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首富梁稳根
作者:伊人
来源:《中国市场》2012年第38
        在很多人眼里,三一集团主要创始人梁稳根始终是个谜。从砸掉铁饭碗到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从一度陷入绝境到成为湖南首富,这位中国民营重工第一人不知道创造了多少个湖南、中国乃至世界第一,用奋斗的人生演绎出湖南人的另一种精彩。
        在三一集团,向文波管战略,易小刚管研发,唐修国管内务,梁稳根则是灵魂。
        2011,梁稳根问鼎首富之后,三一集团与他都成为了人所共知的冠军
        在与中国经济共沉浮的同时,梁稳根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繁荣,他所面对的,也是整个行业的考验和挑战。
        他现在的目标是世界第一。
        梁稳根的闲暇时光并不多。在公司时候,他七点半就会来上班,晚上九点半才走。他的办
公室在三一集团的党委楼里面。楼下面是一个小型的高尔夫球场,远远就可看见绿草如茵。有时候晚上下了班,梁稳根会独自来这里打一场球。
        集团总部在长沙市下属长沙县的新沙开发区,整片区域的发展历史不过十多年。新区特有的宽阔马路与低矮树木让阳光更加无遮无拦。下午3,十字路口上穿梭着身穿白衬衣黑西装裤的三一员工。这是他们下午上班的时间。
        行政中心外面的岗亭上站着见人就敬礼的保安。他每天站岗7个小时,太过炎热,只能在旁边放一筐冰来降温。他不仅检查进去的人的工卡,还负责阻拦一些车。因为行政中心里面车位不够,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车停进去。
        当然,作为这里的缔造者和掌舵人,梁稳根的那辆迈巴赫是不会被拦下来的。
        奔驰一度是三一集团董事们钟爱的品牌。在2007,“三一的营业额突破百亿之前,梁稳根一直开一辆组装的奔驰车,其他一些董事则换了奔驰S3502007年年底,梁稳根终于换了一辆新车,奥迪A8
        2011年时,三一集团攀上高峰,股价高企,公司市值达到高点,而梁稳根本人也首次问鼎中
国首富宝座。他先后被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福布斯、胡润相继评为国内首富。
        然而,“三一并不仅仅只是给梁稳根一个人带来了财富。根据统计,三一集团里诞生了14位身家过亿的富豪,身家千万以上的则更多。
        无疑,梁稳根已经是当下中国企业家能够做到的一个顶峰。如果以地域特来说,大部分湖南人都认同这样一个观念,“湖南人会读书,会做官,就是不会经商。三一集团的创始团队无一不是湖南人。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对上述观念做出过回答:“湖南是在中国需要什么人的时候就诞生什么人。
        影响核心团队的人
        向文波曾经私下说,梁稳根是这一生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在长沙总部,三一集团的员工有接近3万人。他们见到这个商业组织的核心机会并不多,但是他们都知道,向文波管公司战略,对外发言,经常出现在新闻中。易小刚主管研发,经常去外面演讲。于他们而言,见到唐修国的几率可能更大一些,因为他主管公司内部管理,相对出差少一些。而梁稳根,他是三一集团的灵魂。
        “十八大将近,梁稳根被传可能成为中央候补委员,这一段时间里,他深居简出,甚少露面。休息的时候,梁稳根喜欢听听京剧。他迷京剧已经很多年。 向文波是空中飞人。根据三一员工自己的统计,去年一整年,向文波有260天在外面出差。据传,一般员工是上班打卡,而向文波是回家打卡,他家里人以此计算他在家里的日子。
        出差的时候,向文波总是需要约见很多人,有一次晚上,他连续见了15批人。
        就在采访前一天晚上,向文波刚刚从国外回到长沙。第二天一早,他的行程就被接连不断的会议充满。秘书在门外也不敢太频繁进去汇报其他工作。而临时要来汇报工作的其他部门人员则只能等在门外,见面时间也难以确定。
        这一段时间,唐修国上班的时候都不得不拄着拐杖。不久前他兴高采烈地约人去打羽毛球,结果上场不久就摔断了腿。每天只能拄拐杖。
        易小刚在公司内部租了一个乐队,他主唱,吉他、鼓手都是车间员工。他们最喜欢的是汪峰的歌,去年年会上还表演了一出。
        四个人里,唐修国最儒雅。
        总是穿着衬衣西裤,戴着细框眼镜的梁稳根看上去也儒雅,可是久经商场,一手缔造了庞大商业帝国的他,身上已有难掩的江湖豪气。
        大学时,梁稳根与唐修国是同寝室的哥们。工作以后,梁稳根要创业,唐修国就加入了这个队伍。
        1986,梁稳根辞职下海的时候,当时与他还是同事的向文波不是没有考虑过创业。但是,同一年,向文波拿到了研究生的录取通知。最终决定继续深造。 研究生一毕业,向文波没有去其它地方工作,直接来了梁稳根这里。
        几经努力,梁稳根他们将公司搬到了湖南省会长沙,虽然只是在省会的郊区,在百里黄土荒草之上搭了几个工棚。
        可是第一批产品就出了质量问题,全部被退货。那一次,无异于灭顶之灾,梁稳根手上几乎拿不出现金,他把以前买的国库券翻出来折现作为路费发给员工。
        很偶然,梁稳根听说有一个湖南老乡在北京是行业里的专家。于是他托人安排了一次见面。梁稳根很快与向文波去了北京,见到了当时的易小刚。
        易小刚在北京一家研究所工作,有车有房,还有价值几百万的项目在手上。他跟梁稳根只是见了一面,聊了一次天,来长沙三一的工地看了一次,就再也没回北京。
        梁稳根身上无疑有特殊的企业家魅力,能够让人甘心聚集在他身边。
        不过十多年时间,那个发不出工资、拿国库券变现的梁稳根成了中国首富。据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显示,梁稳根今年以361亿元的身家蝉联中国首富,去年,他首次问鼎首富的身家是598亿元。
        上榜的不仅梁稳根一人,向文波以56亿身家名列109 。唐修国、易小刚也都以过亿身家跻身榜内。
        向文波曾经私下说,梁稳根是这一生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并购大象飞起来的运气
        当时的并购是三一的绝密事件,整个集团知道此事的不超过10个人。
        很久没有事情让梁稳根这样兴奋了。他本来以为普茨迈斯特的总裁考察中国企业只是一
次寻常的行业交流。然而,考察结束以后,他居然接到了其创始人施莱西特的信,称有意愿出售普茨迈斯特。
        一贯沉稳持重的梁稳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这是一家他从进入行业起就开始仰望的公司,没想到居然有一天有机会收入自己囊中。
        他很快给普茨迈斯特的创始人施莱西特写了一封信,阐明收购意向。其后,他与向文波一起秘密飞赴德国。
        因为竞争者太多,为了掩人耳目,梁稳根与向文波特意取道北京,并将梁稳根的秘书留在北京负责接电话,对外一律宣称在北京开会。
        而梁稳根与向文波已经到了法兰克福,在一间宾馆里与普茨迈斯特开起了闭门会议。他们没有来得及去看一眼莱茵河,或者歌德故居,谈判是唯一重心。
        会议持续了一个星期,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就在梁稳根离开的那天,事实上双方的协议并未在法律上得到保护。因为协议需要法兰克福市政府的盖章,而那天,恰恰市政府没有上班。梁稳根却已经没有时间,在得到施莱西特的承诺以后,他起身回国。向文波则继续留下来签约。
        法兰克福的冬天经常下雨,气温接近零下,相当于长沙最冷的时候。向文波是在过年那天才回到家里。
        并购的最终价格是3.6亿欧元,如果再加上普茨迈斯特的债务,总价合计约5亿欧元。
        这次并购案是“4万亿元强心针的最后一次绽放。2012年来临,行业里的人开始嗅到严寒真正的味道。而2011,一切看上去都还很美好。三一的销售额突破了800亿元,平均毛利率在30%以上。
        经济低谷与行业洗牌
        2012年是在骂战与质疑中开启的。中联重科对于普茨迈斯特的并购案心有不甘,提出是自己首先在发改委处申报资料的。于是三一收购的最终审核拖了又拖,直到4月份才最终尘埃落定。
        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奔驰中国行业里出现了零首付销售模式。一度,外国媒体报道在中国买挖掘机可以不花钱。变相的价格战日趋激烈。之后,“三一与中联重科互相指责对方是零首付的始作俑者。
        今年上半年,“三一被外界广泛议论的还有裁员门”,“三一被指变相裁员。于是三一高管集体降薪,梁稳根对外宣布绝不裁掉一个人。
        “三一上一次与裁员有关,也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那是2008年。4年之后,欧债危机蔓延,国内GDP增速放缓。工程机械行业的难题才真正浮现出来。
        2008年的经济危机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因为国家很快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在这个刺激之下,行业其实得到了一轮爆发式增长。三一正是在这阶段顺利崛起。
        有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额同比下降9.2%,出口形势则更为艰难。这一年的前三季度,出口同比下降44.6%
        政府四万亿投资如同天降甘霖般适时在2009年出现。尽管前半年形势恶化,2009年最终全行业实现了12%的增长。
        三一重工在2009年的销售收入是165亿元,净利润为19.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0%59.3% 这一年,“三一还被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称为隐形冠军
        2010,三一重工的增长更加迅速。营业收入达到339.55亿元,净利润为56.15亿元,增长幅度更是达到112.71%
        2011,梁稳根问鼎首富之后,“三一与他都成为了人所共知的冠军。这年4,三一重工的股价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一年,三一重工的营业收入是506亿元,净利润达到86亿元。
        梁稳根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繁荣。在利润的诱惑之下,无数人试图挤进来分一杯羹。据业内人士说,长沙城内一度有一离退休人员一起合作,也开始生产挖掘机。他们买来各种零件,自己做加工。一年就生产两台机器,赚一二十万来补贴全年的活动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