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增强生命的韧性》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9.2增强生命的韧性
课标要求
1.5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挫折和逆境的客观性。
(2)分析:挫折和逆境对人的影响。
(3)综合: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面对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
2.教学难点: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设疑提问。
学法指导
1.合作探究法: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件,讨论应该怎样面对挫折和逆境。
2.情景分析法: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感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快乐和宝藏很多,缺少的是发现。通过角探究,实现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成功对接,使书本知识内化为能力。学生在角扮演中,也可以感受到同学间的合作精神,领略展示自我的精彩。同时,学生的角扮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联系生活实际来讨论交流,学生更能了解残疾人最需要的是尊重,懂得“尊重生命”就是要用平等、信任的态度来对待生命。通过欣赏《千手观音》,让学生既欣赏了节目,又在节目中学会了欣赏残缺生命的精神及他们创造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过程:
教师:人生是个大舞台,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残疾人也一样。他们虽然生理上有缺陷,但依然自强不息,努力创造着美丽的人生。
多媒体展示:《千手观音》。'
(配画外音:她们是一聋哑人,长期处在无声的世界里,可她们拥有一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师生互动:
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自强不息的残疾人?
学生:贝多芬、张海迪、霍金、残奥会运动员、盲人调琴师陈燕、在街头补鞋和修车的残疾人。
教师: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相信你们从他们身上一定得到了很多生命的感悟,请把它写下来。
学生A:《千手观音》让我走进了残疾人的心灵世界,与她们共同分享了因为残疾带来的美。
学生B: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力量,我要让我的生命更美好,让我的人生更精彩!
学生C:他们不完美,但他们用爱和热情弥补了生命的缺憾。
教师:同学们,你们总结得很好,也很有才华。是的,尽管他们身体残疾,但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感动、使我们折服。由此可见,即使我们生活的道路并非平坦,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消沉,而应该勇敢面对,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师板书,导人新课。
第二节增强生命的韧性
讲授新课
活动二:自主学习,信息搜索
学生阅读课本P105•“探究与分享”栏目,讨论交流:
在以上这些情境中:
⑴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
⑵说说你曾经遇到的挫折,看看你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是否也是挫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归纳: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可见: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熟读)所谓挫折,就是人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活动三: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材料,请学生自读下面材料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
小悦参加数学考试,因一道题没解出来,一怒之下把试卷撕得粉碎,离开了考场。
小王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把本属自己强项的数学考砸了,他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试卷发下后,他冷静地分析原因,认真地把试卷重新做了一遍。为了加深印象,他还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做错的题目及原因,用来鞭策自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以上两位同学受到了什么挫折?⑵为什么面对挫折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⑶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⑴考试失败的挫折。汽车模特图片
⑵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