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打响全球锂矿“争夺战”
作者:***
来源:《记者观察》2022年第12期
中国电动车
10月28日,电池级碳酸锂单价一日内上涨了4500元,达到55.9万元/吨,再创新高。华西证券研报认为,随着冬季盐湖停产期到来,年底前锂价可能会一步涨到60万元/吨。两年前,一吨碳酸锂现货只需4万元出头。按照一辆家用电动车大概需要30千克~50千克碳酸
锂计算,一年10倍的涨幅意味着一辆车的电池成本会陡增上万元。“锂的重要性不亚于石油等战略性资源,一旦开采出现瓶颈,可能会跟石油一样成为战争的。”2019年,97岁的“锂电池之父”古迪纳夫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表达了忧虑。
随着中国电动车进入全面爆发的红利周期,多数利润却被原材料吞噬。从上游资源端的“锂矿双雄”,到以电池巨头为代表的宁德时代,至下游的比亚迪整车厂,围绕着锂矿的开采权和定价权,比拼速度与资本的“抢锂大战”四处打响。
给锂矿“打工”
近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曾表示:“锂矿的飞涨主要源于上游的炒作。”去年他也曾表明,如果碳酸锂价格超过47万元/吨,宁德时代就会停止接单。但曾毓的表态并未帮助锂价下行——行业爆发时,金融投机从来难以避免。目前,国内尚无规范的锂资源期货平台。
去年7月,“无锡不锈钢网”上线了碳酸锂远期交易合约,即著名的“无锡盘”。其整体成交量很小,但可接单散货,这种用少量流通盘“坐庄”的手法推高了市场。自“无锡盘”上线后,锂
价也步步失控。不过,对于锂价高涨的根本原因,业内更倾向于来自内部。“关键还是在于锂矿与电池厂、车企之间的供给错配。”一位新能源电池厂商销售主管表示。
虽然锂矿被形容为“白石油”,但锂在地球上从来不是稀缺资源。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锂矿储量超过l亿吨,完全能满足需求。因此,过去企业更多将关注点放在稀有矿产:如特斯拉在东南亚布局镍矿,宁德时代锁定刚果的钴矿等。湘财证券研报介绍,特别是在2018年—2020年,锂价低迷,矿山纷纷减产,疫情又导致一些盐湖建设中断,国内锂矿投资明显降温。
“但谁也没想到电动车爆发速度这么快。”业内人士说。2021年-2022年,新能源车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过去十年的产能。据中汽协数据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650万辆,同比增长83%。这个增长速度让上游的锂矿猝不及防,要转身再做产能爬坡并不容易。一般来说,锂盐湖从开发到出产要3年左右;锂矿石相对灵活,建设周期也要至少12个月。五矿证券研究所由此预测,“未来三年内,锂供给都会处于短缺状态。”
今年7月,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牢骚满腹:“动力电池占总成本的60%,我们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第二天,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回应”得也
很委屈:“我们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也是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
之后,新能源上中下游悉数公布了三季报,盘点这份成绩单会发现:今年电池和整车厂大干快上,成绩卓著,最终却都是在给锂矿“打工”。2022年前三季度,“锂矿双雄”均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天齐锂业营收24646亿元,同比增长5倍多;净利润159.82亿元,同比增长近30倍。同期,赣锋锂业营收276.12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净利润147.95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双雄”之外,盛新锂能、天华超净、永兴材料、藏格矿业、雅化集团、中矿集团、江特电气集团等锂矿公司都实现了4倍以上的净利润增幅。
与之相比,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业绩稍显落寞。前三季度,比亚迪整车销量达到118.51万辆,同比增长161.76%,并超越特斯拉问鼎了新能源全球销冠,还拿下了约30%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但落脚到财报上,比亚迪同期营收2676.88亿元,同比增长84.37%,净利润只有93.11亿元。在营收10倍于天齐锂业的同时,净利润只有天齐锂业的三分之二。电池厂商也命运相似。前三季度宁德时代总营收2103.4亿元,净利润175.9亿元,同比只增长了l倍多。面对仍在飙涨的锂价,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不甘于给锂矿“做嫁衣”,摆在它们面前的只有三条路:限产、涨价或者“买矿”。
抢滩宜春,高价“截胡”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江西宜春成了各方车厂和电池厂争相竞逐的一方“宝地”,各路人马在宜春便“砸”下了千亿投资。7月,宁德时代投资135亿元,在宜春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产能50GWh;8月,比亚迪投资285亿,建设了年产30GWh动力电池和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陶瓷土(含锂)的基地项目;9月底,赣锋锂业投资300亿元,构建了锂电全产业链项目。此外,吉利科技、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头部企业也纷纷到江西落户。
大家不约而同瞄准的都是江西的锂矿资源。目前可探明的锂矿资源仅宜春一地,氧化锂储量便超过900万吨,相当于2000多万吨碳酸锂,可装备约6亿辆电动汽车。更重要的是,宜春锂矿现货产能强悍。截至今年7月,宜春碳酸锂产能18万吨,占全国产能的40%。
受锂价“疯涨”的影响,今年下半年国内外几乎所有的电池厂和车企都将触角伸向上游。7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电话财报会议上将锂加工行业比喻为“印钞许可证”,预言锂加工将获得类似软件的利润。同时,马斯克也抓紧在美国内华达州迅速为特斯拉拿下了矿权。
7月,津巴布韦当地一家大型矿业公司祖鲁锂矿宣布中国A股上市公司天华超净投资3500万美元建设试点工厂,将年产能提升到了5万吨。这个小型项目也引来了11家来自中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投资代表等着和负责人谈判。9月25日,蔚来向澳大利亚锂矿商Greenwing支付了1200万澳元认购股份,以加快其在阿根廷锂盐湖的勘探计划。
在各种公开新闻中,车厂对于锂矿的争夺和购买令人眼花缭乱,数量多得难以统计。比亚迪、特斯拉、福特、大众、宝马、通用、雷诺、上汽、广汽都表示已通过签订供货长单或投资的方式锁定了上游资源。
但放眼全球,出手最豪放的也仍属宁德时代。2022年内,“宁王”先后发布了5个百亿级投资项目,据统计共已豪掷940亿元,在全球“扫货”锂电池基地项目。除了“应买尽买”,宁德时代还不惜用高价“截胡”的方式阻断上游锂矿进一步扩张势力。2021年7月,赣锋锂业曾宣布以3.53亿美元与加拿大干禧锂业达成收购协议。9月28日,宁德时代即宣布以3.77亿加元(约19亿人民币),溢价29%拿下千禧锂业,并愿意为此向赣锋锂业支付1000万美元违约金。虽然后续美洲锂业在11月又以更高的4亿美元出价再次“截胡”,但宁德时代的“对手盘”赣锋锂业的交易已被阻击,宁德时代未再出价。赣锋锂业副董事长王晓申表示,回顾了这一交
易,他既反思了彼时应该再果断加快节奏,也感慨了锂价上涨让行业陷入了“非理性”的競标。
事实上,今年许多矿产收购都是以“开盲盒”的形式达成,其实质已演化为一种资本的防御式博弈。以津巴布韦为例,其最大的比基塔锂矿储量约为1100万吨,但开采需要数以亿计的设备投入,还要额外铺设公路。但入局者无计得失:今年1月,中矿资源以12.2亿元掌握了比基塔74%的权益。储量不明确的锂矿也照样可以到高价卖家。6月16日,A股上市公司藏格矿业以5000万美元收购了阿根廷Laguna Verde盐湖锂项目65%的股权,该盐湖正在进行钻井勘探,储量尚未公布。7月17日,A股上市公司欣旺达宣布,斥资1.8亿元收购了阿根廷Laguna Caro矿权项目,该项目也只取得了初步勘探许可,储量不明。
锂矿投机不可持续
简单历数以上不完全统计的锂矿储量可以发现,各方目前争夺到的锂已足够将未来数十年全球所需的锂电池装配出来。但短期内,中下游的电池厂和车厂还在“向上投资”,以阻断锂价持续上涨,这种搏杀方式暂时还不会停止。今年,曾毓表示对于企业要用高昂成本做“自毁式”避险也感到无可奈何:“如果有稳定的供应链,公司不会自己去挖矿”。
今年9月,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召开了“锂资源产业发展”座谈会,从多开发、稳进口、减量化、促回收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旨在协同备方加快国内资源开发利用,尽快形成供给能力。而工信部提出的“多开发、稳进口、减量化、促回收”也可以看作是加速锂价回归理性的标准解法。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今年谈到:我国锂资源至少可以满足全国3亿台电动车的需求,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目前已探明的中国锂矿储量在全球排名第五,占比大约8%,主要分布于江西、四川、青海、西藏等省份。其中青海和西藏以卤水型锂矿为主,四川和江西则多是岩石型锂矿。
但据五矿研究院等机构研究表明:中国锂矿的使用瓶颈主要在于性价比低、开发成本高。2016年发布的《中国锂矿资源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盐湖锂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的察尔汗,东台吉乃尔、西台吉乃尔等盐湖,以及西藏的扎布耶盐湖。其中,作为世界最大盐湖之一,察尔汗盐湖已探明锂含量约1200万吨,超过中国境内其他盐湖锂的含量总和。不过,察尔汗盐湖面积大,每升原始卤水仅含不到200毫克的锂,且分布不均。而西藏露天盐湖互相分隔,要在各处分建开采设备,成本高、难度大,高原供电也是问题。
由于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我国过去普遍采取的都是有锂矿但不开采、80%的需求依靠海外进口的模式。但随着新能源车将进入长期爆发周期,稳定锂价、促进开采已成为必行之事。据机构预测,中国国内锂资源自给率目前约30%,未来有望达到50%,而这20%的变化将会给锂矿供应端带来深刻变化。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等地今年都获得了来自产业链端的大笔投资。今年2月,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与甘孜藏族自治州投资发展集团、宜宾三江汇达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四川省天府矿业签订了合资协议。
生产端外,锂电池回收技术发展也被提上了重要日程。据工信部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共设立了10235个回收服务网点,培育了45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据高工锂电测算:2022年,国内锂电回收碳酸锂约为4万吨,2025年将达到15万噸。可以确切地说:未来锂资源一定不会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近期各方密集投资的锂矿项目也将在建设两年后开始陆续投产。据五矿证券统计,2022年,全球将新增供给量18.79万吨,增量仍集中在南美以及澳大利亚;而在2023年及之后,年均将超过26万吨,其中来自非洲、中国的占比将持续提高。不过短期来看,在等待锂矿产能爬坡的过程中,锂的“非理性”高价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多数券商在近期研报中均表示,业内对2022年4季度的锂价景气度预期一致。但长久来看,锂矿的黄金布局点已经过去。即便今年最风光的“锂矿双雄”,上行空间也已有限。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早在数年前,“双雄”便已用超过10倍的市值涨幅兑现了超额收益。最近,“双雄”的股价比照暴增的净利润都在出现背离,与历史最高点相比,普遍有超过4成的跌幅。毕竟在能源行业,比起短期的暴利,长久的周期规律更难以颠覆。“今天可能会涨到60万元/吨,等产能爆发后,也许很快会回到4万元/吨。”某电池厂商销售主管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