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是一家有鲜明价值观的公司,同时也是一家创业型公司,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的印记镌刻在公司的每个角落。以成本主义为例,虽然荣列《商业周刊》评出的全球首富,坎普拉德70多岁高龄坐飞机仍然选择经济舱。在宜家,成本概念深入到经营方式、产品生产等各个方面。比如大部分家居产品都需要顾客手工组装以节省成本,顾客要自行开车运送家具等。
宜家的这种风格吸引了同样有“成本主义”情节的人。在宜家,即使是管理层员工,也鲜有开着奔驰宝马、穿着昂贵服装上班的。创始人—公司—员工,让他们表现一致的纽带就是价值观。他们都强调自我意识和团队合作,成本意识强烈,并具亲民性。
就像稳定的婚姻是以相同的价值观为基础一样,在宜家,企业与员工一旦因为共同的价值观而走到一起,这种关系就很难破裂。据宜家中国人力资源经理常扬介绍,几年来宜家一直维持在10%的员工流失率,远低于26%的行业平均水平。
价值观是“婚姻”的基础
宜家最看重员工的价值观,原因是什么
学历可以提升,经验可以积累,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太可能的。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在开始时就到合适的人。宜家的员工价值观上都有很大共同点,首先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知道自己通过这份工作能得到什么。
另外要有团队工作的能力。有很强自我意识的人可分为两种,有些人希望成为个人英雄,另一些人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取得成就。前一种人不适合在宜家工作。
宝马是哪个国家的宜家还有其他的价值观,包括亲民性、成本意识等。
同样的,不能适应宜家价值观的人也会主动离开。我们曾在别的国家招聘一个高管,一位应聘者满足了我们所有的技能要求,但他三次面试过程中都穿特别好的西服,打精致的领带,我们觉得很难抉择。宜家的风格比较随意,无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一律都是T恤、牛仔裤的类似装扮。不过后来他自己选择了放弃,这就是宜家价值观作用下的结果。
宜家国外员工的比例还挺高的。这么多不同国家的人聚在一起,他们的价值观会不一样,并且可能会拉帮结派,阻碍团队优势的发挥。你们如何避免这一点
如果每个人都跟宜家的价值观完全一样,多样化和创造力就没有了;如果完全不一样,工作起来就很痛苦。最好的情况是员工的价值观和宜家有重叠之处。
拉帮结派确实是每个公司会面对的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如果有一名员工到他国工作,首先需要具备文化敏感度,能够很快认知环境并且管理环境。
对任何到他国工作的人,宜家有三个要求:第一,他的知识和技能在本国是最好的。第二,他需要是宜家文化的传播者,他的行为应该是宜家文化的楷模。相比宜家的价值观来说,他本国的价值观会弱一些。比如很多英国人习惯穿西服打领带,但宜家英国的办公室还是T恤、牛仔裤的风格。第三,这个人应该可以培养本地的继任者。
我们的管理团队在中国有15人,来自10个不同国家。对我们来说文化的多元性是一个事实,是一个长时间的传统。
用价值观“相亲”
请具体说一下,宜家是如何用价值观吸引合适的员工的
我举一个例子。两年前我们在全球范围招聘实习生,共有10个名额。我们希望这些人在5年内可以做到店长,而通常情况下需要10年到12年才可以做到。中国区共收到1,000多份简历。
考试第一关,我们要求应聘者写一篇关于宜家的文章,但没有提供很多信息。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应聘者表现出收集信息、分析和表达的能力。第一轮我们选出15到16个人做面试。面试选出4个人到哥本哈根测试中心进行测试。最终中国区有2个人入围,他们的共同点都是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且能具体到未来3年、5年、10年的目标。
我们的项目前10个月在中国,从第11个月开始实习生要过两年国外生活,在宜家业务区任选一个国家学习和工作。知道我们的项目安排后,其中一位入围者就拒绝了这个机会。他说未来3年有结婚的计划,出国工作会耽误他的计划。而另一位也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他一直对法国抱有好感,进入宜家以后,他花了很多时间学法语,同时他抱着一些想法和经理们交流意见,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
对宜家员工来说,如果他想清楚要去别的岗位或者地点工作,一般都能实现。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我在宜家已经做了4年。这4年是宜家中国的快速发展期,最多时候1年要新建3家商
店。我在这4年已经完成了公司快速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架构的搭建工作,锻炼了我的能力,这就是我想要的。我已经跟老板说在这个职位上最多再做一年半,那时候宜家店面也已经在国内具备了规模效应,一年开两家店的压力不是很大了。我的老板也特别支持我,我现在正在宜家里面一些好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