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作者:李 芳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02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
       
        1.蔡元培的大学
        大学负有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研究学术、教化社会等多种职能。作为中国现代最大的教育家(冯友兰语),蔡元培先生不仅有过一段执掌北京大学的办学经历,而且提出一套可称之为大学观的办学理念,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借鉴。概括地讲,蔡元培的大学观由什么是大学和如何办大学两大命题构成。
        从古到今,虽非言人殊,但亦不是异口同声。在蔡元培看来,大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和功能:
        其一,大学以研究学问为第一要义。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研究学问之机关,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场所,更不是养成资格、贩卖毕业文凭的地方。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摒弃做官发财思想,抱定做学问这一宗旨,孜孜以求。就教师而言,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不当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不当委身学校而萦情部院;就学生而言,当在教师指导之下自动地研究学问,不当硬记教员的讲义,迁就目前,更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其二,大学以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为职志。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两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在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作为社会之模范、文化之中心,大学在社会道德建设上要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进德修养,担起培育社会公德的责任,不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在文化建设上要摒弃把大学看作只有大学学生同教员可以进去,旁人都是不能进去的的观念和做法,实行开门办学,开展平民教育,担起改良国民文化素质的责任,大学职员的责任,并不是专教几个学生,更要设法给人人都受一点大学的教育;在经济建设上要为各行各业提供知识服务,大学的目的,要把个个学生都养成有一种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商业的都会,大学就指导工厂、商业;在农业的州府,大学
就指导农人。
        其三,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从教育理论和实践上,蔡元培无疑是一位素质教育论者。他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也就是说,蔡元培把教育目的定位于培养人的能力和人格两个基点上,只有兼具能力和人格的人才是完全之人,前者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技能教育,后者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教育,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因此,在出任教育总长之始,蔡元培便明确提出以养成共和国健全人格为宗旨,实行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所谓五育并举的办学方针。
现代论坛
        其四,大学是精神家园。蔡元培认为,大学应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些精神主要包括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所谓自由精神,是指学术思想自由,不论什么学派,只要学有专长,自成一说,即任其存在发展,同流并进。所谓平等精神,是指学术平等、男女平等、师生员工平等。所谓民主精神,一指管理民主,认为大学不是衙门,大学校长不是官,要进行民主治校;二指教育民主,认为教育应该对作为民主国家主体的民众开
放,人人享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权利。所谓科学精神,是指教学研究要以求真理为基本要旨,要有批判意识和独立意识,不可盲从迷信。研究也,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
        其五,大学教育以创新为灵魂。蔡元培一生以自我革新和革新教育为职志,从前清翰林一变而为民主志士,是其自我革新之写照;将暮气沉沉的北大一变而为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鲁迅语),是其革新教育之显绩。在执掌北大期间,他对北大的办学方针、管理体制、学制与课程建设均进行了创新性改革,正是这些改革开创了北大的新气象。他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要寻着创新的思路加以改进,不但世界的科学取最新的学说,就是我们本国固有的材料,也要用新方法来整理他世界学术进步,教授方法,日新月异,本校虽未能于短时期间大事更张,亦决无故步自封之理。针对学生死守讲义的学习态度,他一再勉励学生不要盲从,要养成创造的能力在学校内,既要有活泼进取的精神,又要有坚实耐烦的精神。有第一种精神,所以有发明,有创造。有第二种精神,利害不为动,牵制有不受,专心一志,为发明创造的预备。他寄语留学生,不但要学专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有所发明创造。他给北大毕业生的赠言仍在一个字: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
        关于如何办大学,蔡元培也有一套独特的理念,这就是以革新思想为先导,以改革管理体制为保证,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制改革、课程建设。
        所谓革新思想,是指学校要摒弃狭隘的门户观念,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教师要摒弃情萦仕宦意念,树立终其身于讲学事业的思想,学生要摒弃陈旧的科举意念,树立以研究学术为天职的求学思想。蔡元培认为,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在他入主北大之初,北大在国人的心目中尚是一个官僚养成所,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进北大就是要得一个进士出身,而教师队伍也鱼龙混杂,因此他提出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观念,同时引进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这些思想在办学与求学两个方面为北大注入活力,带来新气象。
        在学校管理体制建设上,蔡元培的基本思路是以教授治理校务,用民主制度,决定政策,以分工方法,处理各种兴革事宜。经过一系列改革,北大逐步革除原来形同衙门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以教授为主体,以评议会、行政会议、教务会议和总务处为基本机构,立法、行政、教务、事务分立的教授治校体制。这一体制将北大导入稳定有序规范高效的运行环境中,以致在蔡元培长期离校时校务不但不陷停顿,且能依计划以进行者
        在学科建设上,蔡元培的基本思路是按分类规划组建学科。为学理,文、理,学也为应用。法、商、医、工,术也。在他看来,学重于术,学为基本,术为支干,大学的发展重点应当是治学,高等专门学校的发展重点是治术。这一改革思路扭转了当时重术轻学、重工轻理、重应用轻理论的偏向,将北京大学导入文理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轨道。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蔡元培的基本思路是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大量引进新派人物,不拘一格网罗众家。一时间北大名师云集,新旧各派并坐而论,同席笑谑,学术为之大盛。
        在学制改革与课程建设上,蔡元培的基本思路是本着尚自然”“展个性的自由教育观,实行选科制;本着中西并蓄、择善而从的原则,建设学贯中西的课程体系。
        以上所列即是蔡元培大学观之大端,其于历史之贡献在救活了北京大学开出一种大气,酿成一大潮流;其于现实之意义,无庸赘言,治教育者自可观而有所觉也。
        2.蔡元培的主要高等教育思想
        ⑴提倡完全人格教育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为它决定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么去培养。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人。
        有学者概括出,我国理论界现在主要从三个方面理解人格:一是在伦理学范围内,人格通常被理解为道德人格,指人的道德品质,相当于人的品格。由于我国古代哲学主要是一种伦理学,所以人的品格成了我国学术界对人格的主要看法;二是在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眼里,人格和个性是等同的,指人的心理面貌、个人心理特征的总和,接近于人的性格;三是在法学中,人格是一种权利,叫人格权,表示法律给予保障的与法律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相当于人的资格
       
        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人格是他要培养的自由、民主、平等社会新人的目标。蔡元培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提出了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一方面是适应民主共和政体对教育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由于他留学西欧,受到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影响,接受现代文明的结果。
        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了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五育并举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它适应了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发展的潮流。
        为了切实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他之所以要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理由是: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毕竟,宗教是有局限的,它摆脱不了宗派的狭隘性。它与自由、民主、博爱、平等、人权等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冲突的。
        ⑵力倡尚自然、展个性
        “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抑、禁锢、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蔡元培认为教育要顺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指出守成法尚自然”“求划一展个性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为此,提倡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要摈
弃注入式教学方法,强调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
        “尚自然展个性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其间包含着对于独特性的尊重。为什么要强调独特性呢?
        首先,每个人生来原本就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一样,这也是每个人的生命之所以值得无比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要求用一种模式去限制原本是丰富多彩、各具特征的个人的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对某些个体的不公正。
        其次,每个人的独特性是人类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因而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各人的独特性亦即我们之间的差异性,而差异既使得合作成为必要,也使得合作成为可能;人类文化进步的动力蕴藏有个人的独特性。独特性不单单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个性得以确立的表征,是个体内在自然——天赋的凸现、显发的确证。鉴于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独特性是个体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以主体性与创造性为底蕴的独特性,个体的发展程度就越高,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那么个体内在自然——潜能的实现程度也就越高。
        教育是人们寻求解放、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个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既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蔡元培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这与他倡导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民主社会建设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则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体需要靠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来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