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殊的科技演变
科技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它对世界各国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立基于科技的相关论说,从日本建立科技立国的特殊历史开始研究,并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发现其科技具有的时代特点。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科技去辅佐,日本特殊的科技演变对未来我国科技发展趋势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 日本 科技 特殊 演变
美国布鲁金斯协会的丹尼森教授曾对战后日本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做过一项统计,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进步对日本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为,1951年~1955年间为80.9%,1965年~1970年更高达86.7%;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953年~1971年间为55.15%,1982年~1985年间高达60%。这一结论符合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即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资金、劳力及科技进步)中,科技进步日益取得决定性作用。二战结束以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并保持在50%到80%左右。可见,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是首要的推动力量。
随着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实力已经成为决定一国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各国都把发展科技作为提升各国综合国力的重中之重,中国也不例外。日本是世界科技发展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开展对外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对象之一,这样就有必要对日本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有个比较系统的理解与把握,做到“知己知彼”。由此可见对日本科技发展的研究无论是学术上的价值还是从现实意义上讲,对战后日本科技发展进行全面、体统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 特殊的开端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引进欧美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主要特征是日本从欧美国家在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进行引进、吸收。据1963年《外资导入年鉴》的统计,截至到二次大战之前日本引进外国先进技术231件,与先进的国家相比,日本还是科技落后的后进国家。这一后进国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步走上扩军备战的军事化国家,科技交流也因此中断。二战最后以日本失败而告终,到1950年日本在美国占领下完成战后科技重建,成为日本科技发展的“特殊开端”。
战后官方统计,认为当时日本的科技水平比欧美国家晚二、三十年,日本科学技术厅1995年
公布的《科学技术白皮书》,对日本战争结束时科技水平进行统计似乎更能说明问题:石油工业,试钻速度日本为150天钻2000米,世界水平为30天钻2000米;日本锅炉热效率为60%~75%世界先进水平为80%;火力发电工业,发电占全年平均热效率日本为24%,世界先进水平为34%;汽车工业,日本的生产规模仅为美国的百分之一而且技术落后,产品性能差。通过战争,日本人想通了一个真理战争导致日本科技落后,日本失败的本身也是科技落后的反应。
日本被美国占领,在美国占领下日本的科技重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废除战时的科技动员体制;二是建立战后新的科技体系;三是为战后日本科技的引进铺路。占领初期美军政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在削弱日本的同时,对其进行非军事化、民主化的改造,在科技方面就是废除战时科技动员体制。非军事化具体到科技领域就是禁止一切与军事有关的科研活动与教育活动,强行破坏一切与军事有关的研究设施,解散日本为战争服务的科技体制。美苏冷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削弱变成扶持,这样美国对日本的非军事化改造并没有达到削弱日本科技实力的最初想法,客观上使日本科技体制由为战争服务向战后和平建设服务。在美国直接或间接指导下对日本科技组织与体制进行的民主化改造,对日本形成以民间企业为主体,“产、官、学合作”为特的战后日本科技体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特殊的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振兴和发展日本经济,是日本朝野的共识,也得到美国占领当局的认同,并且率先在科技方面慷慨的援助日本。在完成对日本科技体制改造完成后,美国便开始对日本进行大规模的技术转让。美国对日本的技术转让不仅包括生产技术方面,还包括生产管理、技能训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转让,导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科学管理的方法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在这一阶段日本技术引进中,美国技术始终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最初几年里,美国输出给日本的技术占日本技术总输入的九成,从1950年到1959年日本从美国得到的技术占它全部进口技术的64.6%。就日本引进的技术来说,与日本当时经济发展相适应,引进的基本上是基础工业技术与制造业技术,50年代集中于电力技术、机械技术、化工技术、钢铁与有金属、还有纺织业、煤炭和石油产品、金属产品等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技术产业,60年代在日本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又向美国引进了汽车工业技术和家电制造技术等。
日本1950年开始引进技术为标志,以美国对日本技术引进战略的扶持为特征这一阶段日本是
“追赶型”技术发展阶段。60年代日本自身科技实力的增强,使其有资本在某些方面与当时科技老大的美国相抗衡。
三、科技发展的新变化
日本政府1995年出台的《科学技术基本法》,为日本面向21世纪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科技创新立国”提供了基本纲领。《科学技术基本法》第一条便开宗明义地写道:“这部法律通过制定有关科学技术振兴的基本措施和对策,综合性地、有计划地推进这些措施和对策,其目的在于谋求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提高做出更大贡献。”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科技战略变化, 是日本政府在新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对本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重新审视、定位的必然结果;是要在21世纪继续保持、巩固世界经济、科技强国地位和摆脱近十多年来经济低迷状态所做出的战略抉择。日本政府在科技发展战略过程中, 所采取的政策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它涉及到了科技管理机构的强化、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方向、人才制度的创新、知识产权,以及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科学技术基本法》今后对日本的经济、科技,以及教育等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日本政府在《科学技术基本法》第一、二、三其计划中, 由于政策措施比较得当, 在一些方面已初见成效,但是日本当前的新课题,给科技带来了新的问题急需解决。
日本《科技基本计划》在第一期,强调要从“追赶时代”过渡到“竞争时代”。科技的主要研究的主要方面是改变依赖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适合本国的科学技术,从拿来主义到自己创新的角转变。
在第二期的《科技基本计划》,走的是重点化战略。当时世界各国的竞争都把宝押在科技上面,日本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技开发。其中重点领域方面是重点发展领域: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技术、纳米和新材料技术。此外,能源技术、制造技术、宇宙航空技术作为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在科技白皮书中也分别做了专题论述。在划定重点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把纳米材料技术、生物纳米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系统生物学等当作重中之重。
在第三期的《科技基本计划》中,(科学技术白皮书)指出,少子老龄化日益显著的日本想要在今后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实施变革,提高生产力。白皮书呼吁,日本应充实政府的研发投资,着力振兴以金融工程为代表的相关科学,并充分利用新发现的多功能诱导干细胞等科研成果,振兴相关产业。
在2006年日本官方公布的科技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人口下降和老龄化社会是影响未来日本在
世界竞争中的地位。科技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日本提出了今后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中要过多的重视人口老龄化及人口下降因素,它反映了科技在日本国家的总体战略中的特殊地位和争当世界一流大国的雄心。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这一并驾齐驱的势头,使得日本人口结构明显老化。据日本总务省在2OO2年“敬老日”所公布的统计调查(估算值)表明,日本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362万人,占全部人口的18.5%,超过意大利的18.2%,居全球最高水平。其中,75岁以上老年人达1003万人,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而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人数却减少到1817万,所占比重降低到14.3%。1960年时日本的少年儿童人口曾经占到30%之多,1988年却已跌至2o%。老年人比少年儿童多出30%,如此严重失调的人口结构,是任何治国高手都难以破解的难题。
四、理性发展的趋势
日本期望科学技术将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建立一个精神上富裕的社会,激发经济和创造环境的问题,藉以个体不管年龄或性别能参加社会活动,当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达到健康平衡时,作为人口统计的结构改变不影响社会进步。
如上所述,老化社会且有少量孩子的社会是在将来将影响日本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国际
竞争越来越激励的形式下,这个问题是日本的一个大问题。然而,因为日本现在面临一个大转折在人口下降的情况下,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机会建立富裕挑战的未来社会。
为了体会这样挑战,应当考虑全球环境问题和资源或能量限制况小,应该回顾在日益增长的人口之下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系统和体会有少量孩子的老化社会。
这个挑战将会把社会变成可以维护经济生命力和实现人们的幸福生活,其中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另外,社会负担尽可能得到减少,这与大家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社会中个人花销在家庭、社区活动、和个人兴趣上的时间将增加。换句话说,平衡的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水平。
要体会这样的社会,它要介入各种各样的元素,因此在整个社会中的广泛努力是必要的。例如人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当生活水平下降时,科学技术成为力量的源泉去维护和改进社会,是一个富裕的社会的经济基础。遇到挑战,科学技术是一个重要的角,包括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创新知识,这也要求人们在安全和国家领土不容侵犯的情况下意识到社会在进步。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
科学技术被期望在将来将提供对社会更加巨大的冲击。 为了适当地适应的科学技术在社会中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应当对科学技术有所了解并支持科学技术。 在这样环境里,各种各样科学技术相关的人力资源可以被开发,并且非常有资格的人员能在竞争情况下在世界各地聚集起来,并开发哺育一个有吸引力的研究环境。 此外,也预计这将解决人类对共同问题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予苇:日本经济发展三十五年1945—1980,商务印刷管1982年版,第47页
[2]冯昭奎 张可喜:科学技术与日本社会.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4页。
[3]冯昭奎 张可喜:科学技术与日本社会.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3页
[4]每日新闻,J2002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