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海西州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7.02.04
【字 号】西政办〔2017〕4号
【施行日期】2017.02.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海西州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行委,州政府各部门:
  《促进海西州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2月4日
促进海西州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实施意见
推动海西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是有效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促进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旅游文化名州”、助推海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现结合我州实际,就促进海西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海西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州委“2456”总体要求,按照“文化引领、旅游带动、产业融合”的原则,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品牌带动、政策扶持等方式,建立和完善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的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人才体系、要素体系
和服务体系,打造核心产品,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产业素质,创新“文化联姻旅游做大、体育融入旅游做旺”的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深度融合,凸显“旅游+”综合联动效应,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努力把海西旅游业培育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强烈文化吸引力的现代服务业。
  二、主要目标
  以创建茶卡、昆仑山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统筹规划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全州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深入挖掘昆仑文化、吐谷浑·吐蕃文化、德都蒙古文化、唐蕃古道文化、南丝绸之路文化、盐湖文化等特文化资源,开发特鲜明的旅游文化产品,推动文艺演出、“非遗”项目、文创产品、体育活动进景区,打造民族和地域特的旅游文化体育品牌。以自驾、房车露营为突破,整合各类大型赛事活动,积极打造全省自驾车旅游示范州。开发滑沙、滑盐、高空缆车、生存挑战等旅游新业态,研发文化创意旅游、体育商品,增加旅游文化体育产业附加值,促进四季旅游均衡发展。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在全省率先形成旅游、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打造两千万人次、两百亿元收入旅游产业,使旅游文化体育产业成为海西新兴支柱产业。
  三、融合内容
  (一)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区域融合。按照定位准确、主题突出、特鲜明为原则,规划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和旅游文化项目,有选择地加强旅游文化园区的整合与合作,建设一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双重功能。积极推动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鼓励支持旅游文化资源集中和产业聚集的地区,加快建设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特鲜明的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重点开发建设察尔汗盐湖工业旅游、“两湖一址”、冷湖鄂博梁、金子海、昆仑山世界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着力打造格尔木昆仑文化产业园、德令哈德都蒙古文化产业园、都兰吐谷浑·吐蕃文化产业园、天峻西王母文化产业园、乌兰茶卡盐湖文化产业园、德令哈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柴旦文化产业园、都兰诺木洪枸杞文化产业园等旅游文化园区,促进一批有文化影响力、旅游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实体项目加快落地,推动旅游景区和文化园区的深度融合,实现功能区的产业聚集。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进入国家特文化产业项目库,对接国家、省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和旅游结构调整(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等专项扶持。
  (二)打造文旅品牌,推动产业融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格尔木要着力打造“昆仑
圣殿”品牌,成为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重要旅游城市;德令哈要依托外星人遗址、天文科普馆,着力打造“外星人的城堡”品牌;都兰要依托千年古墓和吐谷浑吐蕃、白兰古国、和硕特可汗国的历史,打造“三个神秘王国消失的遗迹”品牌;乌兰要依托茶卡盐湖、哈里哈图、金子海等旅游资源,打造“柴达木星空之旅”;天峻要依托青海湖源头和丰富的生态畜牧业资源,打造“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牧场”品牌;西部三行委要重点打造“柴达木雅丹地貌”、“魔鬼城探险之旅”品牌。统筹安排具有民族特、地域特和时代特的各类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做到“每个市县、每个季节、每个月、每十天都有节会活动”,努力打造“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的旅游文化体育品牌。加强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利用境内丰富多形态的地质地貌,加快自驾、房车营地建设,开发户外旅游、探险旅游等休闲度假产品,增加滑沙、滑盐、攀岩、高空缆车等特旅游文化体育设施,继续组织举办好在国内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汽车摩托车激情穿越柴达木、中国·青海玉珠峰国际登山节等品牌赛事活动,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吸引力、传播力和参与度。
  (三)发展特产品,推动景区融合。以入选中国极致自驾游路线的茶卡盐湖为基础,统筹规划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以各类主题公园、产业园、纪念馆、度假区、旅游名镇、文化街区等为主体,以展示体验、休闲娱乐、都市生活、会展节庆、工艺品产销为主要
内容的若干旅游文化精品线路。加快“兰州-西宁-柴达木-敦煌”和“兰州-西宁-柴达木-拉萨-成都”两个环形大旅游圈及柴达木环线精品线路旅游产品的开发,将乌兰茶卡盐湖、天峻西王母石室、关角山隧道等景点纳入环青海湖游览线、环湖骑行线等旅游路线,把茶卡盐湖、哈里哈图、金子海、可鲁克湖、海寺花海草原、大柴旦温泉、昆仑山等重点景区融入到区域旅游线路中,使各景区在旅游文化内涵和特上自成一体又具有互补效应,形成资源共享、互补优势,不断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游客数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四)打造自驾圣地,推动赛事融合。以创建全省自驾车旅游示范州为契机,依托激情穿越柴达木汽车摩托车集结赛、哈拉湖机车极限挑战赛、金子海高原极限汽车越野挑战赛等活动品牌影响,加强体育旅游产品创意研发工作,围绕汽车运动大力发展自驾休闲、自驾体验、赛事观赏、户外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及活动。围绕山河湖泊的精品景区和线路,重点打造登山攀岩、探险漂流徒步、徒步穿越、滑沙滑盐等体育旅游产品,刺激游客的体育消费。推动高原康体、运动康复、体育影视动漫、体育会展等文化创意与研发,促进体育旅游相关业态发展。
  (五)加强研发营销,推动商品融合。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创新经营运作
机制,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制作一批融入海西地方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文化旅游商品,实现文化创意、体育传统和旅游资源的有效嫁接,使具有地域标志性文化符号的纪念品成为游客来海西的“必购品”,成为民间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必需品”。着力做好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工艺美术品、生活用品、中药材和养生保健品、民族宗教特商品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着力发展昆仑玉、桃花石等玉石产品,唐卡、藏毯、木雕等手工艺美术品,虫草、苁蓉、锁阳等保健品,红黑枸杞、蒙藏药等中药材产品,盐羊、三元牛、黎麦、玛卡等食品系列,加大农副土特产业向旅游商品转化力度,培育旅游商品市场,优化销售网络,提高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重。支持建设民间工艺美术品生产基地、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展销中心和交易市场,举办旅游文化体育商品设计大赛,评选命名“海西旅游推荐商品”,加大旅游文化商品的市场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海西旅游文化商品的市场认同度和占有率。
  (六)提高服务水平,推动服务融合。积极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配套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现有设施的接待和服务水平。全面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格尔木和德令哈地区文化馆、博物馆、演出场所、购物场所、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无线网络全覆盖。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融合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推广
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有效利用主要旅游文化场所、大型商业设施、星级酒店等服务设施设立旅游咨询站点,提供旅游、文化、体育活动服务资讯,建设覆盖全州的旅游文化体育咨询服务体系。整合酒店周边要素资源,实现演艺、购物、餐饮、旅游等信息进入星级酒店,向住宿游客推介“一公里”文商旅服务圈。全面优化景区的景观标识、服务标识、引导标识、提示标识、安全标识和无障碍设施,完善休憩设施和讲解设备。
  (七)开拓发展空间,推动创新融合。突出传统特点,彰显文化特,建设有文化印记、地域特、民族特点的特小镇和传统村落。引导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小微企业向特城镇靠拢聚集,丰富其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品位,鼓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村镇发展乡村田园观光、生态创意农牧业、乡村民俗文化体育旅游、民族演艺体育等文化旅游体育特点鲜明的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鼓励网吧连锁企业和演绎娱乐企业在具备条件的景区开设连锁门店、游艺娱乐场所。加强体育运动指导,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地热、温泉等资源,探索康复理疗新途径。鼓励研发、生产、营销高原体育运动功能饮料、营养保健食品药品。发挥藏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作用,提倡面向游客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海西汽车展
  四、融合方式
  (一)在规划引导上融合。开展全州旅游文化体育资源普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完善全州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指导性规划,促进全州现代旅游文体育产业的合理分布,形成特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产业格局。做好旅游文化体育发展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依法保障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