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又称“八闽”,与台湾隔海相望,大陆、岛屿海岸线6556公里,大小港湾125个。福建是我国重要的出海口,航运历史悠久,“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郑和船队下西洋的出发地都在福建。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两岸大三通的实现,福建港航经济大踏步发展,目前共有一、二类开放海港口岸31个,2009年,福建沿海港口吞吐量首超3亿吨,湄洲湾30万吨级油轮码头和10万吨级码头先后建成,超大型油轮和船舶进出,在两年内分别从零猛增到122艘次和106艘次;“两门”、“两马”、“泉金”等对台海上客运直航航线全国独有,仅2010年就安全运营1.5万余航次,发送旅客近150万人次,两岸交流往来“黄金通道”作用日益凸显。
在这片蔚蓝海域,活跃着一支被誉为“现代妈祖”的海事执法队伍,他们在川流不息的航道中依法实施监管,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在蔚蓝的大海上防止船舶污染,保护海洋清洁;在各个开放口岸守卫国门,维护国家主权。为了解更多情况,笔者日前对福建海事局局长陆鼎良进行了专访。
忠诚履职,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是海事部门的首要任务”,陆鼎良开门见山。
据介绍,为了落实港航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福建海事局在全国海事系统中率先建立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水上安全监管区域协作机制,与省交通、渔业、边防部门以及相邻的浙江、广东海事局签署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共建协议,整合管理资源,提升应急反应联动能力;发挥独有的区应优势,与台湾有关方面在海上搜救、防止船舶污染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十一五”期间,福建海事局建成了一批以船舶交管、信息化、海巡基地等为重点的安全监管设施项目,以厦门、湄洲湾、福州为重点,带动两翼、覆盖沿海、连接两岸的连续型链状分布监管格局正逐步形成。五年来,福建沿海运输船舶一般等级及以上事故、沉船艘数、死亡或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与“十五”期间同比,分别下降40.1%、41.4%、58.5%、26.
5%。
主动融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在海西发展的大潮中,福建海事局坚持以服务为先,在服务海西发展中体现海事价值,实现港航经济和海事事业的共同发展。
陆鼎良告诉笔者,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助推海西发展,福建海事局近年来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2010年更是推出了“服务大港口建设、服务航运产业经济发展、服务福建口岸开放、服务对台交流合作、服务海西船员发展”等服务海西发展的十大举措。
福建海事局将保障对台“小三通”航线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在直航航线主要码头设置办事机构,服务直航船舶便捷、高效;突出重点时段,对两岸客轮进行全面安检和服务性安检;
实施动态跟踪监控,强化应急保障,取得了非恶劣天气情况航线准班率100%,从未发生海事服务投诉的优异成绩。
他们还争取上级支持,协调省外船检力量在宁德驻点检验;引导各类技术院校参与航海教育培训,拓宽海员培训渠道,帮助贫困农民参加“订单式”船员培训,收到了“培养一个船员,脱贫一个家庭”的良好效果。据统计,仅2010年该局就组织船员适任统考达3万人次,有力促进了福建从海员大省向海员强省的升级。
先行先试,打造海事对台工作前沿平台
在陆鼎良看来,海事对台工作是事关祖国统一大业、事关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直以来,福建海事局在对台工作中大胆先行先试:创造性地实施国内特殊航线管理与
海西汽车展外贸运输船舶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对两岸船舶实施“区别对待、分类管理”;采取灵活变通的“另纸签注”和备案方式对台籍船舶进行监管;在保障服务上实行统一单证、定期签证,提供7天24小时服务。两岸海上直航前夕,由福建海事局牵头制定的《台湾海峡两岸直航船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台湾海峡两岸直航船舶监督指导手册》在全国68个对台直航口岸推广执行。
按照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部署,2010年9月16日,由福建海事局承办的“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成功举行,两岸海上搜救力量首次共同组织策划,20多家单位、16艘船舶、3架直升机和430余名人员参演,成为两岸海上搜救合作历史上新的里程碑,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给予了“演练非常成功、内容非常丰富、过程非常精彩”的高度评价。
在谈到“十二五”发展目标,陆鼎良告诉笔者,面对海西发展新形势和建设“安全、畅通、便捷、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要求,福建海事局提出了逐步实现“安全监管可视化、应急保障高效化、政务服务电子化”等目标,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水上安全监管系统,打造更高层次的监管格局;建立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形成更加全面的监管能力;力争在对台交流、防抗台风、执法规范、船员管理等方面打造更具福建海事特的管理品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