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敏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
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新技冋术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2019年1月,湖北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动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湖北特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战略布局是“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武汉市身处湖北高质量发展龙头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新时期经济增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国家存储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航天产业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建设已经进入提速阶段,极大地推动了武汉市的高质量发展。
一、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武汉市经济
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武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以每年26%的速度快速增长。2018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2019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00余家,总数达到4417家,产业增加值达到4167.2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69%,均创
历史新高。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湖北省的一半以上,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四位,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汽车之家东风本田
(二)高新技术园区稳步发展为武汉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武汉市已经发展形成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先进制造、环保六大产业为主导的高新产业集,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立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
中国特社会主义走的始终是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众的共同期盼。“十三五”时期的非凡成就中,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2035年远景目标的擘划中,中等收入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等,充分证明了中国要走的是一条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议》说明稿中提到,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样的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有利于在促进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姜圻
2021年第1期•总第665期
展,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等全面发展的八大产业园区,企业总数7万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3100多家。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被称为“中国光谷”,是中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和激光产业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光纤光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6%,国际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25%。2020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四。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汽车为主导产业,已经形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电子电器、文化创意和商贸物流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GDP 等指标连年位列全市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占武汉市四分之一,2019年仅东风本田的产值就达1350亿元。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大车企抓住汽车智能化、轻量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着力推动传统汽车制造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也在统筹布局,其中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武汉)是中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全域覆盖“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吴家山台商投资区,2010年晋级国家级开发区,2013年变更为现名。2017年以来,一批新兴战略性高新技术企业诸如智能制造、网络安全、显示屏、芯片、新能源等,相继落户园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单位和企业有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京东方、康宁等,其中国家网安基地建设进展迅速,总签约额已达2655亿元。2020年上半年,在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胜利的同时,武汉临空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3.95亿元,取得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市第_的成绩。
(三)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武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武汉市历来重视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积极走创新发展之路。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华工科技、高德红外、人福药业、科诺生物等一批在国内外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创新骨干企业脱颖而出,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步伐,为武汉市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烽火通信公司创造了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通信系统工程等多个国内第一;长飞光纤光缆公司是光纤光缆行业的世界三强,20多年来光纤光缆产品产销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高德红外是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其红外热成像系统相关产品居于世界前五。武汉的芯产业集,承担着实现我国集成电路闪存芯片产业规模化发展'零,的突破、改变我国通用存储器全部依赖进口被动局面的重大使命。设在中国光谷的国家存储器基地自成立以来,芯片技术从追赶欧美到与世界水平比肩,实现了三级跳。长江存储公司第一代32层三维闪存芯片在2018年实现量产,基于Xtacking架构的64层三维闪存芯片也于2019年实现量产。2020
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128层QLC三维闪存芯片成功开发,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128层3D NAND闪存芯片。根据世界三大科学杂志之一的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全球城市科研指数排名,武汉位列全球排行榜第19名、中国第4名。
(四)高新技术产业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武汉市共有高校82所、国家级科研院所102个、国家级孵化器15家、国家级科技产业化基地25个、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3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另外还有企业研发中心72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1家,孵化空间超过1000万平方米。借助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雄厚的创新实力,武汉市在不断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创新已经成为武汉市发展最鲜明的特。
根据《2019年武汉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武汉市全年发明专利申请3.32万件,同比增长15.53%;全年发明专利授权1.18万件,同比增长33.46%,均实现了快速增长。武汉处于“全国十大创新城市”的前列,存量有效发明专利4.61万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41件,是全国平均数量的3倍。
2019年武汉市数字经济成效显著,增加值达到6480.06亿元,比上一年度名义增长12.3%,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9.9%。目前,覆盖全市的5G网络正
2021年第1期•总第665期
加快建设,中国数字经济百强有40%已经登陆武汉,浪潮华中总部、华为长江鲍鹏等一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已经签约落户。2020年,武汉启动实施院士专家引领计划,由47名院士、37名专家组团介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特性的十大高端产业集,在光电子、量子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超级计算、数字、人工智能、大健康、氢能、电磁能等领域实施发展行动。
二、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
薄弱环节
(_)企业规模偏小,有待做大做强
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在武汉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9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达24%”。但这一成绩与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城市相比,排位并不靠前,差距仍然存在,武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在国内同类城市中排名中下游(各大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青岛市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达到7531.37亿元,同比增长11.49%。广州市201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总数从2015年的1919家增加至2018年的1.1万家,科技创新企业超过20万家。武汉市在这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像海尔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龙头企业,产品美誉度、技术含量、市场占有率都有待提高O
(二)产业优势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
以光通信、激光为主导的光电子产业,是武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而其他产业竞争力不强,无明显优势。武汉市除光电子产业之外的高新技术产业要么创新能力较差,没有核心技术;要么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新开发产品的核心技术,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有些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靠人力成本优势从事代工生产,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则不多。即使是在优势比较明显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也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集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三)研发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武汉地区高校众多,科研机构林立,虽然有全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第三大教育中心的地位,但科研人员主要集中在院校及科研单位,在企业从事研发的专门人才并不多,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率也有所不足,表现为科技研究与经济效益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o很多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缺乏远见,创新积极性并不高,满足于从事简单的工艺模仿和来料加工,没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武汉的城市竞争力与先进城市差距明显,综合竞争力仅名列全国第18位,企业创新能力更排在第27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8%0在政府的主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各方面情况有了明显进步。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
市竞争力报告》中,武汉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进步明显,排名已经上升到全国第8位,可持续竞争能力排在第14位,城市创新能力排第10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不断增加。2017年,武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2%,超出了全国2.12%的平均水平,但与上海3.8%、深圳4.13%、北京6%以上还是有不小差距。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武汉
(-)完善人才制度,并将其转化为产业竞争能力
科教人才优势是武汉市比较明显的核心优势。形成科教人才优势不仅要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更要重视人才使用,做到“以人为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建立健全人才制度,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充分发挥科教人才的核心优势。
首先,要依托重点科研基地、重大科技项目建立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用人机制。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作用,整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资源,建立完善科技人才交流平台,鼓励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开展科
H2021年第1期•总■第665期
技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最后, 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企业未能真正成为自主
创新主体,是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
一个重要因素。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提 高核心技术开发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新 技术产业升级,形成一批拥有国际品牌影响力和自 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
(二)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边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 经验证明,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武汉市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
领导、政策扶持等作用。一是要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战略规划,引导企业按各自优势和能力,参与高质
量发展的上中下游建设布局,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 设和无序竞争。二是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对 形成了一定规模、有良好市场前景、能起带动作用的 高新技术项目,进行重点扶持,让其带动高新技术产
业协调发展。三是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风险投 资制度、科技融资制度,打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
渠道,逐步形成资本市场体系,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的资金问题。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性作用,以市场经济机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要尊 重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地位,推动先进技术和各种 市场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高新技术企业之间
也要打破信息和技术壁垒,加强沟通交流和技术合 作,提高协作能力,互补互助,共同构建高新技术产
业集。
(三) 发挥好三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示范作用
武汉三大高新技术开发区都有各自的优势,要 引导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向龙头骨干企业靠拢、集
聚,从而形成特产业集。作为两大支柱产业的光 电子和先进制造业,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新一代信 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也要努力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O
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宣传,形成良好的社 会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开发区的建设要走创新之
路,大力拓展各自的专业化、特化,鼓励企业之间 统筹规划、联合互动、资源共享,实现高效、快速、持
续、健康发展。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 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环境、产业地位、技术创新
能力等,出问题、对症下药,实现政策资金上的精 准扶持。
(四) 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要将武汉市的科技资源存量优势转变为产 业化优势,积极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将各种有利于发
展的生产要素和能量释放出来,优先配置到高新技 术产业。二是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必须以市场为导
向、以企业为主体,引导先进技术向中小型高新技术
企业转移。三是要加强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和各方面 的协调沟通能力,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高新技术产
业链。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武汉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聪
2021年第1期•总第665
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