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缸盖螺栓上紧工艺对缸孔变形的影响
郑胜敏
发动机气缸套在进行加工及装配之后,都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变形,引起密封不良(漏气、窜机油)、动力下降等不良的后果。从发动机研发阶段直至生产制造过程,都需稳定控制气缸盖装配前后的气缸套静载受力变形量,这对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的稳定发挥及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研究柴油机在装配过程中,冷态下的气缸套静载受力变形并提出改进办法,本文引用德国某权威机构的标准进行测量分析。
1 试验测量设备
气缸孔的试验测量,主要是采用V—INCOMETER测量系统进行气缸孔的轮廓测量、圆柱度测量、圆度测量、直线度测量等。该测量系统由测量臂组成,测量臂可以固定在气缸套内,也可以从曲轴箱侧插入到气缸内装夹固定。通过INCOMETER系统,控制测量臂起动旋转和轴向运动,并控制其头部的测量传感器进行测量,因此具有很高的精度,系统的再现性小于2μm。测
试系统通过快速傅立叶分析评价谐波阶次,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显示测量结果的评价。
    下面的公式表示直径相关的阶次谐波Umaxi的数学定义:
式中:
Ai、Bi——傅立叶系数;
i——阶数。
根据公式,低阶的变形表示全部变形,高阶的表示局部的缸孔变形。因此,变形阶次越高,活塞环随气缸套轮廓扭曲越不明显。
2 影响气缸套变形的因素
为研究气缸套变形机理,首先对影响气缸套变形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安装过程中,气缸套主要受气缸盖压紧轴向力作用,以及机体对气缸套的支撑和约束作用。气缸套及其相关零件的装配关系如图1所示。气缸套在装配预紧力作用下的变形,不仅与气缸套自身的刚度有关,同时也受与其相关零件的刚度、配合间隙等的影响。在进行气缸套变形分析时,主要考虑如下的影响因素:
(1)机体预紧螺栓的预紧力及其上紧工艺;
(2)机体水套支撑部(上凸缘)的结构及其刚度;
(3)气缸盖螺栓孔的结构及位置布置;
(4)气缸套的结构和刚度。
1 气缸套装配示意图
通过分析引起气缸套变形的因素,本文通过采用玉柴M系列柴油机进行装配测量,并与德国某权威机构的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对缸孔变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办法。
3 气缸盖螺栓上紧工艺的影响
3.1 预紧力上紧方法的影响
生产流水线气缸盖螺栓预紧力的上紧,通常采用上紧设备通过程序控制来进行,因此能较好的保证上紧工艺。谨以该发动机气缸盖螺栓预紧力上紧工艺(上紧方法为转角法)改进前后为例,作如下对比说明(气缸盖螺栓布置如图2)。
图2  气缸盖螺栓布置图
左图为主螺栓布置图;右图为副螺栓布置图
3.1.1改进前预紧力的上紧步骤
1)各气缸盖螺栓同步上预紧力到30N·m
2)各缸气缸盖主螺栓同步上预紧力到发动机缸150N·m,气缸盖副螺栓预紧力同步上紧到100N·m
3)各缸同步松开各螺栓,缸盖主螺栓松开到120N·m,缸盖副螺栓松开到80N·m
4)各气缸盖螺栓各螺栓同步转90°,再同步转90°
5)各气缸盖副螺栓同步转90°。
3.1.2 改进后预紧力的上紧步骤
1)所有气缸盖主螺栓同步交叉上预紧力到50N·m
2)所有气缸盖主螺栓同步交叉上预紧力到100N·m,副螺栓上预紧力到50N·m
3)所有气缸盖主螺栓同步交叉上预紧力到150N·m,副螺栓上预紧力到100N·m
4)所有气缸盖螺栓同步交叉松开,所有气缸盖主螺栓预紧力松开到100N·m,副螺栓预紧力松开大50N·m,随后所有气缸盖主螺栓重新上预紧力到120N·m,副螺栓重新上预紧力到80N·m
5)所有气缸盖主螺栓先同步交叉转90°,再重复同步交叉90°
6)所有气缸盖副螺栓同步交叉90°
通过如上两种上预紧力的工艺,进行测量比较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各曲线表示含义如表1所示(下同)。
曲线表示含义表
1
2
3
4
5
6
德国某机构标准
3 预紧力上紧工艺改进前后比较曲线图
根据试验测量,预紧力上紧工艺改进后,各阶的变形量都在标准曲线内。由此可见,预紧力上紧工艺,对气缸套变形具有重要的影响。
3.2 主螺栓预紧力大小的影响
在气缸盖螺栓上紧工艺这个课题上,缸盖主螺栓预紧力对气缸孔变形具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缸盖主螺栓是保证发动机缸盖密封的重要零件,预紧力越大,缸盖与机体贴合得越紧密,
即缸盖与缸体贴合面单位面积的压应力就会增大,密封性能提高。但是在气缸套刚性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单位面积压应力的增大,势必达到气缸套的屈服极限,而引起缸套变形。另外,气缸盖螺栓的拉伸变形,也会引起机体的变形,从而影响气缸套变形。
如图4(a)(b)(c)(d)所示,预紧力的大小对气缸套的变形具有重要的影响。
4 预紧力对气缸套变形傅立叶曲线图
4所示的傅立叶曲线图,为使用V—INCOMETER测量系统所测得的缸孔变形规律。图4(a)所谓的自由状态,即气缸套已经装配上机体、没有装配气缸盖所测得的数据。图中显示气缸套在各傅立叶阶次的变形都非常小,而且在标准值的范围内。由此说明,该柴油机的气缸套设计厚度满足要求,加工质量控制较稳定。由图4(b)至图4(d)所示的3条测量曲线图,即装配气缸盖并加载不同的预紧力,所测得的气缸套变形曲线图。随着预紧力的增大,4阶变形具有显著变化,即气缸套局部出现较大的变形,达到350N·m,有数个缸的气缸套已经超出标准曲线的范围。
由此可见,缸盖主螺栓预紧力,对气缸套的变形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满足气缸爆压工作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加气缸盖主螺栓的数量,并保证螺栓孔位置的合理性布置,从而适当降低各主螺栓受到的气缸爆压应力,达到适当降低各气缸盖主螺栓的力矩的目的。
4 机体水套支撑部位刚性的影响
机体装配缸盖后,特别是机体水套支撑气缸套的部位(如图1的“A”部位),该部位如果强度不够,将会因缸盖的压应力而变形,导致气缸套的变形。我们对该点进行了CAE受力分析,也证明该点是应力集中的点。而从分析中显示,如果在水套上气缸套下侧,增大该应力集中点的R圆角,以达到增加该部位强度的目的,而且CAE分析显示,应力得到相应的减小。机体通过改进后,进行测量试验,得到气缸套傅立叶曲线图如图5所示。
图5曲线图显示,通过优化机体水套支撑气缸套部位的结构,使该部位的强度增加,对减少气缸套装配变形具有显著的效果。
机体水套改进前后傅立叶曲线对比
5 螺栓孔结构的影响
大量的事实证明,气缸套的最大变形,大多体现在气缸套的上端部1~3截面,说明气缸盖螺栓孔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即螺栓孔沉孔深度不足,螺栓轴向力主要作用处在气缸套上部位置,使气缸套上部受力过大引起变形。因此,在保证水套合理布置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螺栓孔沉孔深度,能达到减少气缸套上端部变形的目的。基于此原理,辅之以CAE分析计算,在
原来的基础上,沉孔加深了20mm,并相应增加螺栓和螺纹的长度,分析显示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图6所示,为该柴油机螺栓孔结构设计改进前后,对气缸套变形的傅立叶曲线。根据测量线图所示,通过改进气缸盖螺栓结构,不仅能改善4阶变形,还能优化2阶变形。因此,优化气缸盖螺栓孔的结构,对减小气缸孔变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