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
2019年12月7日,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培训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特社会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9”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隆重召开。本次论坛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为“坚定制度自信,提升治理能力”。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部分在校学员、教师和研究生,以及地方党校、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约500人参加了论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在论坛开幕式上作了主旨演讲。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甄占民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原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魏礼,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
泉,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中央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王庭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卓泽渊等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分组讨论交流。
一、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好制度
何毅亭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结论、时代的要求,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一)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何毅亭强调,制度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
坚定制度自信提升治理能力
——“第十一届中国特社会主义论坛
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9”综述
■李玉婷
唐宝全
【提
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一个国家选择什么
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好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制度自信治理能力治理效能【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20)01-0016-05
【DOI 】10.19632/jki.11-3953/a.2020.01.003
16
2020.01
飞跃,中国之所以能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舞台中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保障国家发展中赢得越来越大的比较优势,展现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从五千多年接续的政治文化传统中生长起来的,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生长起来的,是从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苦创立和艰辛探索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这个制度的伟大创造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形态、当代形态、中国形态。世界范围内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历史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制度形态和实现形式。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完善,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别探索和当代实践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这个制度的伟大创造性在于,它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借鉴了我们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执政的宝贵经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34年、党的十八大以来7年这三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中国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对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标志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
这个制度的伟大创造性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所提供的中国方案。西方中心论认为,西方制度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是普世的制度模式。新中国70年的
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制度模式,开创具有本国特的现代化道路。与“西方之乱”相比,“中国之治”及其展现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向世界揭示了“走自己的路”才是人间正道,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才是最优选择。
(二)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好制度
何毅亭指出,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更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说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好就好在这个制度是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八个能否”来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概括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用“八个能否”来衡量中国特社会主义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由此证明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
说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好就好在这个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作为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推动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服务全体人民、保障全体人民根本权益的制度,而不是为某一个特定阶级、特
17
2020.01
定集团利益服务的制度。这正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也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巩固发展的基础之所在。
(三)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
何毅亭指出,相比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相比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目标,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所以,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这
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前提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机制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科学方法论,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坚
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留下宝贵财富。
二、党的领导与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建设和发展,都必
须在党的领导下来完成。这是在科学总结党的全部历史经验做出的重大历史判断。
王庭大指出,新中国70年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新中国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就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了国家治理。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强了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党的政治方向和路线正确、政治原则坚定,才能统一全党的意志、凝聚全党的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共同奋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作为党的领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之中,深刻地揭示了治党与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内在统一关系。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张士义对新中国国家制度的历史由来作出梳理。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斗争。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建立起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实践证明中国特社会主义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同时这一制度也为发展中国家走进现代化提出全新选择。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刘宝东对《党章》进行了历史回顾与梳理,指出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
18
2020.01
设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强调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党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加强自身建设制度规范体系,是我们党的优势,需要我们在新时代继承好。
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制度完善的文明进程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实践成果、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的政治文明发展进程。
石仲泉梳理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建设的相关历史脉络,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主题确定的主要考虑有:一是从远期来看,坚决保证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战略安排的需要。二是从近期来看,深入推进新时代开启的整体设计、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的需要。三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各种斗争中赢得主动的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伟大工程,构筑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
北京大学韩毓海指出,中华文明走过了五千年历程,绵延至今并不断发扬光大。历史告诉我们,连续性是中华文明最根本的特征,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最根本的自信,应从大历史观思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冯鹏志认为,文化自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内力。道路的确立、理论的架构和制度的建立,由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及基本国情所决定。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
现代论坛植于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由文化自信产生的治理方式是更高层面的一种感情认同。北京大学聂锦芳通过回顾经典,指出在马克思的心目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不仅仅是对立、矛盾关系,还有传承和超越关系,中国特社会主义不仅要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且要为世界超越资本带来的创造提供一条出路。北京外国语大学林建华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
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始,以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止,国家治理体系的完整结构,为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鲜明指向。
江必新认为,制度优势有一系列标准:制度内容的合正义性、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实施成本的低廉性、制度运行的协调性、制度运行风险的可控性、制度配套的简易可行性、人民众的认同性和制度设计的可操作性。制度建设还应具有历史合理性、良好的成长性和实践的支撑性等。辩证看待具有一定优势的制度,制度自信的同时,要做到制度自省。要不断强化制度意识,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发挥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通过异议、复议、诉讼、申诉等正当程序监督制度的实施,积极能动遵守、执行制度,建立和完善制度治理效能评估制度,培养一支能够保障制度实施的坚强的执法队伍,同时要注意提高执行制度和维护制度权威性的能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时和兴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结构作出分析。他认为,国家治理制度偏重于国家治理行动规范,国家治理体制偏重于国家治理行动结构。国家治理结构反
19
2020.01
映着治理主体在国家制度安排中的定位,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中基本的利益结构、权利结构、责任结构,具体界定了治理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权利与责任,明确了治理主体及其所存在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结构经历了探索阶段、创立阶段、创新阶段及完善阶段,正走向成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国家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调整国家治理关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不断地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推进中国特国家治理结构的成熟和完善。陕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蔡钊利指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内驱力与执行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五、坚定制度自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寄托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夙愿。要始终把坚定制度自信作为动力来源,不断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魏礼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突出强调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意义重大。从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看,从新中国70年历史进程看,从社会治理作用看,大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是解决现实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今后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严峻矛盾和挑战的战略选择。要在科学总结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丰富社会主
义现代化内涵,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方江山就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分析。他认为,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提供了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认真解答的重大课题,是为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赢得更大优势的内在需要。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厚的价值
属性,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这个最鲜明的民族属性,以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为基本准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卓泽渊指出,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这是我们的神圣使命,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刘建飞指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伴随国际关系现代化。如何发挥好国际体系建设者的作用,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国际关系进一步现代化,这是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推进国际关系现代化是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关系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义良指出,中国的制度自信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精准地把握住了中国与世界、历史与当代之间的变革关系,凸显了中国对世界局势的历史担当和战略定力。
(作者为《理论视野》杂志社编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陈景彪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