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真题地理试题(浙江卷)【解析】
(作者:尚元丰)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0年5月以来,许多城市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下的地摊经济让生活“烟火气”更加浓郁。下图为某城市局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1、2
题。
1.图中四地最适合发展夜市地摊经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发展地摊经济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生产效率
B.增加就业岗位
C.优化城市布局
D.改善城市交通居民区
【答案】1.C 2.B
【解析】本组题考查城市商业活动的分布和影响。
第1题:难度-容易。地摊要在人流量大的地区。夜间人口集中的居民区,可以为地摊经济提供足够的消费人。甲丁位于郊外,乙位于景区,只有丙位于居民区,故选C。
第2题:难度-容易。发展地摊经济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城市布局基本无关,排除AC。发展地摊经济能缓解一部分的就业压力,B正确。地摊可能会占用马路、堵塞交通,D错误。
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水域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3、4题。
3.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
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
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A.人口密度大
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
D.生产技术水平低
【答案】3.A 4.C
【解析】本组题考查抚贫与区域合作。
第3题,难度-中等。材料中指出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因自然条件独特,农产品特性强,在浙江有广阔的市场需求,①正确。青海海西州与浙江距离远,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相差巨大,生态移民到浙江并不合适,②错误。浙江具有人才优势,可以选派人才支援海西,③正确。IT产业属技术导向型而非劳动力导向型,对技术、人才、交通条件等要求高,而海西州IT产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差,④错误。故选A。
第4题,难度-中等。与环境承载力正相关的因素有资源、技术、地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等,负相关的因素有消费水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丰欠程度。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A错。生产技水平低和经济规模小是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是气候高寒、降水少、土地生产力低,这是导致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环境承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特别注意,试题问的是农村地区,而农村以农业为主,土地资源的多少和肥瘦是影响其人口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下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某汽车制造企业发展历程示意图。完成第5
题。
5.为了帮助该企业走出困境并助力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拓展汽车租赁市场
B.引进技术型人才
C.搬迁企业到消费地
D.发展资源型产业
【答案】5.B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工业的复兴措施。
第5题,难度-容易。拓展汽车租赁市场会导致汽车销售量下降,从而影响汽车制造生产,A错误。引进技术型人才,可以帮助企业研发产品、打响品牌,实现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B正确。企业搬迁到消费地所需成本高,且无助于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C错误。发展资源型企业无助于汽车企业走出困境,也无法实现工业基地“改造升级”,且发展资源型企业不利于环保,东北也一定程度面临资源枯竭问题,D错误。
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6、7题。
指标四大地区
甲乙丙丁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8.210.79.571.6
人口占全国比例(%)7.726.538.627.2
人均GDP(万元) 4.7 5.99.4 5.4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6.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我国四大地区中()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答案】6.B7.C
【解析】本组题考查中国区域差异。
第6题,难度-中等。我国四大地区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但题中
问中部地区,联想到东、中、西部地区划分,但这是三大地区,晕!看了第7题后方知题中所说四大地区是哪四大地区。四大地区中,东部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均GDP 最高,应为丙;东北地区仅三个省,面积小、人口少,为甲;西部地区面积最大,为丁。这样中部地区就是乙啦,选B。
第7题,难度-中等。排除法,先明显错误。东北地区以传统重工业为主体,A 错误。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低但不均衡(分布不均,行业发展水平不均衡),B 错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第二、三产业占比
高,第一产业占比低,而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第一产业占比高,D 错误。所以C 正确。(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东北地区比较时,参考表中数据:中部地区人口是东北地区的近四倍,人均GDP 却相差不大。因城市化水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所以,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可能高于中部地区)
右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8、9题。8.图中甲洋流()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9.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答案】8.D 9.C
【解析】本组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知识,属四大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
第8题,难度-容易。甲为南半球西风漂流。属于副热带环流圈,A 错误。图示范围内,洋流自西向东大致和60°S 纬线平行方向流动,呈现的是顺时针流动,B 错误。位于30°S-60°S 之间,受西风带影响大,C 错误。南半球西风漂流,受南极大陆和浮冰影响,水温低,属于寒流,D 正确。
第9题,难度-中等。①处位于西风带背风坡,全年降水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 错误。
②处峡湾是海水侵蚀形成的,但峡湾是冰川作用的结果,B
错误。③位于西风带,风力强劲,流急浪高,C 正确。④处纬度高,海水封冻期长,渔业资源并不丰富,无世界著名渔场,D 错误。
氧化亚氮(N 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10、11题。
10.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11.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答案】10.B 11.D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
第10题,难度-容易。类比二氧化碳可知,氧化亚氮能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使大气增温,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实现增温效应,B 正确。
第11题,难度-中等。注意“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强调的是“农田”、关注的是人为原因!农田中的农作物与其他土地上的植物的生长无大的差别,若有的话也是受人类施肥、
浇灌等方面的影响,A 错。农田上空大气与其他地区的大气无大的区别,大气中氮气的转化也主要是自然原因,B 错。秸秆燃烧的影响时间短,且以释放CO 2为主,C 错。农业生产中氮肥在农田的施用,是有别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会影响到作物生长、土壤变化、水变化、空气变化等等方面,是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D 正确。
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
A.投入劳动力较多
B.专业化程度低
C.产品商品率较低
D.以牧牛业为主
【答案】12.A 13.D
【解析】本题组考查陆地自然带和农业地域的形成。
第12题,难度-容易。①②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 正确。③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13题,难度-容易。甲位于美国西部山地高原区,地广人稀;美国农业发达,因地制宜进行地区专门化生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因此,该地的大牧场放牧业投入劳动力少、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ABC 错误。当地以牧牛为主,D 正确。
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完成14、15题。14.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A.修建在地上
B.日客运总量大
海西汽车展C.发车频次高
D.站点间距离小
15.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
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
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
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
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
【答案】14.A 15.D
【解析】本组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影响。
第14题,难度-容易。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途径地多为农村,征迁成本小,可不采用造价高的地铁而修建在地上,A 正确。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客流量小,发车频次低,站点间距离大,BCD 错误。
第15题,难度-容易。市郊铁路的建设,将核心城市和外国城镇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形成城市体系,有利于经济上分工合作,A 错误。空间距离没有缩短,而是通达时间缩短,B 错误。有利于核心城市工业、人口等向外扩散,C 错误。因交通通达度提高,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D 正确。
下图为某地用3S 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完成第16题。
16.评价过程中,可以()
①利用RS 获取植被覆盖信息②利用GPS 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③借助GIS 进行数据图层管理④通过RS 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6.B
【解析】本题考查3S 技术的应用。
第16题,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的是R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的是
GIS,②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
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17、18题。
17.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8.图2谷地的成因是()A.构造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作用
C.层挤压弯曲
D.冰川侵蚀作用
【答案】17.B 18.D
【解析】本本组题考查等高线图的阅读及地质作用。
第17题,难度-简单。图2为谷地,结合图1等高线地形图可发现,只有乙为谷地,故选B。第18题,难度-
简单。乙地为位于雪线附近的谷地,结合图2景观为U 型谷,可知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D 正确。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完成19、20
题。
19.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0.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点
B.6点
C.7点
D.8点
【答案】19.D 20.C
【解析】本组题考地球知识及地球运动知识。
第19题,难度-中等。因甲乙丙为绕地球的大圆的两个点,乙是飞行路程中纬度最高的点,
因此从甲-乙-丙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后向东南。结合纬度特点,可知纬度差是先变小
后变大,选D。
第20题,难度-中等。因甲、乙、丙为绕地球的大圆的两个点,且乙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点,可知甲丙位于晨昏圈上。又因甲丙位于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根据丙地日落时间为17时,可知该纬度的日出时间为7点,故选C。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在工业领域,产业链是工业部门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形成的生产链。以往,我国部分工业园区在招商时对投资企业不加选择。近年来,一些工业园区采用产业链招商模式,其基本做法是选择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设计产业链,依据产业链选择投资企业。完成21、22题。21.采用产业链招商时,首要关注引进企业的()
A.产品种类
B.生产技术
C.经营规模
D.品牌效益
22.采用产业链招商的主要影响有()
①促进园区企业生产分工协作②推进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③促进园区产业结构的多元化④提高园区的专业化水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21.A 22.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联系相关内容。
第21题,难度-简单。根据产业链招商,必然选择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部门,因此首要
关注引进企业的产品种类是否能与园区主导产业存在工业联系,A 正确。
第22题。难度-中等。材料显示:产业链招商模式,是选择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设计产业链,依据产业链选择投资企业,这有利于产业的分工协作,①正确。产业链招商更多关注企业间的工业联系,与循环经济关系不大,②错误。产业结构指一、二、三产为各自的比重,产业链招商主要发生在第二产业内部,③错误。有利于形成相关产业的专业化生产,提高园区的专业化水平,④正确。故选C。
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完成第23题。
23.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
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
【答案】23.C
【解析】本题考查图表阅读及区域认知能力。
第23题,难度-中等。根据海冰面积大小和南北半球气温特点,易知左图为北半球,右图为南半球。再结合海冰面积,可发现南极地区海冰消融快(16百万km2-2百万km2),北极消融慢,排除AB。相比于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比热容小,吸热升温快,故海冰消融快,C正确。太阳辐射强,则融冰快,D错误。
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24、25
题。
24.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24.A25.B
【解析】本组题考查大气的运动。
第24题,难度-偏难。该题只漂移轨迹,所以要考虑风向。华北地区近地面,冷锋过境后盛行西北风;到达高空,盛行西风气流。气球漂移方向与风向相反,故从近地面到高空的漂移轨迹是先向东南再向东,选A。题中给的“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说明冬季高空气球漂移距离可达60千米,图③气球漂移距离小可排除。
第25题,难度-简单。万米高空,风向不受摩擦力影响,应该和等压线平行,排除①③。在北半球高空,气流运动方向的右侧为高压,所以②对④错。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下表为5
个站点所在地此阶段的空气质量统计表。
⑴河南省的势特点是。从地形类型看,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2分)
⑵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污染天气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
⑶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河南省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4分)
26.【解析】本题考查内容:一是地形特征的描述;二是图表阅读能力;三是大气污染防治。
⑴难度-简单!读图中等高线分布情况可知地势东高西低;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⑵难度-简单!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及污染程度等级划分,可发现与安阳相比,南阳大气污染程度每日都比安阳程度轻,持
续时间短(至少两天)。原因分析时,注意材料中提示的“冬半年”,表中数据还显示,越向南污染越轻,所以可以考虑两地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再结合题中河南省地形图,从冬季风、地形两个方面思考作答。
⑶难度-简单!注意题干中“从能源利用角度”的提示,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作答。26.【答案】⑴西高东低;平原。⑵特点:污染程度轻,持续时间短。原因: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邻省输入的污染物影响较小;受北部山地阻挡,减弱了同期北方带来的污染。⑶利用太阳能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优化用煤结构,增加二次能源利用;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集中供暖,改进能源利用方式。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图1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图1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图2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
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1)从大气环流看,青藏高原冰川的补给,西南部主要源于__________风(填风向)带来的水汽,西北部主要源于盛行西风带来的__________洋水汽。(2分)
(2)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原的__________部。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5分)
(3)说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3分)
27.【解析】该题以中国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知识。
⑴难度-简单。青藏高原西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联系亚欧大陆海陆位置,可知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盛行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
⑵读图可知青藏高原泥石流多发区位于高原的东南部。图2显示气温高于常年月均温,日降水量变化辐度很大。气温高造成冰川融化,暴雨会形成洪水,从而造成地表径流量大,土壤含水率高,这为泥石流提供了水体成分和动力条件。
⑶难度-中等。泥石流会掩埋、毁坏公路,防御的具体工程措施应包括上游拦水工程、隧洞工程(让泥石流从路下通过)、拦挡工程、排导工程(将泥石流引往别处)、跨越工程(铁路、公路、桥梁高架于沟谷上方,跨越泥石流)、护坡工程等等。
27.【答案】⑴西南大西⑵东南原因:气温高于常年,冰川融化加快;前期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⑶修筑拦水坝;建设排流、导流设施;构筑护坡工程等。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
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4分)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3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