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基础知识选择题练习
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3、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C)
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C)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外国商品
5、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6、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B)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7、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
①白瓷 ②青瓷 ③彩瓷 ④珐琅彩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8、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B)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9、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C)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 )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11、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B )
A、壮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C、壮大汉族地主的统治 D、挽救中华民国统治的危机
12、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 C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B)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北洋水师 D、创办京师同文馆
14、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B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
15、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D)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16、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C)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7、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C )
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18、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张謇(A)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其特点主要是(A)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20、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 )
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膨胀 ②日本全面侵华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B)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2、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应当是在(D)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下列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B、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C、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挠和限制D、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双重作用
24、1956年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C)
C、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D、上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2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B)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6、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 )
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B、发动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7、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8、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B )
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 B、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D、“”动乱接近尾声
29、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C)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理论指导的结果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31、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B)
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32、1978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D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方式 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3、一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A)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3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C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5、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D )
A、海南岛 B、深圳 C、大连 D、上海浦东
36、20世纪末,中国政府积极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的战略。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C)
A、“走出去”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 B、其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提出的 D、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37、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 B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中国汽车发展史、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六大
38、下列有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