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消费的伦理困境及其对策
作者:张春晖
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年第06
        以消费主义为主流价值观的现代消费不仅是需要的满足,而且是追求难以彻底满足的欲望。占有——欲望满足——欲望的更大发动——更大规模的占有,这就是消费主义指导下的现代消费模式,人的自我存在不断陷入这种消极的、被动的消费模式中。现代消费在给人类带来物资满足和享受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了困境。如何使人们走出消费伦理困境和消费误区,怎样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也是我国当前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消费的伦理困境
        1. 扭曲的消费观及其危害。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人由生存需要得到适度的满足、发展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并不断追求进一步满足所产生的对人体总体上感到满意的愉悦状态。幸福的本质应该体现为个人的生存状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变得越来越好,是不断地追求又不断地获得的一种生活过程,一种生活状态。但人们从现代消费中得到的幸福却是建立在自
己是否比身边的人或过去消费得更多的基础上的。人们倾向于认为,欲望的满足就是幸福,好像只有多赚钱、多消费,才能生活幸福。这样,在消费者社会中,人们感到这个物质充足的世界莫名其妙的空虚,越是在高消费中麻痹自己,越是感到高消费后的空虚,从而不可避免地引起各种心理疾病和社会灾祸。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舒马赫指出:人的需要是无穷无尽的,而无穷无尽的需求却能在精神王国中实现,在物质王国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试图用物质的东西来满足实质上是社会的、心理的和精神的一切行为都只能是可悲的挣扎,是徒劳的,最终人将会被欲望追逐得越加疲惫,不知幸福为何物。
        2. 非理性消费蔓延,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把握人的需求,揭示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最高需求。人的需要不只是满足自身生理的需要,而是要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合理的消费形式因为体现了消费的真正涵义,能够使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发展其聪明和才智,并使消费沿着个性化、多样化轨迹发展。
        近年来,由于受到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片面追求个人享受的非理性消费呈泛滥之势,在对待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消费层次上,消费结构呈不平衡状态:生活资料和享受资
料的消费比重过大,发展资料的消费比重过小;用于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物质性消费比重过大,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精神文化性消费比重过小。而在精神文化消费中,人们注重娱乐、享受和消遣性消费,忽视发展性和智能性消费,同时精神文化消费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低级庸俗的东西。这种异化消费形式下的人,在扭曲的消费价值观引导下已不能够正视自身真正的需要,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3. 人与人的社会危机。在现代消费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呈现为表面彼此独立、自主,内里竞争、冲突的关系。极力与邻里、同事攀比而产生的自负和挫折感,难以持续的对经济增长的无限制追求,导致人与人之间不是和谐,而是冲突。所以,在消费主义的笼罩下,消费成了现代人社会地位、人生价值的标志和人生意义的唯一源泉,人际关系被简化为商家、顾客与消费者的关系,彼此在消费竞争中疲于奔命,失去了天伦之乐、邻里之情、夫妇之爱等多维度的人际关系与情感。
        另外,我国目前的消费差距过于悬殊,一部分人在消费异化中体验高消费、符号消费所带来的尊荣,出则奔驰宝马,食则海味山珍,住则别墅豪宅……与这种高消费相比,社会上却也有一部分人连维持基本的生存都倍感压力,他们在为御寒的衣物、果腹的食物等基本的
生存条件而忙碌。而且,某些人的高消费是以占用其他人的资源为前提的,甚至有些人的高消费和物质享受是以牺牲其他人的健康为代价的。过于悬殊的消费差距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不利于社会和谐,加剧了人与人的社会危机。
        4. 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而且加大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极大地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
        在消费社会,就是霸主,人与物的关系就是消费和占有,日常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其消费性和个体欲望的满足感,这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在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消费观念主导下,人们为消费而消费,不断淘汰款式陈旧而性能良好的物品,不断追逐时髦,追求舒适,时尚消费、一次性消费、过度包装消费泛滥。诸如金属、玻璃、塑料和纸张等物质资料,经常是用过一次就扔掉,筵席桌上的菜肴价格正以超指数规律增长,同时大半的美食也被抛弃。很多消费品的包装,己经几近主客不分的地步。这种讲排场、摆阔气、赶时髦成为了一些人的生活准则。大量浪费资源和污染坏境,结果废弃物污染超标,发展、消费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挥霍、浪费使自然惨遭毁灭性破坏,温室效应、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摆脱消费困境的可行性措施
        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的消费政策仍是以各种经济手段刺激消费需求。如果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异化消费现象在中国就会不断扩大,由其引发的伦理问题、社会危机也就会愈演愈烈,甚至可能会演化为未来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以引导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合理的措施以解决由消费所引起的伦理困境及社会危机。
        1. 重视媒体的导向功能,提高媒体自觉意识。各种媒体在消费主义扩散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广告,为了迎合消费主义的口味,现代广告除了告知物品的自然效用以外,更多的是强调物品的象征意义,如消费哈根达斯雪糕不是消费雪糕本身,而是消费媒体广告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中体现的文化意义。广告使商品不再是简单的物品,而是成为一连串的象征符号。广告等媒体灌输着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引起消费者对于财富和地位的幻想,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这里被严重弱化了,而符号意义却被无限夸大。因此,要摆脱消费困境,离不开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为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政府应该规范媒体的行为,制订相关政策,要求媒体不得引导
消费者进行奢靡的消费,鼓励媒体进行可持续消费和环保方面的宣传,在各种媒体上进行可持续消费的公益广告宣传等等。媒体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媒体不应该在消费主义的传播中推波助澜,而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抵制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消费主义让人异化而失去自我,那么媒体就应该帮助消费者重新回自我,鼓励消费者从关心和维护个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生态环境、和谐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出发,自觉抵制对社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消费活动,主动消费绿环保的商品。媒体应该扮演维护社会公义的角,监督生产者是否有罔顾环境的承受能力,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产行为,监督消费者是否有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的消费行为,监督同行是否有引导消费者进行不健康消费的行为等等。
        2. 重视对消费者的消费教育,形成自主性消费主体。现代消费中的消费主体都在潜移默化地被非自主性消费控制。非自主性消费就是消费行为并非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诱导或强迫,正因为行为本身是非自主的,因此就不存在幸福感和责任意识。因为任何真正的需要满足都有助于个人的改进、巩固和健康发展。这种消费方式是一种对资源的无限循环的消耗,但生活质量却不可能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放弃这种既对人的自我实现没有任何意义又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消极的、非自主性的消费方式,倡导积极的、自
主性的消费。
       
        “自主性消费是指以自主需要和自我实现为目的的消费。自主消费并不只是通过外在的刺激达到被动的满足,而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在自主性消费中,消费品的刺激能够激发人的自我活动,使人的内在力量得到展示、品格得到不断提升。出于自主性消费是一种能使自主性得以增强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拥有高度的自我控制与责任意识,能考虑到其行为与自然和社会的承受度是否适应的问题。通过自主性消费所达到的自我实现是精神性的,它虽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消耗,但心理能量的激发和展示只需要很少的物质资源,因而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非物质性一面。在这种消费中,不一定有很多金钱,但高度的自我发展以及从精神、自然、艺术中赢得的满足与充实构成了一种新的富裕的体现。
        3. 重视精神文化消费,倡导精简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使人们真正彻底地摆脱消费困境,最有效的途径是重视精神文化消费,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建立一种精简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当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才能克服以不断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来填补精神需求的状况。
        精神文化消费是一种在物质需求之外,更多地要求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学习、健康的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以及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它既可以开发人的智慧和能力,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愉悦生活,开拓胸襟,更有利于培养人高尚的品德、高雅的情操,把人格从功利型的单向度经济人中拯救出来,实现人格的升华,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高。
        精简的生活方式不受物役,精神自在,朴素简单,尽量减少奢侈和浪费,放慢生活节奏,享受心灵,从而真正提高生命质量。这种生活方式与拼命工作,拼命享受的现行流行生活方式相对立。作为自然主义者的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生动地描绘了这种沉静的生活方式。梭罗在瓦尔登湖附近的果园和树林里无拘无束地、愉快地游荡了几十年,他有大量的时间享受自然的变迁,心灵的沉静。精简的生活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而不是肉体的物欲享受,是比过度消费,忙碌生活更丰富、更高级的生活方式。它不仅符合自然的本性,符合保护生态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人的本性,符合人的需要——人不只是有物质享受的需要,人更有精神上的追求与享受。当人具有一定的基本生活水平之后,这种重视精神消费的消费方式,有利于提升人的生活品位,有利于促进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崇尚精神价值的精简生活,是一种值得我们追求的生活方式。
        4. 坚持公正消费,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公正是普遍的伦理范畴, 在消费行为中同样也是适用的。消费公正是指每个人在行使自己消费自由权时,以不影响他人消费和整个社会消费等各方面权益的实现为前提;他人和社会消费权益的实现也要为个人消费权益的实现创造条件。消费行为的公正问题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公正、人与人的公正。一是人对自然的公正消费。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生物链, 我们人类就是其中的一个链节, 人类无法脱离地球的整个环境而生存, 所以人类对自然、生物的消费应有一定的约束, 而不是无限的, 一旦消费的上限超过了地球生态链所能承受的极限,现代论坛 人类也就走到了尽头。尊重自然的权利,维护自然的利益,实际上是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这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公正关系的必然要求。二是人与人的公正消费。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说,公正消费是指追求较好生活质量的权利,对于每一个人都应该同等地享有,任何人都不应由自身的消费而危及他人及其后代的生存和消费。目前,富人过度消费,穷人被迫消费不足,这种消费格局是不可持续的,是不公平的消费格局。要扭转这一局面,从伦理角度,应公正和平等地分配资源。同时,我们要考虑代际的合理安排,顾及下一代人、下几代人的消费需要,即公平分享自然资源,分享无污染的自然空间,不可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粮。必须坚决反对消费主义的无限制的开发自然、掠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