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率先探路氢能产业发展打造大湾区氢能创新高地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
能源,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正引领传统制造迈向绿低碳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为抢先布局氢能产业发展,构筑起新时代经济发展重要产业核心,佛山市南海区积极在氢能产业链构建和氢能推广应用方面先行先试,从2009年广顺新能源公司进驻成立启动氢能发展,2011年规划建设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14年被列入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再到2017年全国首个商业化运营加氢站正式投用,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步伐始终走在全国前到,已形成了较为完备、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条,涵盖了从制氢、加氢设备、加氢站设计与建设、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部件、汽车整车生产、产品检测、氢能标准制定等产业链各环节,带动氢能产业集聚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引进近30家氢能企业,产业链核心项目计划投资约200亿元,登记上牌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达到440辆,投入运营3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首批高密度商业化标准化加氢站投入运行。
构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体系
(一)出台产业规划和政策
为加快引导氢能产业要素的集聚发展,佛山市南海区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氢能发展的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对建设、生产、研发、运营等各环节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出台了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扶持政策、省
内首个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和氢能产业扶持政
策,明确了对从事加氢站建设运营以及氢能源
汽车运行的企业或个人的补贴标准、不同建设
类型的扶持标准,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政策扶持
体系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上下游。
(二)建设氢能产业园区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高
标准规划建设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产
业园区,重点围绕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
力总成和氢动力汽车等氢能源汽车智造产业链
条,打造集氢能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展示交
流、创新服务于一体的氢能源科技中心。充分
发挥氢能龙头企业的带动集聚效应,集聚一批
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
企业,将“仙湖氢谷”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
基地及氢能产业“硅谷”,打造为国际知名的
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地和
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
(三)打造产学研用平台
加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大连
化学物理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高等院校、
研究机构的合作,依托“仙湖氢谷”核心区推
动建立仙湖实验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
能)、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
分中心、北理工华南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服务与
管理中心、浙江大学氢能技术科创平台等产学
研平台,紧密围绕氢能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技
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
力。发挥华南理工大学、佛山科技学院、佛山
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优势,与联合
/  February  202065
广东经济
区域·聚焦AREA
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组建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培训研究院,加强氢能技术人才培养,补齐氢能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短板。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氢能产业链,力争成为国际先进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动力系统产业标杆。推进南海氢能馆建设,搭建起推介展示氢能产业发展的对外交流窗口。
(四)举办重大氢能活动
举办众多高级别、高水平的氢能盛会,打造顶尖国际对话交流平台和国际性氢能展品牌。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举办了两届全国“氢能周”活动,成为我国参展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影响最大的氢能展。2019年,先后举行了首届国际氢能标准和安全高端论坛、首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加强氢能标准和安全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成功吸引国际标准化组织氢能技术委员会(ISO/TC 197)联络处、国际氢能协会标准和规范委员会(IAHE-CSD)秘书处落户,现场签约一批涵盖氢源和氢能检测、氢能人才培养平台、大数据等氢能产业项目。
(五)推动氢能重点项目落地
经过几年来不懈努力,南海区已形成了从富氢材料及制氢设备研制、制氢、加氢,到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整车生产、产品应用、氢能人才培养等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集中引进了一批优质的产业链核心重点项目,包括重塑科技氢能产业基地项目、爱德曼氢燃料电池生产项目、海德利森加氢设施及核心部件国产化项目、北京蓝图加氢站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等,产业核心项目计划投资合共约2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形成年产值千亿元的产业集。
(六)建设高密度商业化加氢站
加氢站的缺乏是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破解加氢站建设无相关流程制定可依、审批流程繁杂不明晰的难题,南海区率先探索建立了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营加氢站的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启动2018—2020年建设22座加氢站,目前已建成丹灶瑞晖加氢站、西樵樟坑加氢站、狮山松岗加氢站和狮山桃园加氢站,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提供加氢服务。广泛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已上牌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投入运营3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推动建设1条氢燃料电池有轨交通线路。此外,通过加快与周边有富余副产氢的企业进行制氢项目合作,以及推进南海区氢能产业配套涉氢项目专用区域设立,以解决氢源短缺问题。
当前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一)技术水平存在差距,成果转化有待加强
佛山市南海区氢能部分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依然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燃料电池和高压储氢技术等。燃料电池方面,南海区在燃料电池功率密度和寿命处于国内较前位置,但在燃料电池集成系统方面,除核心零部件外,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包括功率密度、电池寿命等核心参数。高压储氢及装备方面,当前先进国家高压储氢及装备普遍采用70 MPa技术,具有储氢密度大、氢储输量大等优势,而这方面技术属于国内的短板。
(二)产业链布局分散,发展重点有待明确
目前,南海区氢能产业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产业链布局仍相对分散,不利于优势的充分发挥。从当前全国氢能产业发展情
66February  2020 / 广东经济
况来看,加氢站数量少、加氢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的重要因素。另外,政策支持范围偏窄、手段单一,集中在氢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域,主要为购车补贴和加氢站建设补贴,且政策变化快造成的不确定性,不利于氢能产业培育发展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引用。
(三)氢源供应体系尚未建立,氢气外购成本高
本地氢源难以满足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市场需求,目前南海区只有华特气体企业生产氢气,氢产能1吨/
天左右,且主要用于工业。现有加氢站的氢气主要来源于广州、江门、东莞、珠海等周边地区,外购成本高,氢源成为制约南海氢能产业发展瓶颈。
(四)土地资源紧缺,空间布局有待拓展
规划用地指标紧张,土地使用成本较高,目前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土地空间基本用尽,仙湖氢谷规划还没有完成,新的土地空间仍未开拓,给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加氢站、制氢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选址困难,加氢站进城问题难以解决,制约了氢能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进一步拓展。
推进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建议
(一)统筹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氢能产业缺乏顶层设计,相关国家、省级层面发展规划仍未制定,氢气尚未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在氢气生产、储运、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与国外氢能发达地区存在差距,造成氢能产业发展瓶颈。建议加强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将氢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进程。
(二)加快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
针对国内外的技术水平差距,推动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尽快缩短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托完善的装备制造
广东汽车论坛业基础配套,强化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研发
和生产,率先实现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抢占国
内市场高地。进一步挖掘氢能源重点企业的潜
力,加快引进和培育氢能与燃料电池高端人才
及团队。
(三)制订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扩大氢能产业政策扶持范围,补全氢能应
用关键领域如储氢、氢能源车辆运营等方面扶
持政策,支持氢能产业的普及应用。加大氢能
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加快布局完善氢源、
加氢站供氢网络的建设,进一步降低氢气成本。
加大对涉氢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鼓励氢能技
术在叉车、观光车、电动车、无人机、船舶以
及分布式发电和备用电源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积极推进氢能企业对接相关市场,拓展氢能技
术的应用范围。
(四)完善氢能产业各环节标准规范
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建
设契机,结合氢能产业发展需求和实践经验,
重点对氢源、加氢站、氢储运、氢燃料电池
应用及其安全运营、监管等开展标准研究制
修订工作,建立完善加氢站设计、加氢能力
界定、氢气储运标准规范以及核心产品、设
备标准规范,逐步构建起涵盖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
氢能技术标准体系。同时,适时引进转化国
际标准,不断提升氢能技术水平,以标准引
领氢能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供稿单位: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政策研究室
(编辑/王婷)
/
  February  202067
广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