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0期现代园艺
指标
2月10日采摘3月10日采摘4月10日采摘
极小值极大值平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平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平均值标准差
单果重(g)198.6223.1208.512.6196.8223.7210.613.41197.2224.1211.113.22横径(cm)7.028.057.98 2.567.158.128.08 2.147.138.188.05 2.21纵径(cm) 5.38 6.15 6.11 2.78 5.41 6.26 6.23 3.11 5.39 6.25 6.24 3.25果皮厚(cm)0.290.380.350.0350.310.380.340.0280.320.370.350.025果肉重(g)114.6161.6141.214.26118.1168.6148.715.25117.9172.5147.916.1果皮重(g)40.564.358.1 4.5742.569.159.6 6.8142.873.858.2 5.01可食率(%)76.1581.171.1 3.2477.280.571.8 4.1574.680.871.2 3.68可溶性固形物(%)11.213.112.50.5811.414.813.3 2.0111.014.613.1 1.26
表21年生沃柑裸根苗定植2年后的所结果实品质
瓣,果橙红,口感清甜化渣,风味尤佳。说明采摘时间较长,长达2个多月,品质影响不大(见表2)。
3结论
柑桔是喜温作物,在一定温度内,温度越高有利于其生长,果实质量越好[4-5],广西藤县属南亚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有效积温高,无霜期长,是发展种植沃柑的理想地区。引种试种表明,香橙砧1年生沃柑裸根苗在广西藤县定植2年后即可开花结果,一般株产15kg左右,高的达30kg,果形好,颜橙红,果实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在13%左右,清甜化渣多汁,风味浓郁,种植沃柑,投资收益期短,回报率高。第二,沃柑表现为晚熟,留树保鲜时间长,与我区大宗果品沙糖桔错开季节,2~4月份是水果谈季,此时上市售价更高,一般市场售价10~12元/kg,种植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调整柑桔品种结构在广西藤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江东,曹立.晚熟高糖杂柑品种“沃柑”在重庆的引种表现[J].中国南方果树,2011(5)
[2]黄其椿,刘吉敏,等.晚熟杂柑“沃柑”在广西武鸣的栽培表现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14(3)
[4]侯振华,柑桔栽培新技术[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0
[5]曾继吾,易干军.图解柑桔良种良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禾初)
邰志娟巩振财
(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生物落与生物多样性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吉林安图133613)
摘要:长白山以山为文化命名是文化研究的通例,长白山文化是吉林地域文化的品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领域世界越来越关注,这也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长白山以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及文化特点,蕴含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可以促进长白山经济发展。主要基于长白山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进行经济效应发展研究,以期为长白山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白山;地域文化;经济效应;旅游开发
长白山是我国5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富含世界稀有的珍贵资源。2006年长白山成立长白山管委会,促进长白山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的背景下,需要致力于发展长白山旅游业,借助长白山地域文化优势,促进长白山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以助力长白山经济健康发展。
1长白山地域文化内涵
长白山文化是源于原始的肃慎多元复合文化,是农耕游牧结合的物质文化,同时又是政治文化、民俗文化。长白山的地域文化以山命名,是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是5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区域蕴含丰富资源,
主要包括天池、瀑布、高山花园等,这些资源保存相对完整,民俗文化独特性强,是长白山旅游开发的基础。长白山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0%,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越,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内涵丰富。2长白山地域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对策
2.1提升长白山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长白山是生态之地和文化之地,文化旅游可以最有效地触碰人类最为敏感的神经,使人流连忘返。旅游是长白山进行外交的主要渠道,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提升长白山的生态旅游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文化促进长白山发展生态旅游,在实现旅游与文化双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首先,挖掘长白山的文化内涵。长白山区域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是北方民族文化和关东文化的发源地,古代的帝王、诗人等都以长白山的区域文化为题材进行诗词创作,形成长白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丰富长白山民族民俗文化。长白山是满清发祥地,是朝鲜少数民族的生息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丰厚的长白
作者简介:邰志娟(1969-),大专,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植物、动物、旅游。产业论坛
12
--
2019年第10期现代园艺
山农耕、游牧、渔猎、采参等非物质文化。长白山文化也是北半球萨满文化的发源地,具备全国林业矿业资源文化。再次,丰富长白山物质特产文化。长白山有人参、鹿茸、貂皮等名贵产品,也有中草药、山野珍馐等生态食品,同时是黑土地生态玉米种植地。
2.2转换经济运转方式
(1)要以长白山地域文化带动区域发展为切入点,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模式,打造独具特的长白山生态旅游产业,通过旅游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发展产业链条,以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2)进行城建规划。以长白山作为旅游服务中心,进行区域建设,在强化城市特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升城市形象,以形成具有长白山区域文化特的旅游产业。(3)包装长白山特文化。确立长白山文化主题,以此为核心构建长白山特旅游产业,结合市场经济推动长白山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使长白山形成经贸、企业、文化结合的完美旅游形象。(4)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招商引资。长白山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要积极进行资金的拓展,通过政策放宽吸引商家和企业进驻长白山旅游市场,在旅游项目开发的基础上,通过全方位开发体系对长白山旅游进行优化与整合,以推动长白山旅游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3加强高质量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旅游产品凸显地域文化特,具有无形性、不可转移不可存储性、消费性特征。长白山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通过品牌、创新及季节性实现长白山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强开发长白山高质量旅游产品,以推动长白山旅游产品向多元化体系结构发展。
(1)开发观光产品。观光产品是在长白山旅游观光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高质量产品,主要包括天池、地质地貌、森林、瀑布、温泉、植物、文化古迹、朝鲜民居、特农林经济等内容。(2)开发长白山生态旅游产品。长白山生态环境优越,可以根据不同生态级别研发不同高质量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型生态新产品、环境教育型生态产品、拓展型生态产品、民俗型生态产品、探险型生态产品等。(3)开发长白山养生旅游高质量产品。长白山的火山温泉、原始森林、人参、负氧离子等资源都可以作为养生产品进行开发,主要包括食疗养生产品、冰雪养生产品、运动养生产品等。(4)开发长白山户外活动高质量旅游产品。在保护长白山户外资源的基础上,将长白山河流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等应用起来进行户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包括骑行、漂流、露营、骑马、滑雪、攀岩等项目。(5)开发长白山夏季避暑高质量产品。长白
山的夏天气候舒适,整个夏季温度在22℃左右,是避暑休闲好去处。可以利用22℃作为产品开发契机,开发22℃森林野营、22℃森林徒步、22℃火山温泉、22℃摄影等多项旅游项目。(6)开发长白山冰雪旅游高质量产品。可以根据长白山雪季时间长,雪量大的特点,依托长白山林海雪原和雪乡民俗开发冰雪项目,主要包括冰雪观光产品、冰雪娱乐运动产品、冰雪温泉产品、冰雪特居住产品等。(7)开
发长白山文化高质量产品。依托长白山的3个主要小镇,将长白山典型的森林文化、满族文化、朝鲜文化进行结合,并研发活动,在传承长白山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文化产品。(8)开发长白山美食高质量产品。长白山有丰富的农林产品资源和民俗美食资源,可以将这些美食进行品牌化开发,通过规范打造老字号的长白山特美食旅游产品。
2.4加强服务小镇建设
长白山文化独特,使得长白山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指导整体资源和结构调整,使长白山在资源优化的基础上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关系,通过服务小镇的建设,促进旅游产业良好运作,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长白山经济发展要以长白山旅游优势与周边小镇进行共赢合作,在加强小镇服务建设的同时使长白山旅游反哺城镇建设,以促进长白山区域经济发展。
小镇的建设要以长白山独特文化资源为依托,进行温泉小镇、运动小镇、养生小镇、生态小镇、滑雪小镇等建设,在突出长白山独特文化及休闲养生功能的基础上开发自驾旅游、运动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养生旅游为导向的小镇服务功能建设。使长白山的居住更舒适、旅游更优宜成为小镇建设主题,并根据区域内的自然景观、文化环境设计与打造建设效果,使小镇具有北方和满族文化特征,使自然环境与建筑风格完美结合,延长旅客停留时间,增加旅客体验,以为长白山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总之,长白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资源为长白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要深入挖掘长
现代论坛白山文化内涵,深入研究长白山区域文化特征,转换经济运作方式,加强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加强建设生态小镇,借助长白山的地域文化特构建长白山经济发展新方向,以促进长白山经济进一步增长。
参考文献
[1]邓尧.民族习俗的经济效应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2]向天华,方小强.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地域文化探讨[J].商业时代,2014(15)
[3]张福有,高句丽.渤海国与长白山文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4)
(责任编辑王蔓)
产业论坛
13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