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把承诺变为现实
作者:暂无
来源:《时代汽车》 2013年第11期
    自动驾驶汽车现在面临多重挑战:衡量消费者的需求,建立事故责任认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业界标准,并确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本刊记者|吴筱玲
    自从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于2012年5月获得了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自驾车风靡一时,从硅谷到底特律,从德国到荷兰再到以列,大小公司和科研机构正在纷纷研发能实现自动驾驶的汽车。几乎每天都有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举行各种活动以展示其自驾车技术的最新进展。
    但是业界对于自驾车车辆的量产一直都持谨慎态度,并且努力地进行基本技术的研发。但这方面技术今天已经开始应用于量产车型了:驾驶辅助系统可以探测障碍物,偏离车道警告,甚至刹车到停止。
    因此各种不同水平的驾驶辅助系统(DAS)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奔驰的“方向盘辅助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通用的“超级巡航”系统以及奥迪的“自动泊车”等都已被研发出来。
    2012年夏天在西班牙,三辆无人驾驶的沃尔沃汽车,在巴塞罗那的公路上,以90km/h时速完成了几百公里的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即欧洲环保型道路安全列队行车(SARTRE)的测试项目。凯迪拉克的最新型汽车能够自行泊车;谷歌、奔驰、日产等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日渐完善。日产和奔驰已经宣布2020年将推出自驾车车型。丰田和奥迪进行技术合作。大多数的全球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有自己的自驾车技术发展方案。
    不仅在美国,其实早在20多年前,中国也已经对自动驾驶技术展开了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是同济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其中,国防科技大学的无人驾驶技术主要针对城市道路,在高速公路上的车速已经可以达到每小时160公里,而同济大学的研究方向则更倾向于电动车的自动驾驶。
    现有技术可以让我们想象一下未来无限的可能性,虽然很难预测未来哪种现实技术解 决方案将占上风。
    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但在个别车辆实现了人工智能换挡控制之前,汽车行业应对这一技术的规格、合法性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建立业界标准。
    合作对于各个汽车品牌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汽车之间需要一个共同的无线网络来相互沟通,以免交通崩溃。
奔驰中国
    目前,美国有3个州通过了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法律。2013年5月底,美国交通部颁布了首项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正式声明。作为一项对各州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建议,美国交通部称,自动驾驶汽车尚不能允许上路,只能用来测试使用。
    “自动驾驶”的事故责任认定也是极为关键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自动驾驶可以大幅降低事故率。但是大幅降低不代表没有事故。汽车生产商不希望车主在使用自动驾驶模式后发生意外事故的责任会转嫁到他们头上。所以,如果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事故,谁来承担责任?如何设置计算机的程序,让其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做出正确决定?这些问题都亟需法律的规范。
    民调显示,许多美国人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还存有疑虑,其中,有81%的受访者担心网络黑客可能操控自动驾驶汽车。更不用说自驾车高昂的价格,谷歌测试的雷克萨斯RX450h混合动力车型市场价为45000美金,如果改装成真正的自动驾驶车型,价格可能要超过30万美金。
    因此,自动驾驶汽车目前面临多重挑战:衡量消费者的需求,建立事故责任认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业界标准,并确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评论或见解,请发邮件至:yijian@timeauto或者www.auto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