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以广东对口支援林芝为视角
文/沈毅李连声
“十三五”期间,广东对口 支援深入贯彻落实粤藏两省区党 委、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推进 落实“以民生援
藏为龙头,以产 业援藏和智力援藏为两翼”的援 藏工作思路,将产业援藏工作摆 在突出位置,着力增强受援地“造 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取得 了积极成效。2016〜2020年, 规划内累计投入产业援藏资金 8.2亿元、实施产业援藏项目66 个,推动林芝市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规模扩张、产业内涵优化。“十三五”时期林芝市产业经济 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其经济动 能依赖投资拉动、“造血”功能
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偏弱等问题 依然存在。“十四五”时期,围 绕增强林芝市产业内生动力的现 状与需求,针对产业支援工作面 临的困难与挑战,本文拟着眼于 产业支援平台建设及其实现路径 加以深度研究与实践探索。
一、"十三五"时期产ik 援藏
主要成效
“十三五”以来,广东“产 业援藏”统筹实施项目、招商、 人才、创新“四轮驱动”战略, 推动受援地产业经济由“输血型” 向“造血型”转变。
(一)特农牧产业整体提 质增效
“十三五”期间,广东通过 创新发展模式,优化特产业发 展格局,提增产业发展规模效益, 推动林芝市建设打造藏东南重要 农畜林产品基地。围绕林芝“一 带四基地”(特林果种植产业
带,茶叶、蔬菜、藏药材种植和 藏猪养殖基地),通过建基地、 扶龙头、创品牌、拓市场,加强 农牧产业技术支援,推动藏猪养 殖、茶叶种植、藏医药培植、林 果扩增等特产业发展。支持农 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多家藏猪 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养殖;以
90 | 2020年第8
期
工作^
“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 式收购”等方式,建立天麻、灵 芝等药材基地,带动农牧民实现 持续增收。同时支持在广东建设 4个以藏猪松茸为主推产品的农 畜林产品直销网点,将其销售链 延伸拓展到沿海发达地区。
(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推 优趋强
“十三五”期间,广东“产业援藏”持续加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后期建设、运维和推广工
作,举办“论剑南迦巴瓦-第二
届鲁朗旅游论坛”等重大交流营
销活动及民俗节庆活动,全方位
打造鲁朗活动品牌,助力鲁朗国
际旅游小镇获得了 “国家级旅游
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等荣誉。支持波密县旅游景区开
发及旅游市场开拓、察隅县红
旅游基地、工布江达县新措拓展、
墨脱县民俗文化古街等一系列项
目,整体塑造“人间净地、醉美
林芝”的生态、藏南、高原旅游
品牌。有机结合广东经济大省、
旅游大省的客源优势和林芝旅游
资源优势,加强两地产业合作与
旅游交流,组织实施“广东人游
林芝”系列活动,积极推进“游
客援藏”,促进粵林两地交往交
流、市场互动、资源共享,广
东已成为林芝旅游最大的客源市
场。重点支持林芝成功举办“两
节&一季”(桃花旅游文化节、
雅鲁藏布文化旅游节,生态旅游
总第243期丨
91
季)系列活动。
(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趋 于完善
“十三五”期间,广东援建 打造了粵林产业园、华发物流园、 工布江达县藏猪产业园等重点产 业设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大力推进粵藏招商引资、经贸交 流,积极引导粵企赴林芝投资。 广东企业投资建设的华侨城汽车 营地、华发物流园、东阳光国际 饭店等一批项目顺利竣工,产业 援藏项目工布江达县藏猪产业园 已吸纳东元公司、沃野公司、香
巴拉酒业等企业入园生产经营, 为贫困众提供160个就业岗 位,带动8000余名众(其中 建档立卡贫困众2000名)年 人均增收1000余元。
=、受援地产此发展存在问题
分析
(一)产业“造血”能力有 待增强
已建成移交的产业设施项目 出现“易建设、难运营”的问题, 受援地未及时构建运营管理服务
体系,未有效对接企业与市场, 部分重大产业援藏项目未能达到 预期经济与社会效益。以鲁朗国 际旅游小镇为例,从建设到运营, 广东省累计投入资金超40亿元, 是全国对口援藏最大的单体项
目。但鲁朗小镇运营以来,仍停 留于政府管理、地方运营的机制 状态,推广力度不足,管理机制 不顺,运营维护资金压力较大, 游客量、销售额等重点指标远未 达标,仍需政府持续“输血”, 现阶段效益与预设目标仍有一定 差距。
92丨2020年第8
期
(二)产业市场化发展有待提升
林芝市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分布散、品牌弱等短板问题依然突 出,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规模企 业还较为缺乏,产业意识和市场 观念滞后,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 薄弱,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欠缺,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不足。特别 是由于产业市场化基础薄弱,导 致部分产业援藏项目如藏鸡养殖、藏药种植、天麻开发项目的规模、品质、品牌及效益不明显,建成后 存在运营困难、持续亏损等问题。
(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有待优化
全域旅游资源整合规划滞后,“碎片化”分布导致县域非良性竞 争。林芝市旅游产品主要依托自 然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 较高,缺乏统筹研发、整合规划、品牌建设、品质控制;人文旅游资 源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业与文化、农牧业等持产业的融合不足;游 客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馆、餐饮设施仍停留在满足游客基础 需求的阶段,缺乏民族文化、品质 餐食和纪念精品等维系支撑。
三、"十四五〃时期产业支援
实现路径与策賂
“十四五”期间,受援地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厘
清产业发展思路与定位,优化产
业结构与布局,探索特化、标
准化、规模化发展路径,逐步摆
脱路径依赖,增强区域可持续发
展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发展、实
现增量提质。
“十四五”时期,广东“产
业援藏”宜针对受援地产业发展
突出问题以及“十四五”产业发
展机遇,遵循“产业发展提质增
量”的目标与原则,着重以产业
平台、持农牧业、文化旅游、
产品流通销售、人才技术等路径
及相应策略,推动受援地提升产
业发展能力,增强经济“造血”
功能。
(—)适度提高产业援藏资
金占比
“十三五”期间,产业援藏
资金8.2亿元,占援藏总资金
的35%左右。根据初步测算,
“十四五”援藏总资金约为30亿
元,建议适当提高产业援藏资金
比重,投入资金占比把握在40%
左右、约12亿元,并重点保障
产业发展设施平台建设资金。
(二)优化产业支援路径,
实施对点对标发展策略
路径之一:加大重点产业发
展平台建设力度
根据林芝市经济开发区发展
规划,继续支持粤林产业园(二
期)等重点产业平台建设,进一
步发挥该项目对林芝经济开发区
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的带动、辐
射作用。引入广东优势技术、人
才资源,发挥粤林产业园、华发
物流园、工布江达县藏猪产业园、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等重点平台的
产业聚集、辐射带动效应,实施
“强企入林、引金入林、引智入林”
工程,科学引入产业链配套企业,
进一步推动产业标准化、集约化、
规模化发展。依托具有科技研发
能力的粤林产业园等平台,引入
广东科研资源,培育林下资源转
化能力,形成林下产品品牌、品
质优势。加快林芝经济开发区与
广州经济开发区结对共建,建立
园区建设、经贸招商、人才技术
交流等合作机制,推动提升林芝
经济开发区建设、管理水平。
路径之二:推动文化旅游产
业整合升级
对应林芝市全域旅游发展规
划及国际生态旅游区、国家全域
旅游示范区创建的要求,助力林
芝文化旅游产业整合升级。一方
面根据各县区优势旅游资源,多
线设计、连片打造形成具有强烈
藏区民族持的文化旅游特品
牌,增强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和
号召力;另一方面推动形成旅游
品牌特与资源合力同时,打造
总第243期|93
“一区六县”差异化发展格局,整合提升“高品质、差异化、有 特”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片区,优化游客选择,丰富旅游内涵。在此基础上,推动做好“旅游+”文章,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农牧产业等深度融合,着力拓展 民族、红、非遗旅游及康养旅 游等新业态、新产品。
路径之三:提升“一带四基地"产业承载能力
围绕林芝市“一带四基地”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扩大产业规 模和产能。以重大平台建设、产 业设施配套、重点产业扶持、政 策体系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产 业承载能力,推动实现“茶叶种 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量达 到2000吨m,20个藏猪合作社养殖基地建设,巩固30万亩 林果种植面积、加工转化率达到 40%以上”2025年产业发展初 定目标。进_步加大品牌建设支 持力度,以“林芝藏香猪”地理 保护产品标志为公共品牌,助力 打造“黑珍”“藏好”“东元”等10个子品牌,促进各类农牧 业生产经营单位、产品、涉农商 标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进一 步推动完善农牧民和经营企业利 益联结模式,优化“公司+基地 +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经 营模式,实现农牧民增收方式和渠道多元化,巩固脱贫富民发展
成果。
路径之四:构建产业链和物
流销售链联结体系
挖掘林芝航空运输和川藏铁
路未来运能,支持受援地现代物
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动现代
物流、冷链物流和特产业的联
结共建等,形成种植养殖、分类
加工、品牌包装、物流销售等全
产业链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广东
省市场成熟、技术领先、物流发
达、营销体系完善的优势,加快
粵港澳大湾区“7+2”西藏特
产品和旅游交易推广中心等推广
平台建设,利用数字经济拓展产
品宣传与销售,通过技术应用提
升新产品品牌与品质,通过量化
市场扩大新产品销售规模。
路径之五:增强产业人才技
术支援实效
梳理特产业、支柱产业发
展技术薄弱环节,分别实施茶叶、
藏药、林果、藏猪和旅游产业等
领域“组团式”人才技术支援,
到产业基地、企业车间、田间原
野、校园市场开展培训带训,持
续推动种植培植、养殖育殖、管
理营销技术能力水平有效提升。
优化产业人才培训方式,以县域
为单位,实施“分年度+压茬式”
职业技术培养带训,逐年逐轮开
展农牧产业、旅游产业、林果产
业技术人才建设。“十四五”期间,
实施产业人才技术支援三项“千
人计划”:培养培训新型职业农
牧民、创业致富带头人、文化传
承人等1000人;培养培训旅游
管理营销服务人才1000人;培
养农牧、林果种植养殖专业技术
人才1000人。同时,以送粤培养、
本地带训、中长期职教等形式,
支援培养当地待产业科研技术
人才,增强其产业科研开发能力,
促进产业资源科技成果转化,为
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a
参考文献:
[1]林芝市“一带四基地”特
产业格局逐步形成.西藏自治区人
民政府h t t p://x i z a n g.g o v.c n/z w g k/
x x f b/x w f b h/202005/t2020广东汽车论坛
(作者单位:沈毅,广东省国际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李连声,广
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马超
94丨2020年第8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