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项目建设方案
年月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小汽车保有量大幅提高,停车设施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挤占非机动车道等公共资源,影响交通通行,制约了城市进一步提升品质和管理服务水平。
2015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建部、交通部、公安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要求推动停车智能化和信息化,加强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鲁政办字〔2020〕136号提到,改进智慧出行服务。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感知体系,加快城市交通信号灯、电子标识等智能升级,应用绿波带、交通诱导屏等智能管控方式,提升通行效率。整合城市停车资源,开发智慧停车应用,实现资源统筹利用和信息精准推送,建设“全城一个停车场”。2022年年底前,打造一批无感支付、反向寻车、先离场后付费等智慧停车应用案例。
截止2019年,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相继出台了智慧停车相关管理办法及实施意见。全国有200余个城市实行了智慧停车,产生了极大
了社会效益,并且越来越受到各个城市的重视和欢迎,也受到了市民众的普遍欢迎。
随着县的快速发展,城区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难、停车乱现象日益突出,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停车乱”问题,积极整合利用市区停车资源,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城市治理服务水平,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合理满足城区人民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在城区开展智慧停车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二、问题分析
1、停车资源分配优化不合理,停车位供应严重不足,部分中心城区老城区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在推进《县停车专项规划项目》时,同步勘察设计立体停车库,切实缓解热点区域停车矛盾。
2、有偿停车观念不足,未根据实际停车矛盾建立差异化的停车收费体系。具体表现为收费停车场空置率较高,车辆大多停放在免费的路面停车位上,长时间占用道路。大量停车资源未实行停车收费,无法利用价格杠杆有效疏导和调节局部地区供需平衡,特别是在商业聚集区。车辆长期占用道路停车资源,导致无法满足购物等临时停车需求。
3、车场建设、运营、管理缺乏规范。现有车场的建设、运营、管理缺乏统一的部门统筹规划,未能针对性的形成停车场相关规范,
因而不能在城市级别形成政策合力,最终造成了较为松散的管理局面。
4、由于未实现停车场联网运营,无法支撑公众停车服务功能和数据需求,公众停车服务水平较低。无面向公众的停车诱导、停车统一支付、服务评价,车主停车体验较差,停车支付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5、县中心城区,停车需求十分旺盛,严重影响车辆通行效率,易造成拥堵。学校周边上下学时间,由于大量车辆违规停放在路边,造成阻塞交通,行车难问题严重。
6、停车诱导系统有待完善。主要干道未设置停车诱导屏,空车位信息无法实时准确分发给车主,导致车主车位时间增加,加重了交通拥堵。
三、建设目标
面向政府,实现全县一个停车场,一次绑定,全城通停,打破城市停车资源的数据孤岛和资源孤岛,解决市民停车难和乱停乱放的问题;全县以跨部门协同管理的方式实行对停车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大数据为依托高效整合利用所有停车资源并实现智能诱导分流,缓解城市停车难题,并为城市停车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面向国资停车运营企业,统一建设城市级停车运营平台,实现无人值守、先离场后付费,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强化精细化管理、AI智能运营分析,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以停车资源全量联网接
入为契机,构建城市级停车在线运营平台,对外提供数据统一运营、在线停车服务等一系列停车数字经济。
面向市民,提供基于全县全量停车资源的查询、预约、导航、智能诱导服务;通过先离场后付费、电子优惠券、电子发票等辅助工具,大大提升城区民众停车体验,降低停车付费拥堵等难题;民众还可以对个人车位进行分时租赁,在提升资产收益的同时缓解对核心停车资源的依赖。
(一)全面掌握停车资源信息
以停车资源全面普查为依托,梳理各类停车设施现状,全面系统掌握城市停车供给状况;同时建立城市停车信息系统动态更新机制,以停车场行政审批为依托,以停车场服务评级为手段,提升停车设施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建立城市停车一张图。
(二)公共停车资源统一运营
对于路内临时泊位、道板临时泊位和公共停车场,由城管局统一收回运营权,并交由城投等国资停车服务运营公司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实行公共停车资源的智能化改造,探索视频车位识别、ETC自动收费等新技术,减少收费和管理人员投入,提升广大车主的便利化停车体验;停车服务人员引导车主绑定、支付宝等无感支付商,实现不停车缴费。
>城市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