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崔洁肖水金
3月3日。一贯提倡“性权利”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的一篇博文再次吸引了众多关注。在这篇博文中,李银河表示,目前我困刑法中的聚众罪已严重过时,建议取消。
就在社会各界热议此事时,包括南京某大学副教授马晓海在内的22名被告人因犯聚众罪,被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起诉。
副教授组织或参与“换偶”18次
生于1957年的马晓海是南京某大学副教授。学校里的学生尊称他为“马教授”,在他的QQ里,会员称他为“马老师”。
马晓海197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6年考入哈尔滨T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1994年11月,从原哈尔滨建筑大学调任南京大学。
案发后,因家中有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需要他照顾,马晓海被司法机关监视居住。近日,笔者在马晓海所居住的学校公寓里对其进行了采访。
“参加这种活动.跟我自身的经历、家庭变故和接触到的一些人有关系,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马晓海
说。据其介绍,早在哈尔滨,j:作期间。因妻子出国,两人离婚.儿子也跟着出国了。当时身在北方义孤独一人的马晓海于1994年调到南京某大学任教。在南京,马晓海再婚并育有一子。但两年后再次离婚。儿子判南前妻抚养。这次离婚对马晓海的打击很大。“我不但失去了妻子、儿子、房子,同时还多了一大笔债务”。离婚后,马晓海和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搬回到了学校公寓里。
更让他痛苦的是,在继二哥、相继发生精神病后,他最疼爱的外甥女也出现了精神异样跳钱塘江自杀。“所以,工作之余我就喜欢卜网,开始结识和接触到了一些人。”上网时。他发现一些、介绍性知识的网站,“换偶”、“同好”等新颖的观点让他眼前一亮。于是,
教授换偶的入罪之争他经常泡相应的论坛,专心“研究”起性知识,并成为多家论坛的版主。
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晓海被一位网友拉进了一个名为“游戏”的QQ。虽然没有伴侣,却挡不住他研究“”的热情。
当时,媒体也有报道.国内有一名女警察,在离职后建立了一个“”的网站。并在网上公开了自己的交换经历。后来,学者李银河就夫妻交换游戏发表了观点,大意是“毕竟是少部分人,相互自愿,不妨害别人,也造成不了社会危害”。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晓海索性建起了自己的QQ。建之初,他给这个立下两条规:一是主不组织聚会;二是禁发淫秽图片。
“刚开始,我的很纯洁,我和我的会员们在上面只讨论性知识、夫妻生活问题等等。”马晓海说。后来,发展的会员多了,鼎盛时期会员最多的有190多个。聊的话题也杂了,多数是谈论有关夫妻交换的话题。久而久之,他经不住会员的忽悠.也开始加入其中,开始慢慢地堕落。“我不会强求别人,我是有原则的。”话虽然这样说,但他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一些还在犹豫的人,“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婚姻就像一碗白开水,不喝也得喝,而交换游戏则像是一碗美酒。”
由于马晓海家中只有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无外人打扰.这让很多网友特别喜欢去他家“活动”。每次有人发起相关动议后,就会约其他一些网友,在马晓海的卧室进行“”活动。虽然自己没有女伴.但是他也时常能享受到组织者的一些“好处”。有时候实在没有人交换了,他就在一旁静静地观看。
2009年5月。因连续几次被年轻女子拒绝,马晓海自信心受到打击,萌生退出该的念头。随后,他在QQ里发布了解散公告。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柬了,但是2009年8月份,警方接到举报到了马晓海。而其他参与者,也相继于2009年年底归案。查明,2007年夏天至2009年8月,总共有22人参与了35起聚集活动,其中马晓海就组织或参加了18起.在他家进行的有14起。他在这些人中不仅是学历最高的,同时也是年龄最大的。在这22人中,女的8人,男的14人,年龄最小的是1983年出生。真正是
政府法翻2010年
夫妻的只有两对。
者:玩的就是刺激
“游戏”是什么?一种改善婚姻状况的偏方?一种追求生活刺激的游戏?一种性生活方面的状态?还是一种对现有婚姻道德的挑战?
据介绍,这种以性为目的的俱乐部在欧美流行已久,在美国大约有1000万人沉湎其中.玩家从一1-.世纪70年代的嬉皮夫妇,早已过渡到如今的中产阶级。这种在韩国电影里叫“蝴蝶俱乐部”,在美国电影里叫…K‘yP““一Ly”的东西,加入者多为商人、经纪人、行政经理等中产阶层,聚会地点多在高级会所或事先约定的酒店。在中国内地.首先由一些“海归”等白领阶层参加的这种“游戏”,目前已发展到一些有同样“爱好”的社会各阶层人员,聚会地点也主要由发起人随意确定。
在本案22名被告人中,只有3人有大学以上文凭.12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
其他人为高中或中专毕业。同时,众被告人中,有8人系无业人员,其他人包括出租车驾驶员、保安、待岗职工、仓库保管员、营业员、个体工商户等等,真正能称为“中产阶层”或“白领阶层”的只有少数人员。
网名“丽人”的女子是南京某公司的一位白领。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到了一份合适的T作。目前月薪在
5000元以上。“我接触换偶还是在2006年结婚以后,丈夫常常在外出差,我下班回家后基本泡在网上。”据她自己介绍.结婚后不久她就接触到了介绍“换偶”的网站,交了一批“换友”,好奇的她将丈夫“拉下水”。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丽人”进行过四次这样的活动。“第一次很紧张.看到另11人脱衣服,自己有点放不开。第二次还有些羞涩,但第三次后就很投入了!”这几次“换偶”的对象也各不相同。“后来,我们决定要个小孩,就不再玩了。说实话,这玩的就是一种刺激。”“丽人”说。
“除刺激外,这里面也不排除有个别人有一种‘病态’。”马晓海说。据其介绍,本案中一名1983年出生、网名叫“宝宝”的女孩就有这种“病态”。二她时常会半夜=三更打电话给我,叫我组织活动。我说你一个人来就行,我陪你玩玩,她说我一个人不行,多喊几个人一起玩斤过瘾。”除“宝宝”外,马晓海还接触过另外
丽个有类似“病态”的女人,一个是山东
的,另一个是四川的。“她们都到我家来
过,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实在受不r就叫
她们走了。”马晓海说。
在马晓海正在准备的法庭答辩状
中。笔者注意到他把这种“病态”作为开
脱罪责的理由之一。
讨伐与保护之争
在学生眼中,马晓海是业务娴熟的
计算机教授、研究生导师,去年率学生获
得全国比赛一等奖。他还是一个关心两
岸局势的博客写手,经常激扬文字指点
江山。现在他被打上了新的标签:“聚众
者”。
马晓海被监视居住后,考虑到他的教
授身份,警方准许他白天回去授课。他一
度认为,这表明警方认可“这只是个违反
常理的举动”。他希望尽快翻过这一章。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2009年9月
18日,《金陵晚报》报道了“大学教授建换
妻游戏”一事;在起诉阶段,今年3月10
日和25日,《现代快报》和《江苏法制报》,
又分别以《南京一教授组织“”活
动》、《被起诉教授为何成了“教父”》
为题报道此案。
报道经过网络大量的转载、裁剪。事
实真相已经面目模糊。特别是对“换偶
教授”进行了渲染。比如,称换偶者在马
家“经常一拨接着一拨”。实际.1-.,起诉
书E的其他21名人员.很多人马晓海并
不认识。秦淮公安分局宣传处的徐警
官。也对以猎奇为标准的网络转载颇有
微词:“其中有很多夸大的东西。”“就因
为他是大学教授。”一位参与报道的记者
说,马教授的身份有新闻卖点。
此时。网络卜.的议论正在持续发
酵。南京“换偶教授”成了口诛笔伐的对
象,有网民还对他进行。
现代论坛
3月23日,中围著名社会学家、性学
研究者李银河加入进来。她在博客上呼
吁取消聚众罪,保护马晓海的性权
利。这场争论达到了高峰。
李银河说,主张取消聚众罪并
不是提倡聚众,但不能以一部分公
民的生活方式为准,订立法律来惩罚另
一部分公民的生活方式,不能用法律尤
其是刑法来解决道德问题。“取消这个过
时的法律有一个潜在的重大意义,就是
防止‘’时期公民权利被肆意践踏的
局面再度发生。”李银河说。
这场针锋相对的争论显示,在中国,
性仍然是一个价值观冲突非常激烈的领
域。尹(编辑牛博奇)
政府拨割lOIO年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