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0期■现代管理科学■博士论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及对策
荫郭琳车士义
摘要: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近几年贷款需求结构变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影响,商业银行期限错配问题日益严重。文章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为背景,描述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表现和面临的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多角度剖析了期限错配的原因,并从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考核机制和加大资产证券化力度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期限错配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
—、引言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是引发银行流动性风险的 主要原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指存款期限比贷款 期限短,造成存贷款的期限错配。《巴塞尔协议芋曳提出的流 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监管指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 了降低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受贷款需求结构变化、人民 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等原因,2013年 的钱荒使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集中显现,资金来源 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以短期负债来支撑长期资产的趋 势进一步明显,导致银行期限错配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市场 利率水平或汇率发生变化,存在期限错配的金融机构可能 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严重时还将有可
能导致银行挤 兑危机。相关数据显示,同业业务比重高、资产负债期限错 酉己严重的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将加大。
王春辉(2010)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的原因,并提出银行的体制弊端是造成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需要 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积极发展资 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田艳芬、邵志高(2008)运用 V A R模式分析了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与影响因素间 的平衡关系,并得出结论认为需要从供需两方面弓I导进入 市场的发展,并采取积极主动的负债策略优化期限结构。田映华、朱利(2014)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 期限错配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势,并以中国建设银行的资 产负债情况为例,运用久期法分析了模拟利率市场化情况 下的存贷期限错配状况。周小川(2013)认为应该通过发展 债券市场来提供长期金融工具,建立承担长期投资风险的 激励机制等通过金融市场来解决资金供需的期限错配问 题。王佳(2014)以《巴塞尔协议芋曳为背景,构建了存贷期限 错配下流动性风险计量的指标,进行了流动性风险影响因 素的实证分析,提出从监管部门、商业银行、货币政策工具、金融市场改革等方面加强存贷期限错配下的流动性风险。裘翔(2015)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和阶段出发,将银行 负债的期限特征引入利差决定模型,测度了 135家银行8年间的流动性错配指数,推导了期限错配的“风险承担效 应”和“成本效应”对净利差的作用机制,并得出结论认为我国银行业的期限错配风险呈现不断积累的态势,中国银行业 的“风险承担效应”大于“成本效应”,需要提前监控和预警,建立期限错酉s监管指标和压力测试系统。彭建刚、王佳、邹克 (2014)通过识别我国15家商业银行
的存贷期限错配风险,测算了期限错配的流动性缺口,并采用模型分析了影响期限 错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最后提出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控 制由于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徐梅(2010)基于银行资 产负债表构建了三阶段的银行资产负债模型,测算了我国国 有商业银行的净资产,得出结论认为应加强金融机构货币错 配的监管,同时关注表夕卜业务的货币错酉3现象。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银行 基于自身利益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各类主体自发 选择和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结果,短期的流动性风险对于银 行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对于提高银行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出 了杉瞇。商业银行期限错酉撕隐藏的风险是政策制定者和监 管层担忧的重要问题,期限越短的流动性风险对于银行的风 险管理更有重要意义。分析商业银行的期限错配问题,对于 有效测度期限错配下的流动性风险,探寻解决期限错配的有 效途径,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和提升监管效能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实跋意义。
二、期限错配的具体表现
1.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期限错配问题首先表现在 资产端的长期化趋势。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拉 动,国有企业低资本、长负债、重基建投资的特征十分明显,虽然近几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出台限制政策,但商业银行采 取了各种措施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等中长期项目,导致中长期 贷款增量占比进一步提高。从人民币贷款期限看,截至2016年末,中长期贷款比2016年初增加9.8万亿元,同比多增3.
1万亿元,增量占比为77.8%,比上年同期提高20.7个百分点。2015年至2017年1月,住户贷款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 贷款的增速为29.54%,而中长期贷款总额的增速为37.75%,短期贷款余额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3.24%,短期贷款占住户贷 款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的比重逐年降低,从 2015年的38.44%降低到2017年1月份的33.61%;同期中长 期贷款占比从56.49%增长到60.06%,年平均增长率为
-45-
■博士论坛■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第10期
6.33%。截至2017年4月份,我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 长78%,总额达到1.39万亿,其中中长期企业贷款占主要部分。
分住户和企业两部门看,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末,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增加105 47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 款增加90 450亿元,中长期贷款占住户贷款的比重从 65.3%增长到71.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增加 139 72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6 528亿元,中长期贷 款占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的比重从52.9%增长到 54.7%。
2.资金来源短期化趋势加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 错配的另一个表现是资金来源的短期化趋势明显。
第一,从 余额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增速呈上升趋势。从 2015年到2017年1月底,住户和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余额 从321 933亿元增长到445 734亿元,±增畐为123 801亿元。第二,从占比的角度来看,活期存款占储蓄存款的比例呈明 显上升趋势。2015年初,我国住户和非金融企业中活期存款 余额占两者总和的比重为36.3%,之后在波动中上升,2016 年底达到40.6%的高点。第三,从增速的角度来看,住户和非 金融企业中活期存款余额和占比增速均高于定期和其他存 款。2015年至2017年1月,活期存款余额增速为38.46%,活期存款占比增速为10.39%,而同期住户和非金融企业中 定期和其他存款余额增速为18.01%,占比增速为-5.91%,远 远低于活期存款余额和占比的增速。
三、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面临的风险
第一,期限错配面临表内和表外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 行由于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来自于表内流动性风险 和表夕卜流动性风险。表内流动性风险的具体表现为,商业银 行出于降丨誠本提高收益的目的,倾向于发放中长期贷款。同时,储户为了投资的需求大多倾向于活期存款,再加上利 率的水平化趋势,居民对活期储蓄的积极性更高。商业银行 尤其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负债大多来源于企业存款和同业 拆借,储备资产较少,整体流动性较差,一旦储户对银行发 生挤兑,银行将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出现支付和流动性 危机。表外流动性风险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 以中长期资产为基础提供短期理财产品,资产负债的流动 性水平降低,导致期限错配问题并进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第二,期限错配导致利率暴露风险。利率作为资金的价 格,与资产负债业务紧密相关。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 不断推进,利率风险也逐渐暴露。市场利率会对投资者的心 理预期产生影响,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头寸将暴露在利率变动的风险中。期限错配导 致资产负债回流期的错配,从而导致收益的不确定性。在利 率上升过程中,银行由于净利息收入的下降而导致风险增 加。
第三,期限错目德易弓I发系统性风险。银行储户的稳定 性是决定存贷期限错目s风险的决定因素之一,储户稳定的 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稳定的存款增长,期限错配风险弓I发的 系统性风险概率较小。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外在因素发生-46 -时,储户对银行的信任度降低,产生流动性风险,导致单个银 行的期限错配风险,进而传递到其他商业银行,导致整个银 行间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第四,弱化信贷政策效果,干扰金融市场稳定。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融资需求,若中长 期贷款集中投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则会对农村、农 业、农民、小微企业等特殊领域和体的融资需求产生挤出 效应,导致由于偿付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错配风险和声誉风 险,从而弱化国家信贷政策效果。同时随着我国近年来在向 新经济转型、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等 方面取得了进展显著,由于商业银行期限错配导致的信用风 险上升、资产负债表修复受阻等各项风险容易造成干扰金融 市场稳定和加大金融市场风险的后果,需要采取综合方式降 fK对金融市场产品的流动性挤兑风险,增强市场流动性。
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杠杆率提升和资金周转压力大导致存款活期 化。一方面随着近几年实体经济的复苏,企业经营的活跃度 提升,为了满足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企业存款通常采取活 期存款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 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下降趋势明显,存款收 益难以抵消物价上涨幅度,同时为了满足教育、医疗和住房 等投资需求,居民更倾向于增加活期存款额度。
第二,居民投资渠道增加,“金融脱媒”和定期存款搬家 趋势明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多样化的投资渠道日益增多,居民储蓄逐渐流向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保险、P2P等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造成明显的 分流作用,而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也会给流动性带来巨大影 响和管理风险,加上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等易导致 流动性风险的集中爆发。同时,近几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导 致了居民住房投资的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促使资金流入非 存款性资金工具,客观上加剧了“金融脱媒”现象。
第三,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了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和新型城镇 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地方政府纷纷启动了多项资金需求量 大、建设周期长的高铁、机场、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处于高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 中长期贷款的需求量,促使中长期消费贷款迅速增长。
第四,商业银行缺乏调整存贷款期限结构的手段。受利 率管制的原因,我国贷款利率结构呈现出较为严重的水平趋 势,在融资成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促使企业更倾向于通过 获得期限较长且较为稳定的中长期贷款来完成外部融资。商 业银行的负债过度依赖存款,缺乏差别化设计的手段来区分 不同客户特征和不同期限结构,是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 限错配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利益驱动和监管考核客观上加剧了期限错配。从 银行角度来看,其更愿意向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因为中长 期贷款的收益高于短期贷款,银行能够获得更多收益,同时 中长期贷款更容易面对不良贷款率的监管。目前商业银行对 资金的流动性管理重视不足,导致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陷
■2017年第10期■现代管理科学■博士论坛
入粗放型发展模式。商业银行为了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通 过人为拉长贷款娜艮来实现不良贷款双降的目标。因此,商 业银行基于降低管理成本和增加收益的角度出发,更倾向 于发放中长期贷款来符合监管标准。
五、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的政策建议
1.
加强内部控制,拓宽业务渠道。商业银行应提升创新
能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中长期负债比 重,减少对贷款业务收入的依存度,增强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性,实行中长期贷款比例管理,#随客户评级较高、收益较好 的项目发放贷款,在增加收益的同时,降低流动性卿佥。同时, 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根 据自身资金实力、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筹资能力等方面合理 确定中长期贷款规模,转变业务模式和增长方式,通过购买债 券和同业拆借等中间业务来减少过度依靠信贷业务所导致 的期限错配,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解决存款客户单一、负债集 中度过高等问题,减少对贷款业务收入的依存度,通过加强产 业政策、财政改策、信贷政策等政策间的协调配合来提供更多现代论坛
的优质贷款对象,拓宽业务渠道,提升金融创噺能力。
2. 完善银行考核机制,构建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商业 银行应采取稳健的经营策略,谨慎控制并主动调节资产负 债期限结构,±增加风险资本储备。加强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 结构比例的跟踪监测,构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匹 酉己状况监测指标体系,严格限定银行流动资产与中长期资 产的分配比例,定期公开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状 况,向错配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等级警示并及时 整改,采取措施控制发放中长期贷款的额度,提高监测和控 制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同时,完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 制,通过绩效考核机制限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例,通过设定 严格的激励相容的干预规则,在遏制过度的短期负债融资
行为的基础上对流动性危机进行防范。
3. 加大信贷资产证券化力度,盘活银行长期资产。2013 年以来,为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
点重启并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应针对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 性的原则,通过将中长期贷款转化为证券,优化资产负债结 构,实施存贷期限错配的内部控制,以达到盘活资产、提高流 动性和降低流动风险的目的。利用证券化过程中的“真实出
售”和“破产隔禽”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合理 化。商业银行应以当前鼓励信贷支持中小企业、“三农,为 契机,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提高资产流动性,扩大信 贷资产证券化规模,大力发展银团贷款业务,更积极主动地 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潜在风险,从而减少资产负债期限错配 下的短期流动性风险。
4.
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升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健全的
资本市场是商业银行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基本保障,通过发 展资本市场,使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较弱的资产能够在市 场上自由流通,可以多渠道化解商业银行的短期流动性风 险。探索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结构,继续健全股权融资市 场,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直 接融资的重要作用,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依靠金融市场
实现最优的期限匹配状态。
5.完善流动性动态监测指标,构建多维度指标监管体 系。提前监控和预警是控制期限错酉s 风险的唯一途径,监管 部门应通过引入覆盖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的多样化动 态监测指标来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监管,及日寸采用货 币政策工具来实时调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通过建立期限 错配监管指标和压力测试系统迫使商业银行寻求更稳健的 经营之道。可基于银行的信贷投放力度,根据商业银行的资 产规模、资本充足率和信贷资产质量等指标,计算相应的存 款准备金,不良贷款比例越高、资本充足率越低的机构,适用 越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此来实施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动 态调整制度。同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净稳定融资比 率等指标的监管,实现宏观政策指导与微观流动性管理的 有效结合。参考文献:[1]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16) [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
6.[2] 朱冬辉.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与流动性风险分析
J ].南方金融,2013,(10):89-92.[3] 白云霞,邱穆青,李伟.投融资期限错配及其制度解 释——来自中美两国金融市场的比较J ].中国工业经
济,2016,(7):23-39.
⑷易浩.从期限错配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J ].金融经
济,2016, (6): 46-49.
[5] 裘翔.期限错配与商业银行利差J ].金融研究,2015,
(5) 83-100.
[6] 彭建刚,王佳,邹克.宏观审慎视角下存贷期限错配流 动性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
(7): 2-8.
[7] 钟永红,曹丹蕊.中国上市银行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价J ].金融论坛,2013,18(1): 15-19.[8] 朱元倩.后危机时代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J ].中国金融,2012,(22): 50-52.[9] 徐梅.略论汇率冲击下我国银行业的货币错配和期限错
配一基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J ].经济问题,
2010(6) : 84-87.[10] 斯文.我国商业银行使用利率衍生品的动因研究一
基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视角的经验证据[J ].南方经 济,2014,(2) 42-56.[11] 李佳,罗明铭.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变革一基 于资产证券化创新的视角J ].财经科学,2015,(2):
13-22.
作者简介:郭琳(1982-),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国人 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
后,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宏观经济与金融;车士义(1983-), 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就职 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金融。收稿日期:2017-08-20。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