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岛屿国度日本有这样一个汽车品牌,它诞生于棉纺厂,它初期坚守着模仿比制造更简单的信条,它总能在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危机中寻突破,它缔造了多项销量神话,而且在此基础上它还进一步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豪华车品牌,它就是丰田。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丰田到底是怎样一步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丰田汽车的发展历程。
 品牌诞生(1895-1937年)
  从纺织厂里走出的品牌
15万元左右最好的车
  ◆ 1895-1931年:丰田第一台发动机研制成功
凯越刹车灯
    丰田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出生于1895年,其父亲丰田佐吉既是日本有名的纺织大王,也是日本大名鼎鼎的“发明狂”。1896年,29岁的丰田佐吉发明了“丰田式汽动织机”。他发明的这台织机不仅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台不依靠人力的自动织机,而且与以往织机不同的是这种织机可以由一名工人同时照看3至4台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连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纺织机械厂家英国普拉特公司也向丰田佐吉发出了转让专利权的请求,最终佐吉在1929年以10万英镑的价格出让了这项专利的使用权,这10万英镑就是后来丰田喜一郎创建丰田汽车的资本。
    1929年,丰田佐吉派丰田喜一郎前往英国与普拉特公司签约。而在这过程中,丰田喜一郎还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体验了英国的汽车交通,走访了英、美尤其是美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彻底弄清了欧美国家的汽车生产状况。这次国外之旅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坚定了他发展自己汽车事业的决心,回国之后便开始着手研究汽车。
    1930年,63岁的丰田佐吉去世。在当时汽车行业中,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早已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企业。在大量生产技术和市场运作方面,两家公司的实力足以让世界其他所有汽车生产厂家望尘莫及,并且分别将各自的汽车组装厂开到了日本。然而,丰田喜一郎并没有把美国两大汽车巨头的举动过多地放在心上。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以大量生产为基础的国产汽车工业。终于在1931年,丰田喜一郎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4马力的汽车发动机
  ◆ 1932-1937年:多方阻碍,新厂险些倒闭
    1932年,丰田喜一郎继续从事汽车研究,而到了1933年,在丰田喜一郎在纺织厂公司设立汽车部,并将一间仓库的一角划作汽车研制的地点。丰田喜一郎以此为基地,于当年4月购回一台美国“雪佛兰”汽车发动机进行反复拆装、研究、分析、测绘。在研究这台发动机的过程中,他产生了指导日后公司发展战略的理念:“贫穷的日本需要更偏家用的汽车。生产廉价汽车是我的责任”。
    1934年,他托人从国外购回一辆德国产的DKW(奥迪的前身汽车公司之一)前轮驱动汽车,经过连续两年的研究,于1935年8月造出了第一辆A1型轿车和G1型卡车。其中A1是一款大型轿车,外壳呈流线型,很美观,模仿当时的克莱斯勒airflow车型,配备6缸3.4升发动机输出功率为62马力(46千瓦)。在此之前的1934年,他擅自作主购买了约180公顷土地,积极准备创建汽车厂。
    1936年在新落成的工厂,AA型轿车(由A1型轿车改进而来)开始投产了,最初每个月的产量仅有150辆。一年以后,1937年,toyota公司共生产汽车4013辆,其中AA型轿车和AB型敞篷车只占577辆。1937年8月28日,汽车部宣告从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独立出来,成立“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地址在爱知县举田町,创业资金为1200万日元,拥有职员300多人。
    新公司成立之后,对日本汽车工业抱着坚定信心的丰田喜一郎不顾周围的一片反对意见,果断地决定再投入4500万日元巨资构筑月产量2000辆的生产体制,而这项巨额投资几乎相当于公司资本金的四倍。正因如此,丰田汽车公司在刚刚成立,马上就遇上了一场几乎使其倒闭的危机。当时,席卷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强烈地冲击着日本经济,总厂的兴建,设备的引进、原材料的采购等急需大量的资金,并且当时丰田制造的车型,在质量
上仍有瑕疵,所以销量也并不好,而此时初期的投资已经消耗殆尽,公司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此时侵华战争爆发了,丰田春风650cc公司与其他许多生产厂家一道被纳入了战时军需工业品的生产轨道,陆军将其所有库存货车一次购光,这才使其摆脱了危机。
大众车
 丰田汽车的初步发展(1938年-1954年)
  以模仿起家,针对日本本土市场推多元化产品
  ◆ 1938-1954年:坚守模仿比创造更简单,涉足电动汽车、客货两用车、SUV等多领域
  1938年,由于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原址满足不了生产需要。由这一年起,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将工厂迁至举母,也就是今天的丰田总公司工厂。后来举母市因为丰田公司的存在迅速发展壮大,再后来就直接改成了现在的丰田市。
    日本是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因此丰田喜一郎认为,开发燃耗功率高、可靠耐用的汽车对日本汽车工业来说乃是至关重要的课题。1939年,公司成立了蓄电池研究所,开始着手电动汽车的研制。1940年,丰田生产了约l5000辆汽车,其中98%是货车。当年它推出了一款较为紧凑的AE新型轿车,配备4缸2.2升48马力发动机,在外形上更接近沃尔沃的pv60。
    丰田公司虽然在汽车方面没有多少经验。但却坚守一个信条:模仿比创造更简单,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时给予改进,那就更好。喜一郎与其父亲的理念一脉相承,他知道首先必须生产安全、牢固、经济、传统的汽车,而不是创新性的产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有的丰田车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时,日本的工业生产设施几乎毁
坏殆尽,丰田的工厂也在战争中受到了惨重的破坏。战后头几年,日本经济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对于原本就相当落后的日本汽车工业,公司员工无不对其发展前景深感担忧。为了将汽车工业作为和平时期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丰田喜一郎完成了厂房的重建,同时在1945年9月,丰田公司决定在原有的卡车批量生产体制的基础上组建小型轿车工厂。做出这项决定主要是考虑到美国在日本不销售小型轿车,希望因此而避开同美国汽车品牌的直接竞争。1947年1月,第一辆小型轿车--丰田SA的样车终于试制成功。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这辆样车采用了流线型车身和脊梁式车架结构,配以四轮独立悬架构成了一种全新的车体机制,最高时速达到87公里/时。
    1951年,由于当时的日本警察预备队对日本汽车厂招标小型越野车项目,丰田当时推出了BJ系列越野车,车身采用帆布篷,由于通过富士山六合目的攀爬试验,BJ系列证明了它的越野性和耐久性,所以这款车不仅受到了警察预备队的欢迎,而且之后不断生产和壮大,这便是今天全球闻名的陆地巡航舰系列车型的鼻祖。此外丰田还趁着出租车需求急剧增大的机会加速了轿车生产,到1953年已经将此前每月50辆左右的产能提高到250辆以上,丰田开始进入飞速的发展时期。
  ◆ 丰田的创新生产模式:相比传统模式生产更专业/效率更高
    在1952年3月27日,丰田喜一郎因患脑溢血去世。其实在丰田喜一郎在世时,丰田汽车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生产模式。其创新之处包括了:公司内部的调整、零部件的分类和即产即用的存储模式,首先公司内部调整方面,当时丰田公司旗下的新川工厂被改为了爱知钢铁公司;机床生产部被改为了丰田机械公司;新川工厂被改为了爱新精密机械公司;车身部被改为了丰田车身公司;电气安装部被改为了日本电气安装公司。经过调整公司实现了自身结构的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从而改变了大一统的混乱生产格局。一汽解放重卡
    其次在零部件的分类上,在生产过程中,组装汽车所用到的所有零部件被分为内制品和外购品两大类,其中,内制品又分为内部制造件(技术难度大,进货价格高)和准内部制造件。外购品分为一般外部订货、特殊订货、专门订货三种。如此一来,各部门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再次,丰田公司还形成了全新的存储模式。按照传统做法,汽车生产从铸件一半成品都要先入库,需要时再取货、加工,加工好的零部件每天也要依工厂生产需要办理入库、出库。按照这一程序动作,无形之中加大了库存的需求量。丰田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的整批生产方式改为弹性生产方式。即产即用,需要什么零件就生产什么零件,工厂无需设置存货仓库,无需占用大量周转资金,许多外购零部件在付款之前就已被装车卖出了。这样的生产模式经后来公司进一步的发展之后,成为完善的“丰田生产方式”。今天,“丰田生产方式”已超越国别、行业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争相学习的先进经验。
● 丰田汽车的逐步壮大(1955-1972年)
  从日本走向世界,用销量缔造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神话
此路不通标志
  ◆ 1955年-1965年:皇冠成为丰田打开欧美市场的钥匙
  1955年,一部在50多年后的今天还一直生产销售的汽车,一部加速丰田全面发展的车辆诞生了!它叫CROWN(皇冠)。当时的皇冠的排量为1.5L,命名为皇冠RS,性能表现相当出,且外形讨好,在当时可以说是冠绝一时,为车厂的崛起又多添了一个重量级的砝码。
  1957年,由于皇冠在日本本土的热销。于是丰田将其远销至美国,但收到从美国方面反馈来的信息,无疑给了丰田人当头一盆冷水。皇冠在美国被当地用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根本就没有市场。无奈之下,第一次销往美国的汽车便草草收场了。
    进军美国市场受挫并没有消磨丰田的意志,随后用了整整6年时间打造出了适合美国道路条件行驶的新一代皇冠轿车。其实该车极为传统,没有使用任何现代技术,只是做得十分精巧,加上配置齐全,结实牢靠,价格也不贵。在美国市场的第二次引进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皇冠车促使丰田公司迅速在美国、委内瑞拉、泰国和南非等国设立了销售网点,其后又在上述国家建立了工厂。价廉物美丰田车开始风行全球各大市场。
    1962年丰田开始进军欧洲,这一年丰田汽车产量首次突破了百万大关。 经历了战争、战后空白年代的日本汽车产业,可以说是当时日本所有的工业产业中最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域。但是丰田却预见到了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和资本的自由化不久必将席卷日本,为迎接新时期的到来,丰田一方面加紧开发性能更高的新车,同时为增强生产能力、提高质量水平而倾注了极大的努力。所有这些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丰田汽车在1965年荣获了deming(最高质量)大奖。同一年,日本政府取消了对进口汽车的关税壁垒,从此丰田在性能和价格两方面与国外汽车厂家开始了真正的较量。
  ◆ 1966年-1972年:Corolla、Celica相继推出,丰田跃至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