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课建设标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新近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规模改革后新设的一门课程,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精品课”,是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条件、一流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流教学效果的具有示范性的课程。上述五个一流,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课建设的基本着眼点,也是本标书的前五个部分。第六部分是“精品课建设立项的依据。
一教学队伍建设
1 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由学科带头人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并按一定比例配备助教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包括:规模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合理。目前,我教研室共有教师四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教研室成员均有历史专业学习背景,有一线教龄10-30年之间。在读博士3人,分别就读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50岁以上1人,40-50岁2人,30-40岁1人,并有1人多年留学日本。
2 建设途径
(1)两年内,在全国范围内招聘3名30岁左右的博士或名校硕士,目前已经拟订计划并上报学校;
(2)对年轻教师,进行老带新的一对一的重点扶植和培养;
(3)在研究生中精选助教;
(4)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机遇,大胆探索,积极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发表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12篇左右。
二教学内容建设
1 建设目标
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新颖性,特鲜明,信息量大,教学设计灵活多样,能及时把教改成果引入教学,并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2 建设途径
(1)建立集体备课制度,至少每月两次;
(2)每位任课教师编写一套符合国家统一编制的新四门大纲的讲义,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讲义编撰者需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
(3)每位任课教师制作一套特鲜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4)发表能够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确保精品课建设的方向上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
(5)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M SD教学模式”。
M-Modernization,指教学内容上的“现代化”路径;S-Specialization,指教学方法上的“专题化”运作;D-Diversification,指教学手段上的“多样化”形式。
Modernization教学内容上的“现代化”路径。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现代化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外诱型现代化“洋务运动”,屈辱的战争是洋务运动的外在诱因。但是,时下很多青年学生都只知道“四个现代化”,而不知道“洋务运动”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而且,以往的中国近现代史,都被简单地理解为对外的屈辱史、对内的改革史与革命史,这是单向线性思维的产物。事实上,“屈辱”,是中国现代化启动上迟滞和进程上受挫的必然逻辑后果;而“改革”与“革命”一样,都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手段,现代化才是中国近现代史演进的一条基本主线。因此,在教学中还原中国近现代史的“现代化范式”,是体现教学内容真实性的客观需要。如果以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不
仅具有合理性,而且还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今年夏天,我到北京调研,就这一教学改革设想与北京大学的沙健孙教授进行了交流,得到他的充分肯定与支持。沙建孙是此次课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总设计人和负责人。
Specialization教学方法上的“专题化”运作。在教学中,不拘泥于一章一节,重要的是在问题意识的引领下搞专题讲座。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回忆式”和“再定位式”激活学生中学时期学过的已有知识,在有选择地扩展“史”的基础上导出“论”,在提高整个课程的品位和高度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史学的三大基本功能:传承文明、鉴古资今、启迪民智。目前,教研室已经在多次集体开会研究的基础上,敲定了以现代化为线索的讲座大纲和课程体系,包括断代的划分、考试的方法、教学的规范、每一讲大致题目的细化等。
在构建MSD教学模式时,我们注意到要处理好五对关系,并预设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解决方法是“回忆式”和“再定位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大学本科历史专业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解决方法是“高度浓缩”,重点突出鉴古资今、启迪民智的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理论概论”的关系,解决方法是在“不越位”的前提下将两者恰当联系,侧重毛邓三之外的内容,但把毛邓三作为分析问题的理论指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世界近现代史的关系,解决方法是适当的比较研究,主要是进行横向的共时维比较,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解决方法是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提高教学。
三教学条件建设
1 教材的建设目标和建设途径
(1)精选并有创意地使用公认的精品教材。因为是全国范围内先期试点,明年初第一轮上课我们选用李侃、李时岳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获第三届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四次再版,30次印刷)和郭大钧等主编的《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两次再版,4次印刷)。
(2)组织教师编写特化的正式教材,即经过一年的摸索,明年底拿出《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材初稿,后年初出版。因此,从第二轮课程起,开始使用自编教材。自编教材的特点,是可视性(图片)、可读性(文字生动)、创新性(在符合国家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要在内容上有自己的特点)。
2 实验基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途径:
(1)建设目标
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设途径
◎预计建设实验基地2-4个;
◎条件成熟,可考虑组织召开省级“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研讨会”。
3 资料网络建设的目标和建设途径:
(1)加强纸质资料建设,订阅和购买教学用杂志和图书。
(2)加强电子影像资料建设,购买教学用影像资料。在此方面,本课有特殊性,即影像资料十分丰富。
(3)条件许可,还准备考虑创设“国情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或“现代化论坛”网站,给学生广泛参与讨论提供一个平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这在工具主义盛行的理工科学校尤其重要。
(4)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筹建资料库,为日后的课程改革做充分的积累。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 建设目标
(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2)合理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构建先进的有特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即前面提到的Diversification。
2 建设途径
(1)教师讲授与学生课前演讲相结合。学生课前演讲每人三分钟,每次2-3人。这样做的好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中学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内容衔接。如,在讲中国的第一场现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前,可布置学生准备他们所知道的李鸿章和曾国藩。学生讲完后,授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即这两个人不仅仅是以往人们印象中的卖国贼和刽子手,他们同时还是中国现代化的唱行者,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讲授与影像资料相结合。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静态的影像资料;
◎通过播放录像和电影片段等方式,展示动态的影像资料。这需要做大量资料搜集、选择和制作工作。
(3)教师讲授和学生课后自学相结合。每一次课后,给学生布置供思考和查阅的相关的思考题和相关著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基础课专题化。重点突出问题意识,在“史”的基础上突出“论”。五教学效果建设
建设目标和途径
(1)是有效实施特化的MSD教学模式;
(2)发表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文章12篇左右;
(3)在质的层面,受学生欢迎,这是实质性的;
(4)在量的层面,评估成绩优秀,这是努力的目标;
(5)具备申报校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条件;
(6)具备申报校级、省级精品课的条件。
六精品课建设立项的依据(近5年教研室成员主要业绩和成果积累)
(一)所授课程
授课对象,哈工大全校博士生和本科生、人文学院硕士生,主要课程名称如下:
1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 中国科技思想史;
3 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4 文明的历程;
5 中外现代化选讲;
6 世界文明史;
7 四大古代文明研究;
8 中外现代化专题研究;
9 中国传统文化;
10 中国革命史;
11 中日比较文化;
12 思想概论;
13 中国历史人物讲座;
14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
15 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
16 美国冷战战略与东西方贸易管制;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8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现代论坛19 思想与传统文化;
20 理论。
(二)举办大型讲座和专题讲座
讲座的对象,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等校全校本科生和博士生;全省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主要讲座有:
1 美国“反恐”与国际政治新格局;
2 要理性对待当前中日关系;
3 历史视野中的日本教科书问题;
4 一位历史学者眼中的“中国现代化”;
5 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6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7 科技哲学前沿问题讲座;
8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讲座。
(三)获得教学奖励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
2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04);
3 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05);
4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
5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05)。
(四)发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有4篇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自然辩证法》、《当代中国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上,有5篇入选国际教学研究学术会议和国家级教学研究学术会议,主要论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