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9.05
【字 号】
【施行日期】2021.09.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规划发展
正文
 
锦湖轮胎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
“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9月5日
 
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
  战略布局发展规划
  为推动我市国资国企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国资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发起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启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不断优化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坚持党建统领,突出企业发展主体责任高质量促发展、突出国资监管主体责任转职能抓监管,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国有经济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高。
  1.市属企业经济规模质量实现新提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市属企业克服困难、逆势而上,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实现双倍增。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十三五”末,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4万亿元,为“十二五”末的3.57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2位。国资国企主要指标在全国城市排序中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共同进入前5强,市属企业资产过千亿的达到7家,过五百亿的9家,提前2年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攻势作战方案提出的“打造5-6家资产过千亿元、3-4家资产过五百亿元的企业集团”任务目标,其中城投集团资产突破三千亿、地铁集团资产突破两千亿,国信集团资产实现过千亿,海发集团资产超七百亿。全市国有(集体)上市公司达到21家,较“十二五”末增加12家。经营效益显著提升,“十三五”末,市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96亿元、利润535亿元、利税901亿元,较“十二五”末均实现2倍增长,市属企业效益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利润排名第2位、营业收入排名第4位。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建设位居全球前列;海信集团电视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台,市场份额蝉联国内第一;青啤集团市场份额居国内啤酒行业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第五大啤酒厂商;双星集团跃居行业国内第一、世界前十;在市属国有企业考核中,海信集团、青啤集团、海湾集团、国信集团、城投集团、华通集团、机场集团进入业绩考核A级。
  2.国资国企重点改革实现新突破
  全面发起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围绕“强企发展”“开放创新” “依法监管”“稳增提质”四场硬仗,推动我市国有企业走上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国有资本总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成功申报获批实施国务院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提出的“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要求为主题实施综改试验,探索独具青岛特的国有企业家队伍建设模式。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突破,自2019年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实施以来,市属国有企业新增及深化混改项目70余个,引进社会资本近170亿元,市属国有企业中实现混改的企业达到499户,混改企业户数占比51%,资产规模占比71%,营业收入占比87%,利润总额占比90%。双星集团、海信集团完成集团层面混改,混改企业已经成为我市国有经济的中坚力量。全面完成“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现代企业制度“示范工程”等国家、省级国企改革专项行动年度任务,其中双星集团获得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3项制度改革专项评估A级评价,澳柯玛控股集团获得省国资委评估认定的现代企业制度“示范工程”A类企业,尼欧迪克(青岛)除尘设备公司、青岛澳西智能科技公司成功入选“科改示范企业”,青啤集团、海湾集团、青岛水务集团环境能源公司3家企业新增入选全国“双百企业”。
  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实施“五减五加”(减行政化、加市场化;减少干预、加强监管;减少检查、加强规范;减轻负担、加强服务;减事赋能、加强考核),初步实现从行政化管企业向市场化管资本、从“三管”(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两管一防范”(管住产权、管好收益、防范风险)法治化监管模式转变,“管好资本、放活企业、管住资产”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发布《青岛市属企业国有资本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履行出资人监管权,实施市国资委监管权力责任清单和授权放权备案清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经营自主权。印发《市属企业出资人监督工作机制改革过渡期实施方案》,启动运行市属企业监督工作机制,试行专职监事委派制,有效发挥即时监督职能作用。
  3.国有资本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市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更趋合理,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果明显,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出清攻势任务,国有企业间的资产重组与企业内部的业务重组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布局加快推进,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市属企业市场化改革持续纵深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
  积极推进市属企业国际化布局发展,海信集团收购东芝电视95%股权和斯洛文尼亚最大白电供应商Gorenje公司布局高端家电品牌;双星集团收购韩国锦湖轮胎。“十三五”期间,市属企业共计引入外资项目45个,累计利用外资24.3亿美元。“十三五”末,市属企业在共设立分支机构142个,遍布6大洲34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额49亿美元;市属企业各级次外贸主体56户,同全球183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外贸年度进出口规模达416亿元人民币,较“十二五”末增长47%;市属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规模达139.5亿元。
  积极推进市属企业国内产业布局调整,城投集团收购青岛航空和奇瑞汽车股权;青岛啤酒收购雀巢公司大陆地区水业务;山东港口集团注册青岛,青岛港集团完成与中远海运集团的资产重组;整合公交集团、交运集团两大公交运营企业,组建城运控股集团,构建城市“大交通”企业主体新格局取得突破。海底世界划转旅游集团,推进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迈出实质性步伐。市场化推动海发集团与出版集团股权投资合作,圆满解决青岛碱业股权划转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启动市属国有企业主业监管,已完成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154项,涉及资产规模16.67亿元,占总计划的74%。“十三五”末,青岛港集团、城投集团、国信集团、地铁集团、双星集团等企业资产规模大幅提升,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了2-12倍;青啤集团、海湾集团、澳柯玛控股集团、海发集团、国信集团效益大幅增长,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了2-15
倍,拉动市属国有企业效益成倍增长。
  “十三五”时期,我市国有企业“服务城市建设、服务民生保障”的社会责任担当更加突出。建立市属企业全面参与全市15个攻势对接工作机制,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为主体,实现与14个攻势的工作机制对接、目标任务对接、项目落实对接,将企业自身发展与全市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属国有企业单位强化使命担当,积极落实为抗疫一线捐款、减免房租等帮扶措施,累计捐款近5000万元,减免房租超过9.5亿元,惠及承租企业、个体工商户、养老服务机构、民办幼儿园超过10000户。“十三五”末,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我市重大基础设施等各类固定资产投资近2000亿元,完成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青龙高速(青岛段)和青岛机场高速(一期)两条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开通1号线北段、2号线、3号线、8号线北段、11号线、13号线等6条地铁线,实现246公里地铁运营,运营里程进入全国前十;完成各类脱贫攻坚任务投资近30亿元;承担供热面积达1.36亿平方米,综合供水能力达119.6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30.6万立方米/日,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4.34%、17.14%、27.29%;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38条,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4.“大国资”体系建设实现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部署,完成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工作,通过对各部门管理企业实行统一监管改革,新纳入市属企业统计口径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达8081亿元。采取产权划转、改制退出、关闭注销、委托监管等方式,将涉及全市89个市直部门所属427户企业全部纳入统一监管。开展区(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区(市)、功能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达1.26万亿元,“十三五”末当年经营效益实现整体扭亏为盈,盈利达57.21亿元,取得历史性突破。建立包括市属生产服务类,金融文化类国有企业,以及12个区(市)、功能区的地方国资国有企业运行指标体系,市区两级所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80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012亿元,利税总额9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