔚来 EC6、⼩鹏 P7、⼏何 APro、⼏何 C、ID.4 和 ID.6 等新能源车主流车型均搭载了全景天幕。根据乘联会数据测算,在国内新能源车型中,2020 年天幕玻璃渗透率为 16.7%,2021 年 1-10 ⽉天幕玻璃渗透率提升⾄
23.2%。根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 Q4 或 2022 年初会有⼗⼏款搭载天幕玻璃的新能源车型量产上市,包括⼩鹏 P5、蔚来ET7、极氪 001 等,在这些车型起量之后,天幕玻璃渗透率预期快速增加。
全景天幕带动汽玻量价双增长。全景天幕代替了原先的⾦属车顶和天窗,⼤幅提升单车玻璃⽤量,⼀般⼩天窗玻璃⽤量 0.2
平⽶,全景天窗 0.5-1 平⽶,⽽天幕玻璃普遍达到 1.5-2 平⽶。从价值量来说,天幕玻璃 ASP(单位⾯积玻璃价值)也更⾼,传统汽车前后挡风、侧窗 ASP 为 174 元/平⽶(2020 年福耀玻璃均价),整车价值 700 元左右。⽽现在⼀块基础版天幕玻璃均价在 800-1000 元,实现镀膜隔热功能价值增量为 700-1000 元,智能分级调光价值增量为 1000 元左右。现阶段量产天幕单价最⾼已经达到 5000 元左右,相⽐传统整车汽玻 700 元左右的单价,提升幅度⾮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