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HMH vim"P pniAfER
打造海外运维国际品牌,助推我国核能全产业链“走出去”
—专访中原运维海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Brand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broad,and Promoting the“Going out”of ChinaS Nuclear Power Industry Chain ------An Interview with WANG Yong,Board Chairman of CZE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Co.,Ltd・■编者按:2020年11月5日下午,中原运维海外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原运维”)在沪举办揭牌仪式。中原运维的成立,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也是我国核能产业链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是中核集团整合内部运维优势资源、打造集团海外运维国际品牌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核集团国际化发展和运维业务进入了新起点、新征程。那么,中原运维成立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他将如何整合中核集团内部运维资源优势,树立运维服务国际品牌,助推我国核能全产业链“走出去”使命的实现?《中国核电》就此采访了中原运维海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
王勇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
原运维海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1969年4月出
生,上海崇明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9年
参加工作,历任江苏核电有限公司采购监造处计划
科副科长、仪控室综合计划科科长,中原对外工程
有限公司采购经理部机械部副经理、经理、质量保
证部经理、采购经理部副总经理、总经理,2018年
标志是哪国的品牌任中核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
理,2019年任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20年任中原运维海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近三
十年来,王勇本着严谨认真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
感,始终坚守在核电设备采购领域,兢兢业业与设
备质量和进度控制,为恰希玛1〜4号机组及卡拉
奇2&3号机组的设备供应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多
年的设备采购过程中,他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带
领团队解决了多项设备国产化,使得华龙一号设备
国产化率达到96%以上。
732
核电专访Exclusive Interview on Nuclear Power
《中国核电》:中原运维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成立的初心是什么?经营领域和业务定位是怎么样的?
王勇:
日匕旦
、冃.景
1.国际核电需求增长稳定、运维业务需求增大,退役市场可观
截至2020年10月,全球在运核电站共442台,装机容量为391685MWe,在建核电站共54台,装机容量为57336MWe。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能源署等权威机构预测,从中长期来看,国际核电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全球核电运维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如阿联酋等新兴运维市场,由于相关国家核能相关技术储备少,核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核电运维方面的经验,运维供应链资源匮乏,运维专业化人才紧缺,亟需依赖外部资源填补空缺,给中国核能产业链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到2019年底,运行年限超过30年和40年的机组分别有200台和92台。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在运机组面临的重要问题,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有约200台现役核电机组关闭,核电退役市场非常可观。
2.中国核工业发展迅速,中核集团具有核能全产业链优势
我国核工业正处在自“两弹一艇”以来最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核电“走出去”已成为不可动摇的国家意志。中国核工业经过六十五年的发展,中核集团拥有多种类型的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在役机组覆盖CNP300、CNP600、CNP1000、华龙一号、AP1000、VVER、CANDU-6等堆型。经过30多年的创新和发展,中核集团逐步实现了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2020年第三季度,根据世界核运营者协会(WANO)计算标准,中核集团21台机组中,有14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达到满分100,并列世界第一,处于世界先进核电公司第一梯队行列。中核集团多堆型的优异运行业绩以及丰富的运维经验,为海外运维服务市场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3.巴基斯坦运维市场需形成合力打造品牌
巴基斯坦是目前中国核技术出口的主要市场,中核集团已为巴基斯坦承建六台核电机组,自1999年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原”)与巴基斯坦签署恰希玛核电站全寿期服务合作协议以来,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海外项目管理团队以及供应链体系、运维服务保障能力。但目前存在国内多家企业(含集团内企业)抢占巴基斯坦核电运维市场,重复考虑后勤保障措施、风险应对因素,导致报价往往较高;部分企业存在抢占市场恶意竞争现象,导致巴基斯坦核电运维市场竞争混乱、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进而影响巴基斯坦核电运行业绩提升。鉴于巴基斯坦核电运维市场混乱、核电运行业绩持续不佳、中核集团企业在巴基斯坦运维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的现状,急需中核集团内部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合力,采取切实有效手段规范巴基斯坦运维市场,一方面保障中核集团出口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基于巴基斯坦核电运维市场中核集团具有先天优势,可以巴基斯坦市场为基础打造中核集团核电海外全寿期运维服务品牌。
4.非巴基斯坦运维市场开发难度大需共同联合开发
对于非巴基斯坦运维市场,多由老牌核电传统强国控制,由于核电工程不是中方承建,运维市场仅能从技术咨询和培训、备件供应、非核心检维修等方面进行切入,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国际市场开发成本高,见效慢,多方无序投入重复建设成本高,且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从技术壁垒、开发成本来看非巴基斯坦运维市场更需要中核集团内企业共同联合,扩大影响力、优化市场开发投入,降低成本。
二、初心
贯彻中核集团“国际化”经营思路,视如己出,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自主出口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做强做优海外核电运维业务,以技术出口为导向,助推中核集团核能全产业链“走出去”。
三、经营范围
核电站及核设施领域的运维产品及服务,包含核电大修、技术改造、备件供应、专项维修、专业培训、技术支持、运行支持、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以及退役治理九大业务板块,为业主提供一站式运维服务解决方案。
733
中原运维是中核集团海外运维平台。中原运维整合集团内运维优势资源,统筹对外,打造中核集团海外运维国际品牌。
《中国核电》:中原运维将从哪些方面入手整合中核集团内部运维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中核集团全产业链优势,为我国开拓并维护核电出口市场奠定资源与管理基础?
王勇:中原运维由中核集团内优势运维资源方共同出资成立,各股东方通过中原运维搭建的海外运维平台承接海外运维业务,后续将从市场开发、项目承接方面需要不断磨合、形成合力。
市场开发方面,中原运维作为中核海外运维平台,负责市场开发资源整合,统一对外,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入,实现价值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巴基斯坦运维市场由中原运维作为开发主体,与巴基斯坦业主加深备件供应、大修、技改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扩展生产准备、管理咨询、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退役治理等领域市场;其他海外运维市场开发充分借助中国中原建立的多个区域中心、代表处以及各合资方市场开发资源,由中原运维牵头建立各方合作机制,充分信息共享、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与优化,通过建立统一对外的市场开发管理模式增强海外运维影响力、拓展全球运维市场。
中原运维牵头各合资方制定技术方案,对市场充分调研后进行价格决策及对外投标。中原运维作为签约主体负责统一对外签订合同。各合资方向中原运维提供相关业务的标准服务参考单价,便于中原运维组价及向外报价的快速响应。
中原运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中核集团相关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负责合同项下合资关联方任务的划分。分包原则上在各合资方内部选择优势资源,针对各合资方业务范围外的或合资方资源明显不具备竞争性时中原运维可寻求市场其他分包资源。
《中国核电》:中原运维如何在国际上树立起运维服务的品牌,展现中核集团的能力和优势,助推中核
集团“三位一体”战略目标及我国核能全产业链“走出去”使命的实现?王勇:中原运维的成立是为了贯彻中核集团“国际化”经营思路。海外运维业务是核电技术出口的后端,集中的海外运维主体,能够发挥中核集团产业优势,进一步完善核科技工业体系,补充中核集团“走出去”的产业链。同时,自主出口核电机组良好的运营状态,能够为中核集团核电技术树品牌,助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集团。中
原运维发挥上述作用的主要实现路径如下。
1.深耕存量运维市场,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
深度介入巴基斯坦在役核电站大修工作,为巴基斯坦优化大修计划,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推进中巴核电站联合评估,分步解决核电站问题,以技术改造总包模式承接项目,解决关键问题。创新备件服务模式,采取备件集采供应、联储联备以及共同研发与替代形式,提供多样化备件服务。搭建运行经验交流平台,促成巴基斯坦核电站与国内参考电站结成姊妹电站,形成高频次、咼质量的经验反馈交流机制。
2.整合多方市场资源,积极拓展增量运维市场
通过中原运维实现市场信息共享,多种市场开发模式并举,形成中国中原已布局市场、中原运维合资方开发市场、中原运维独立开发市场三块市场的协同配合机制,由合资公司统一提供商务、法务支持并统筹对外签约。
3.建立供应商联盟,以优势产品切入运维市场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市场信息共享,形成联盟。发挥中原运维及合资方市场开发布局与供应商产品技术优势,运维公司以代理商的角引领国内优势产品走出去。通过物项供应作为海外运维市场的切入点,开辟市场开发新渠道。
4.加强与行业协会交流,把握运维市场动向
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核能合作框架(IFNEC)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交流,定期参与国际核电运维大会(INPOM)等组织的运维研讨与交流会议,跟踪运维领域的难题和需求,把握市场动向。
(本刊记者:高树超)
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