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
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主办单位
《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主办单位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2、协作单位
标准工作组成员包括: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标致雪铁龙集团亚太研发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SGS、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主要工作过程
a)2018年11月起,召集标准工作组,为标准制定做相关准备工作,并分
析了标准化工作和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测试评价技术国内外研
究情况,工作组成员讨论并确认了标准框架,初步确认了标准主要涵盖
的内容。
b)2019年4月,标准工作召开首次会议,共同讨论了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
扰性能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各大企业联合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
和定义、电磁抗扰性能测试方法、智能网联汽车各个功能电磁抗扰性能
测试设备要求和测试布置、车辆抗扰实验条件和失效判定准则、典型测
试工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c)2019年8~11月,标准工作组核心成员进行多轮小范围标准讨论、修改,
主要对标准中典型工况定义和失效判定准则等内容进行讨论。
d)2020年4月,标准提交到公司EMC技术委员会进行意见收集并在同月召
开第二次工作组会,从标准的编写、测试方法和测试要求的确定方面获
取多条意见。5月,标准工作组成员重点反馈了车辆抗扰试验条件和失
效判定准则、网联车辆电磁抗扰试验豁免频段等内容。
e)2020年6月,标准工作组根据专家意见进行稿件的修改,完善标准稿件,
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标准主要内容
1、编制原则
《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是自主编制标准,标准符合GB/T 1.1的编制要求。
2、主要制定内容
a)第一部分:适用范围
b)第二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c)第三部分:术语和定义、缩写,3.1术语和定义,3.2缩写
d)第四部分:电磁抗扰性能测试方法,4.1电磁抗扰测试项目,4.2电磁抗
扰施加方式
e)第五部分:智能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对自适应
巡航功能、前向碰撞预警功能的电磁抗扰性能试验的测试设备要求和测
试布置、车辆抗扰试验条件和失效判定准则、典型测试工况、测试步骤
进行了规范。
f)第六部分: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对车载导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航功能、车载移动通信功能、车载紧急呼叫功能、面向LTE-V2X mode4
应用功能的电磁抗扰性能试验的测试设备要求和测试布置、电磁抗扰性
能测试项目和施加方式、车辆抗扰试验条件和失效判定准则、典型测试
工况、测试步骤进行了规范。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为满足行业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测试需求、规范行业而制定的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自适应巡航功能、前向碰撞预警功能、车载导航功能、车载移动通信功能、车载紧急呼叫功能、面向LTE-V2X mode4应用功能的电磁抗扰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具体规定了各功能抗扰试验的设备要求和测试布置、电磁抗扰性能测试项目和施加方式、车辆抗扰试验条件和失效判定准则、典型测试工况和测试步骤。对于评估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标准填补了行业在智能网联电磁兼容测试领域的空白,本标准的制定将为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电磁兼容性能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本标准参考了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参考相关国家标准GB/T 29259标准、GB 34660-2017标准、GB/T 20608-2006标准等,参考国际ISO ISO 11451系列标准、ISO_22179标准、ISO 15622标准等。目前国际国内公开标准中尚无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的标准,参考的标准主要为本标准中典型工况定义、电磁抗扰性能测试项目和施加方式等内容提供参考和引用,本标准的制定充分结合了国内实际应用水平,提出了一套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测试的可行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测试评价方法。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主要引用最新国际标准和已有国家标准,与现行标准体系兼容,并填补国内相关标准空白,符合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电磁兼容产业水平和发展方向。
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是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水平的重要手段,其电磁抗扰性能直接影响到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标准的制定作为对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评估的重要手段,因此仍建议作为团体标准进行推广。建议标准发布后即予以实施。
标准工作组2020年0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