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俱乐部盈利模式

经营现状与盈利模式分析
私人俱乐部兴起于英国,某种意义上讲,早期的私人俱乐部,如“猎人俱乐部”这样的组织是贵族阶级的象征符号。但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中,私人俱乐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经济,成为一种可以全球拷贝的商业经营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这种经营模式的私人俱乐部也被“拷贝”到了中国。一开始,俱乐部都是以跨国公司和外籍人士为目标会员的,因为他们有这种俱乐部的概念,知道它的功能和作用,理解参加俱乐部的意义。可是要在中国持续发展,洋俱乐部不可能对中国人说不,因此,也就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中国特问题。
长安汽车俱乐部
比如,中国会员入会时,习惯于问有没有折扣?在外国人看来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因为国外的俱乐部是不可能降低价格的。俱乐部举行化装舞会,寻求的是一种单纯的交流方式,但中国人喜欢在Party上抽点奖,搞些表演。作为一种商业经营活动,私人俱乐部的首要任务是要盈利,要生存,因此,适应本地文化和习俗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一种外来
文化,洋俱乐部还必须保持自身的特性,这就使得这些私人俱乐部不得不寻求一种平衡,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同时,对本地文化和习俗做一些折衷。
长安俱乐部成立伊始,管理方CCA派来了国际化的管理团队,从总经理、副总到餐饮、财务、销售和市场总监都是外国人。现在除了高层关键部门,长安俱乐部所有部门经理都是中国人。长安的总经理在中国呆了很多年,他也开始了解中国,适应中国,也开始讲人际关系,讲人气。面对本地会员的“特”要求,长安俱乐部的做法是,Party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坚持会费不打折,可以承诺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作为弥补。长安俱乐部市场推广总监李智刚认为,国外有很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如何与本地特结合也是重要的,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全套做法。
但“俱乐部”毕竟不是普通的“消费品”,不可能完全迎合本地“消费者”的需求,俱乐部的经营也不同于普通的经营活动。因此,在与本地特相结合时,度的把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过于迁就本地文化与习俗,将会使其固有的特质受到侵蚀,而演化成为“四不像”,并最终丧失其吸引力。撇开私人俱乐部的商业性,俱乐部的本意是指为了共同目的组织起来的一人,他们拥有相似的爱好、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而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特定俱乐部的特质,
并成为把会员聚在一起的黏合剂。从经营策略的角度看,私人俱乐部的经营应该是在稳固“俱乐部”特质的基础上追求盈利。这就是成立只有两年半、尚处于上升期的北京美洲会所面临的艰难抉择:是坚持俱乐部的纯美洲血统?还是向本地市场开放,大力发展中国会员?美洲会的管理者们一直试图保持自己的特质,但有钱的中国人又的确令他们动心。所幸的是,中国发展很快,社会的变化也很快,因此他们的抉择并不需要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