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日本现代设计的起步要迟得多。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但直到二次大战前,日本 的国家重心都放在海外军事扩张上,在工业设计上虽有过一些零星的探索,但始终未能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战后在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直到50年代日本才进入了现代设计的起步阶段。
1945—1952年是日本战后最困难的阶段,被称为经济复苏期。随着美对日制裁政策的松动,日本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1945年日本恢复生产金属厨具,逐步允许为国内市场和驻日美军生产金属用品和家用电器;1947年日本企业得到批准可生产300辆汽车和其他机动车辆;1948年日本开始生产电冰箱;1950年日本生产的打字机和日光灯投放国内市场。
四五十年代在日本举办的一系列展览,让日本人大开眼界,也激发了日本人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工业设计作用的认识。早在1947年日本就举办了“美国文化生活展”,一方面介绍了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一方面通过实物及图片介绍了美国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工业设计在人的生活中的应用。展览相当成功,在社会各界和设计界引起很大震动。1948年又举办了美国大学设计展和“外国生活资料展”,后者展出了大量外国当时先进的生活用品。1949年又组织了“产业意匠展”,1951年举办了“设计与技术展”等等,这一系列展览给日本设计师有益的启迪,引起了日本对工业设计的重视,促进了日本工业设计的进步。
1951年美国设计大师罗维的日本之行,更是给思索和困惑中的日本设计师雪中送炭。受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政府派遣美国极有声望的工业设计大师罗维赴日讲学,在日期间罗维不仅讲授了设计课程,还为日本设计界亲自示范设计程序与方法,并且为日本公司设计了著名的“和平”香烟的包装。罗维的讲学带动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使日本设计师得以了解世界最新的设计理论、技术与设计状况,取得第一手感性资料,有利于对自身发展方向的正确评价和认识。这些因素促进了日本对工业设计的共识,也刺激了居于落后状况的日本设计界的有识之士。
1951年日本最重要的工业设计院校——千叶大学成立工业设计系,日本艺术大学亦在随后成立了工业设计系(简称工艺计划系),标志着工业设计正式纳入日本大学的教育体系,设计人才的培养有了正式的途径。随后日本终于在1952年迈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一步,即日本工业设计协会(JIDA)在这一年正式成立,工业设计活动有了名正言顺的组织机构,标志着日本现代设计从恢复期进入了成长期。同年举办了战后日本首次工业设计展览会——新日本工业设计展。这两大事件成为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
1953年朝鲜战争的结束,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点,日本真正的设计发展也从这里开始。在美国巨额的经济援助和雄厚的科技力量支持下,日本经济得到快速而持续的增长,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现代设计,也对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953年日本电视台开始播送电视节目,使电视机需求量大增,刺激了电视机的设计和生产。1955年随着东芝电器公司推出的第一台电饭锅,日本开始进入家庭电气化时代,家电产品深入千家万户。1958年摩托车开始流行,1959年日本新型相机打入国际市场,1960年日本电视机产量达357万台,居世界第二位,而摩托车产量149万台,居世界第一位。
战后奄奄一息的日本经济在不长的时间里得到令人咋舌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市场竞争更加
激烈,一些大企业开始意识到设计对于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重要性,纷纷成立自己的设计部门,设计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设计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最先在企业内部成立设计部门的是松下公司,早在1951年松下幸之助在访问美国时,有感于美国工业设计的繁荣局面,回国后率先在自己公司成立了设计部门。随后本田汽车公司、佳能照相机公司、东芝电器公司、夏普公司等也相继成立了自己企业的工业设计部门。索尼公司则采用聘用专职设计师从事设计的制度,最终在1961年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部。
日本战后成立的一系列机构和采取的卓有成效的措施,为保护本国设计师的利益,获取国外最新的设计信息,有效促进日本设计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这种政府对工业设计发展的扶持、干预行为,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极罕见的,而对姗姗来迟的日本设计来说又是得之有效的。
1951年日本成立了隶属于日本通产省的“日本出口贸易研究组织”,它一方面为日本政府提供有关产品设计的情报,另一方面负责派遣日本学生到外国留学设计和邀请国外重要设计专家来日访问讲学。另一个机构是早在1928年即已成立的“日本工业艺术院”,是通产省属下的工业设计研究机构,主要为扩大日本中小企业的出口提供产品设计、材料和新技术研究的服务。
它还组织出口商品国际展览,为树立日本优秀产品的形象起到了很好作用。它出版的期刊《工业艺术》为日本设计界提供了最新的设计信息。
1957年日本通产省成立了一个特别部门——“工业设计促进会”,主要是帮助日本企业保护自己的设计不受外国企业的抄袭,处理外国指控日本企业抄袭它们的设计等事务。在其促使下,1957年成立了日本设计最高奖——Gmark奖,其作用类似于意大利的“金圆规奖”,奖励了日本工业设计的创新精神。为防止出口产品设计和发展被仿冒、侵犯专利,日本通产省于1957年成立“良好设计选择系统”以及优秀产品的证书“G级”标记,并于次年修改设计法,强调了对原设计的保护。1958年日本在通产省内设立了主管工业设计的部门——工业设计课,并制订公布了出口工业产品的设计标准法规。1957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成立,随即日本工业设计协会以集体会员身份加入了该组织,使日本设计能融入世界工业设计趋势中。这些都为日本工业设计的迅速发展,为其日后在世界工业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索尼公司的成功是日本政府扶持、引导设计战略,企业重视工业设计的成功典型,成为日本50年代工业设计飞速发展的缩影。索尼公司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
其不随大流、坚持独创的设计原则,使索尼的产品成为最优秀产品的同义词。索尼公司成立于1945年,原来叫“东京通讯株式会社”,1950年该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磁带录音机。1953年由日本政府出面,购买到了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半导体技术专利,于1955年成功推出了第一台全晶体管收音机,受到消费者欢迎,销路极佳。从此开始了该公司的迅猛发展。1958年公司正式改名为“SONY”,其简洁的名称和琅琅上口的读音以及来自Sonic(音响)与Sonny(乖孩子)的谐音组合,使索尼(Sony)成为妇孺皆知的知名品牌。1959年索尼公司设计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化的电视机“日本汽车工业协会TV—8—301”,这台屏幕仅20厘米、重6公斤的电视机,是第一台袖珍型电视机。其设计简洁,功能性突出,有把手、按纽、天线和支架,结构十分合理,受到设计界的关注。
索尼公司非常重视设计,其设计政策的中心是“创造市场”。为此拟定了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一)产品必须有良好的功能;(二)产品设计美观大方;(三)优质;(四)产品设计上的独创性;(五)产品设计上的合理性,特别要便于批量化生产;(六)各产品之间必须既具有独立的特征,又应有设计特征上的内部关联性;(七)坚固、耐用;(八)产品对社会大环境应具有和谐、美化的作用。八大原则反映了现代主义原则与精致、细腻的日本文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使索尼公司创造了电子世界的许多第一,其设计的成功引发了其
他公司的竞相仿效。其完善的设计体系和设计策略、设计方式,成为日本大企业设计模式的代表。
40—50年代的日本现代设计带有明显的模仿设计特征的痕迹,尚未形成成熟的日本设计风格。但善于学习且兼收并蓄的日本民族精神决定了日本工业设计不会沉寂太久,具有极强的爆发力,它终究会成为世界工业设计大国。50年代索尼公司的腾飞已初见端倪,60—70年代日本现代设计的异军突起即是明证。
经过四五十年代的恢复和发展,到60年代日本经济便达到了非常高的发展程度,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进入富裕社会时期。与此同时,日本现代设计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到60年代日本便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设计舞台上,通过组织和参加国内国际的设计会议、产品展览等活动,把他们的设计推向世界。
1960年在日本召开了世界设计大会,专门讨论各种设计的问题。1961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参加了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的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议,日本设计开始走向国际。同年日本举办了机械工业设计讲习会,促进机械外型和仪表外型的设计改革,开始着手进行工业设计界人机工学的宣传与推广。1962年协会举行成立十周年工业设计专题讨论会,并发行工业
设计协会1962年年鉴。1963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派人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大会,并在国内举办日本工业设计出口产品展览。从1965年开始,协会每年举行一次与工业设计有关的专题讨论会。如1967年的专题是“工业设计的有效性”,1968年是“人机工学”,1969年是“人与工具”,1971年是“都市的生活问题”等等,每年围绕一个专题讨论攻关,从而引导工业设计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1966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举办“日用品15年设计运动大赛”,对优秀产品设计进行奖励。同年日本工业设计界着手合作研究环境与工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设计的影响,为增强产品出口竞争能力,由企业与设计机构连续派人去国外考察,收集设计情报。1972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出版了专门介绍日本工业设计发展与状况的专门著作《日本工业设计》,并组织专题讨论,为日本现代设计做了大量宣传鼓吹工作。
此外通过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工作,设计的观念在国民中深入人心,在日本企业中也得到空前重视。在设计教育体系方面,随着设计专业的开设及设计院校的成立,日本在60年代已基本形成了完善的设计教育体系,为日本设计的长远发展准备了条件。日本设计的发展很快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关注,1964年美国的《工业设计》杂志、瑞典的《造型》杂志这两家
世界权威的工业设计刊物都刊出了日本工业设计专集,系统介绍日本设计的状况与成就,日本工业设计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的万国博览会均是由日本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活动,两次大会的设计成为日本设计师展示才华的最佳场所,也让崛起的日本设计真正在国际上亮相。到70年代日本许多设计产品便以咄咄逼人之势大步挺进欧美市场,以其良好的性能、多样的造型、低廉的价格和无微不至的设计细节,征服了欧美市场的消费者,也令欧美制造商惊慌失措。战后曾亦步亦趋走在欧美国家之后的“小日本”终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工业设计大国。
日本现代设计最鲜明的特点是与传统文化、传统设计的和谐共处,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双轨并行。既没有因现代设计的发展而破坏传统文化和设计,也没有因传统设计的博大精深而阻碍现代设计。一方面大力保护、提倡和发展传统设计与文化,其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设计(如茶道、花道、盆景设计)等得到几乎完美的发展;另一方面,极力主张发展、推动和提高现代主义的设计,其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建筑和环境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跻身世界优秀设计之林。日本现代主义设计在吸取欧美国际主义设计优点的同时,又吸收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从而形成了独具特的日本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