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距离感
章颖颖 德国施特拉尔松德大学交换生
刚到德国时,校方给每位交流生都安排了帮助指导办/理各项事务以及熟悉周边环境的“导师”,分配给我的是大高个,他身高腿长,一头卷曲的金发在风中肆意飘散。我的身高只有1.6米,当他举着写着我的名字的牌子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几乎觉得照到我的光线都生生地被遮去不少。
他是我第一个认识的德国学生,虽然有时见面也会很热情地打招呼,但却始终不算热络。
刚开学那会,他经常开着他那辆大红的二手奔驰车载我进城办/理证/件文书,在车上时,我们说的通常都是今天办/理什么,大概会是什么流程、东西带齐了吗、你最近过得怎么样,或者雨应该马上就要停了吧……虽然从来不会冷场,但几乎没有提到个人问题。
所以,等到我的手续完全办/理完毕、学生中心的迎新联谊季都完全过去之后,除了开始学校给我的信息,即他的年龄专业,我对“导师”的了解仅仅是他养了一条狗。我知道这个信息,还是因为有次出去办事他突然接到电话,说他家的小狗出了点事要送医院,刚好被我听见。
我的“导师”代表了多数德国人,彬彬有礼,态度亲切然而疏离,好像对外部世界完全没有好奇心。或者说,他们不希望他人对自己的个人世界有太多好奇心。个人空间对他们很重要,甚至他们都意识不到自己在极力保护着,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德国人也爱打趣自己的这种“隐私癖”和“距离感”。记得有次我去好友一起下厨,刚好遇上她嘴馋的德国室友过来蹭吃,席间,好友谈到有点苦恼自己和“导师”的关系,明明相处很久,可又会觉得对方和自己隔着距离。
那位德国室友一边咂巴嘴巴一边说,这很正常啊,上学期他和一个同寝室的室友,同一个专业,每天同进同出,上课、吃饭、回家,几乎什么时间都在一块儿,可是自从这个室友搬出去以后,他们就很自然地各过各的了,甚至见到面都不会特意打招呼。
在中国,我们好像早就习惯了,随着时间增长,对一个人的了解也必然加深,于是相互情感一定在一个方向越走越远,不是正向就是负向,不是越来越亲密,就是越来越反感。
可是德国人就有这种本事,任时间千年万年,两人的距离可以一直如平行线无限延伸下去,线头不转动任何刻度,既不多了解一丝也不多亲近一毫,不知古人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不是正是如此?
二手奔驰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