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廷廷,林波
来源:《大学教育》 2018年第3期
[摘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针对该地区创意设计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动力不足、在海西战略中角定位不清,以及在学科专业发展的主流意识较差的实际,探索创意设计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并配合海西地区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优势品牌和组织活力,构建具有海西特的、能够快速对接文创产业链需求的设计教育体系,从文创设计产业链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着手,总结文创产业所需的设计类人才所需要的能力体系,建立顺应和支持海西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所需要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海西;文创产业;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8)03-0147-03
从2009年起,创意产业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福建省十三五规划中,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作为海西经济区主体的福建正处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其中发展文创产业占据了非
常重要的地位,而文创产业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支持文创产业发展壮大的各个类别、各种背景的创意设计人才。
纵观海西地区的高等教育层次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在宏观上存在创意设计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动力不足、在海西战略中角定位不清的问题,在微观上存在学科专业发展的主流意识较差的问题,在这样的现状下,海西地区发展文创产业的人才缺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相对于海西地区蓬勃发展的文创产业实践而言,探讨高等教育中的设计人才培养是否能够积极回应文创产业人才需求,是否能够有效持续地促进本地区文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海西地区文创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背景分析
海西地区文创产业的主体层面主要包括创意主体、传播主体两大类。文创产品主要有闽南传统工艺、德化陶瓷、网络游戏门户、商务文具、动漫创意研发、动漫教育、创意商业服务、创意旅游、创意衍生等形式,这些都属于以创新智慧和文化再创实现社会价值的产业内容。这些内容在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部门内部之间形成了以推出文化创新产品为核心的规律性构成,在此规律性构成的框架上形成产业内容的运作特,并在产业内容运作的链接关系中关联形成了长而宽的文创产业链关系。
海西地区的文创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包含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当前文创产业的时代大背景下,海西文创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当代文创产业自身缺陷(当前文创产业理论缺陷、某些领域概念较为玄
幻、文创产业副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担忧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海西文创产业发展的自身劣势也较为明显,主要包括:(1)文化资源相对薄弱,高端创意人才匮乏。(2)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互动交流的氛围还不够浓厚。(3)海西经济区缺乏创意城市应具备的完整产业链基础。(4)作为创意氛围主要营造者的青年新锐体缺失。其中,海西地区文创产业发展的人才缺失造成的消极影响尤其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海西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高等教育发展领域,作为培养创意设计人才的设计学专业2012年才独立成为一级学科。这就使海西地区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滞后矛盾更加凸显。设计学科在我国发展起步晚,一直以来从属于美术学科,即使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现在,设计学科的发展相较于其他学科仍然偏弱,这既是受影响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也有设计学科自身的定位不够准确(设计教育方式、生源争议、理念矛盾等)的主观原因。
我国设计学科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设计学科的教育理念其实是相互矛盾的,它既提倡探寻设计学科的自身规律,弥补专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先天不足,又继续以传统的精英化教育方法为评价标准,没有对属于交叉学科的设计学各专业实施四维质量评价,加之对创新教学存在认识误区。这就导致了设计创造(区别于艺术创作)的评判标准本身是多元的,而推崇作坊式、工作室式、项目式的教育组织形式却没有构建过程评价体系现象的存在。
二、对接整个文创产业链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意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对接整个文创产业链的视角下改革地方高校创意设计类专业教学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地域性和时代性有利于开发和建设丰富的设计文化资源,更有利于在产业经济中继承和发扬地方特文化。
研究创意设计教育中的产业链对接能力培养是区域竞争形势与地方文化发展的需求,作为新产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创产业是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角,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价值论前提。因此,地区的文创产业发展乃至区域竞争中必须有符合其内在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支持,这也是创意设计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
读图的信息时代,积极竞争话语权是信息时代拓展地域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必由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创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地域营销和新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发挥产业链对接能力在设计教育中的人才推广价值,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创新,实现创意设计与文化产业、区域经济的有机整合,将产业链对接能力的培养研究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有利于开发和建设丰富的设计人才资源,同时更是文创产业发展并向全世界有效传播的新的理念与策略。
据学者约翰·金斯统计,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能够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作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政策的提出,对文创产业人才培养和文创产业活动的有机整合研究有着客观的实际需求,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以海西地区为背景,针对这方面的需求进行探索研究并适时总结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本地区发展文创产业的现实意义是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探索创意设计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并配合海西地区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优势品牌和组织活力,构建具有海西特的、能够快速对接文创产业链需求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海西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创意设计事业发展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条件。
三、创意设计人才所需要的文创产业链对接能力体系
创意(Creativity)、创新(Innovation)和创业(En?鄄trepreneurship)(简称“三创”)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三项竞争力元素,也是设计教育在文创产业发展背景下教学与研究的重点。但是“三创”对于文创产业人才培养而言仅仅是面上的要求,海西地区的文创产业链要能够健康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适应地区发展的创意设计人才所需要的能力体系。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对产业部门间基于技术经济联系而表现出的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的形象描述。”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人才,是指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以头脑服务为特征的、以专业或特殊技能为手段的精英人才,他们对产业有深入的了解,能够结合实际并不断创新。在包括海西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目前绝大多数创意设计人才梯队中最缺乏的是,既熟悉创意设计技能和知识又了解产业运作和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而且,创意设计人才的创新性体现在具备一定素质的原创能力,并具有个人创作或者团队创作的能力,
也需要具备适合洞悉创新性市场前景的前瞻性眼光,此外还要能够保证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好奇心、洞察力、学习能力、创造力、可推广力和影响力等)。
海西地区文创产业的主体和文创产品形式以及闽台地缘特点决定了海西地区的文创产业设计人才需要具备三种能力:解决不同创新设计课题项目问题的能力,将理性思维与感性创意相结合的综合设计能力,团队协作且快速融入各类创意设计项目的能力。
海西汽车展 四、顺应文创产业发展内在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根据海西地区地域文化特和文创产业发展实际所制定的课程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使培养的人才具备能够“快速对接创意产业链”并在今后的从业中践行“创意与理性并行”的理念,这是制订顺应本地区文创产业发展内在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创意设计高等教育是培养与供给文化创意人才的基础来源,创意设计专业毕业生从高校进入文创产业链内部的各个机构工作是该领域人才流动的重要趋势,而文创产业要求创意设计高等教育能与经济发展同步,与技术、产品、市场实现有机结合。同时,要想文创产业中的文化元素得到最大凸显,创意设计高等教育就必须强调人文、科技等知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同时,创意设计高等教育应该突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把专业知识与技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顺应本地区文创产业发展内在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培养理念:教学服务于海西地区文创产业升级,办学服务于海西经济发展,努力办好具有国际视野与地方特的创意设计类专业。
2.培养目标: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接受过创意设计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宽广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能融入专业所属的产业链各部门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产品开发设计人才。
3.能力要求:(1)知识结构方面。①系统学习设计学科基础理论,掌握设计方法、造型艺术以及设计对象生产工艺基本知识;具有设计原理、具体项目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②了解本专业设计历史的基本事实及其发展规律,研究人的心理、生活需要、行为与设计对象之间的关系;学习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习俗以及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设计美学与艺术的修养。③熟悉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管理、生产销售及知识产权的政策、法规和制度。④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该种语言的能力。(2)专业能力方面。①通过合理设置的专业课学习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创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开发创意设计产品的能力和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②初步掌握设计形态、设计生产体系、设计对象的功能与使用、实用与美观的基本知识,掌握设计对象开发与生产推广方法、设计对象领域的科学知识,具有选择相应的设计对象领域和使用对象并实现设计方案的能力。
③具有项目调研开发、项目方案设计图纸绘制、项目推广展示的全过程设计能力,以及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④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⑤完成全学制学业,具有开展本专业产业链内不同相关业务的初步工作能力。
4.课程体系:①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类课程,包括人文历史与理论、美术课程与设计基础课程。②专业项目设计类课程,包括专题设计(系列)、实践平台(系列)、产业链对接课程(根据各专业特点设置)等。③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包括综合社会实践、设计认知与调研、前沿考察、项目赛事实践、计算机辅助设计、毕业设计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