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端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历史上曾是吐谷浑古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址。在这片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发现上千座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古墓。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都兰古墓的发掘、研究,解读了许多历史悬疑,认为这些墓葬是研究我国西北民族史、中西交通史及柴达木盆地环境演变史的宝藏。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都兰古墓的发掘、研究,解读了许多历史悬疑,认为这些墓葬是研究我国西北民族史、中西交通史及柴达木盆地环境演变史的宝藏。
“东方金字塔” 吐谷浑历史的见证
吐谷浑人是辽东鲜卑族的一支,公元四世纪迁移到青海南部草原。公元329年,吐谷浑人以青海为中心创建了自己的王国,并将都兰作为都城。公元663年,吐谷浑政权为吐蕃所灭,成为吐蕃王国的一个邦国。
青海省从1982年开始就对都兰古墓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出的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350多件珍贵的丝绸物品证明了这个地区曾经的繁荣。国家文物局曾经把“青海都兰吐蕃墓葬的发掘”列为“中国1996年度十大考古发现”,都兰吐蕃墓葬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都兰吐蕃古墓的发掘中,血渭一号大墓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最惊人的发现,它也是所有古墓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墓葬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属唐代早期吐蕃墓葬。
这座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的大墓,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大墓背后的两条山脉分别从东、西绵延过来,如同两条巨龙,大墓则像两条山脉之间的一颗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墓堆下有用泥石混合夯成的围墙,上面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粗细一般的柏木,整座墓葬共有9层,当地农牧民众也因此称它为“九层妖楼”。
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一、二层,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史专家王小甫认为,吐谷浑王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颇具神秘彩的民族,它的存在不过短短300多年,但其鼎盛时期的疆域东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今青海南部,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在吐蕃王朝兴起之前,它与中原唐王朝并足鼎立。然而,有关这个民族的记载在史书上所见不多,实物证据目前也略
显不足。因此,都兰墓葬对于研究吐谷浑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青海路 丝绸之路的要道
提起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学术界过去普遍认为河西走廊是其主要路线,“唐蕃古道”——青海路只是由于河西走廊因战争原因不通时才存在的一条辅助线路。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新国认为,都兰大量丝绸制品和其他文物的出土证明,从青海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甘肃的敦煌,是公元6世纪到9世纪前半叶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青海丝绸之路在1500年前的繁荣程度不亚于人们熟知的新疆-河西走廊-西安丝绸之路,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
作为“1996年度国内十大考古发现”,专家认为,“在青海都兰吐蕃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以丝织品最重要,是唐代丝织品一次难得的集中发现。”
据许新国介绍,都兰吐蕃墓出土的丝绸品种之全、图案之精美、时间跨度之长在国内考古发现中均居榜首。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发现丝绸350多件,130余种。在这些丝绸残片中,有112种为中原汉地制造,18种为中亚、西亚所制造。其中一块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
文字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块确认的8世纪波斯文字锦。许新国说,在都兰古墓中发现的这些物品绝大多数应是吐蕃与中原、中亚和西亚进行贸易的结果。因此,青海路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柴达木 曾遍布柏木的绿洲
作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给人的印象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荒凉,但是考古发掘却发现,在一千多年前,这里也曾遍布柏木,是一个温暖湿润的地方。
都兰县在蒙古语里是“温暖”的意思。从1982年起至今,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里累计发掘墓葬近百座,但除了数量众多的丝织品,考古学家最为惊叹的还是吐谷浑人用于修建墓葬的大量柏木。
古墓众多的热水沟,是一个没有多少绿可言的荒凉山沟,周围看不到一棵树。然而在一座座古墓中,大大小小的柏木却随处可见。
在柴达木盆地从事考古工作长达20多年的许新国说,吐谷浑人修建坟墓时,讲究用一层柏木夹一层四五十厘米高的石头,然后层层叠起,如同盖楼一般。柏树生长是极其缓慢的,一
棵碗口粗的柏树要长200年,一人合抱的柏树至少生长上千年。但吐谷浑人墓葬中的柏木,最粗的直径达50厘米,最细的也有碗口大小。一般的小型墓葬要用去二三十根柏木,稍大一点的则要上百根。
许新国说,这些柏木应该都是就地取材,如今的柴达木盆地,仍有不少叫柏树林、柏树山的地方,在德令哈、都兰都能听到这样的名字。同时,作为吐谷浑王国的都城,这里在当时应当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
考古人员还发现,墓葬年代越往后,使用的柏木也就越细,说明粗壮的树木在不断减少,树木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这都是吐谷浑人建设都城,修建墓地大量砍伐的结果。
许新国说,从发掘的墓葬来看,一千多年前,柴达木盆地,尤其是都兰一带的气候和植被都比现在好得多。因此,可以说都兰古墓也见证了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的演变。
都兰古墓 尚待进一步发掘
考古学家虽然对都兰古墓葬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工作,但是对于上千座历史久远的宝藏来说,目前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因此,考古学家建议应抓紧时间对这一地区墓葬的分布进
行一次详细普查,为今后的发掘工作做准备。
“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大量珍贵文物流失。”许新国说。
这些年吐蕃墓葬遭到了盗墓分子的频繁“光顾”。一段时间内,盗墓分子甚至动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推开封土,疯狂盗取珍贵文物。经过青海省多次专项行动打击后,盗墓分子虽有所收敛,但受经济利益驱动,盗墓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
都兰文物派出所所长苏伟邦说,由于人力和资金有限,这里上千座吐蕃古墓正惨遭盗墓分子洗劫,面临着灭顶之灾。据有关部门的粗略统计,都兰县境内已有近一半的古墓遭到盗掘。
许新国说,从1982年至今,吐蕃古墓的考古始终是抢救性发掘,等于是收拾盗墓后的残局,尽管如此,考古人员还是在这里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证明了这里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很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缺少经费,考古人员还从来没有完整地发掘过一座墓葬,这对于考古研究来说是一大缺憾。
同时,有关专家也建议,要使吐蕃古墓得到最好的保护,就应借鉴国内许多成功的做法,
采取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据青海省文物局副局长马伟民介绍,为保护吐蕃古墓而兴建的都兰吐蕃(吐谷浑)文化保护中心将于年内完工,保护中心建成后,不仅有利于考古工作者进行长期的分地域考古调查,而且便于得到信息,有力打击盗墓分子。此外,中心建成后将展出近年来在吐蕃古墓中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使这里成为展示青海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基地之一。
新华网格尔木3月30日电(记者文贻炜)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热水吐蕃墓葬,距都兰县城30公里,位于都兰县热水乡,属唐代早期吐蕃大型墓葬,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共有墓葬200余座,其中最大的墓葬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河,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在都兰县热水乡进行古代文化调查时,意外发现此处古墓。 最大的墓葬封土堆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每层高约1米,宽3米,其上是泥石混凝夯层,以及砂石夯层和夯土层组合而成的墓墙。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 墓冢从
封土堆顶部往下约6米处,是一座长方形的动物陪葬墓,墓葬四周用石块圈砌而成,墓口以上棚有大型柏木数根,墓内有动物骨架若干,计有牛、马、羊、狗、鹿等70多个动物尸体。约9米处,有一座十字形陪墓葬,陪葬墓南北长21米,东西宽18.5米,由墓门、照壁、东室、西室、中室、南室等组成,各室均有开门,并有回廊相连。中室为木棺室,其余各室均为石室。其中,东室葬有许多兽骨,西室储有大量兽骨,中室和南室出土有大量的毛、丝织物,以及各类木结构物品。在回廊中也挖出大量的木件,以及丝、毛残片,可见随葬品之丰富。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以及金饰、木碗、木碟、木鸟兽和大量绚丽多彩的丝绸遗物。这些丝绸遗物质地良好,图案清晰,花纹艳丽,泽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丝绸品种有绵、绫、绢、刺绣等。图案有各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车马人物等。其中佛像、人物射猎、西域人图像、织锦袜等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珍品。粮食陪葬品只有显贵墓中才有发现。这一墓葬的发掘,对研究吐蕃文明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对藏族族源的探讨均有重要价值,被文化部认定为我国1983年六大重要发现之一。90年古发掘中又有新的成果,成为1996年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距西宁750公里。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面积5800平方公里,海拔2670米。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还出产闻名于世的光卤石,它晶莹透亮,十分可爱。伴生着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钾、盐资源极为丰富。
“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盐湖地处戈壁瀚海,这里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因长期风吹日晒,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面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异常坚硬。盐湖周围地势平坦,荒漠无边,但风景奇特。整
“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盐湖地处戈壁瀚海,这里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因长期风吹日晒,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面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异常坚硬。盐湖周围地势平坦,荒漠无边,但风景奇特。整
个湖面好象是一片刚刚耕耘过的沃土,又像是鱼鳞,一层一层,一浪一浪。遗憾的是土地上无绿草,湖水中无游鱼,天空上无飞鸟,一片寂静。风和日丽时,浩瀚的湖面如同一个巨大的宝镜,放射出银的光芒,热气腾腾,波光闪烁,真似碧波万顷的海洋。您若有幸,还会看到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令人神情恍惚。湖中的盐花,晶莹透明,千姿百态,有的像珊瑚、宝塔、花朵,有的似星座、象牙、宝石,令人爱不释手,赞叹不已,被誉为蓝的花。置身于花丛中,使人遐想无边,仿佛在仙境中漫游。湖中还出产被誉为“盐湖之王”的珍珠盐,颗颗纯白如雪,粒粒莹洁如玉。湖上现已建有中国最大的年产100万吨的青海钾肥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盐湖上还有一条长32公里的公路和铁路穿行而过,是一座浮在卤水上的“万丈盐桥”,公路和铁路是格尔木至敦煌公路的一段和青藏铁路的一段。
最佳旅游季节:每年4—10月。
交通工具:火车、汽车。海西汽车展
最佳旅游季节:每年4—10月。
交通工具:火车、汽车。海西汽车展
柴达木盆地,内湖泊甚众,但受最近地质时期内气候干旱的影响,许多湖泊强烈蒸发而日趋枯缩,它们中或为高矿化盐湖,或已消亡而成为富含大量盐类沉积的泥沼。察尔汗盐湖即是
其中最负盛名的死亡湖泊,它连同毗邻的东达贡布逊湖和南北霍鲁逊湖一起面积达5800平方公里,乃是我国最大盐湖,号称"盐湖之王"。当我们光临其地,丝毫不见那种波光粼粼、浩阔湖面的踪影,而是一望无际、看不到尽头的泥沼荒原,可谓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脚下所踩的尽是坚硬的鳞片状盐壳或斑块状盐霜,在其下则为富含晶间卤水的盐层,最厚可达60米。据估算其盐矿储量530多吨,其中氯化钾约2亿多吨,居世界第二位;氯化镁19亿吨,氯化钠(食盐)500多亿吨。仅后者储量即可供全国人民食用1000多年!此外还蕴藏着硼、锂、铷、铯等许多种宝贵稀有元素,极有开发价值。
纵贯察尔汗湖区的格尔木至敦煌的公路约有32公里路面乃由湖盐铺就而成,当地称其"万丈盐桥"。其妙处在于维修十分方便;哪里有损坏,只需浇上卤水,待蒸发干涸后,路也就修补好了。就地取材,省时省工,得天独厚,可谓当地一大名胜奇迹!
纵贯察尔汗湖区的格尔木至敦煌的公路约有32公里路面乃由湖盐铺就而成,当地称其"万丈盐桥"。其妙处在于维修十分方便;哪里有损坏,只需浇上卤水,待蒸发干涸后,路也就修补好了。就地取材,省时省工,得天独厚,可谓当地一大名胜奇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