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管理居民参与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摘要】 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以居民的广泛参与为前提,目前中国各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广大居民的有效参与不足。促进社区建设,推动居民参与,既要健全制度,完善居民参与的机制;也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增强居民参与的意识;还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社区,拓展居民参与的网络途径。
【关键词】 社区管理 居民参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社区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以居民的广泛参与为前提,因为人是社区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社区管理的生命力就在于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没有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管理可以说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目前中国各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广大居民的有效参与不足,促进社区建设,推动居民参与,亟待突破。
一、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社区居民既作为社区管理的客体,更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和动力源泉,通过参加社区
公共活动和公共事务,关注社区的发展,表达自己的意愿,解决社区的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种居民参与也加强了社区居民间的交流,增进了邻里关系,强化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可以说,居民参与是社区管理的本质要求和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也是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一个社会实现民主的程度,同其成员参与的广度、深度及范围密切相关。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卡尔·科恩所说,民主的实质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的管理,民主政治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其关键都在于政治参与,社会成员多广多深以及在什么问题上参与共同有关的事务,这不是已经做了些什么的问题,而是现在正在做什么的问题。社区是关系到公民切身利益的地方,也是公民最易介入参与管理的地方。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建设各种制度性的参与机制和渠道,公民意识、民主素养和参与能力获得极大的提高,公民社会的组织、制度、观念得到培养,从这个层面来说,社区参与不仅能够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从而加快整个社会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的现实困境
“推进社区多元共治和社区多元自治”,近年来,这句话频频出现在各级政府的公文中。随着公共治理理念的普及和发展,部分居民在参与社事务方面的热情不断高涨,参与治理的能力日益提高。然而,对更多的普通居民来说,社区的概念还停留在“街道”、“居委会”等的理解上,在参与社区管理中仍然存有不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参与渠道不畅
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界定,居委会是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可以说是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最主要的一个组织。但是,实际运作中,由于政府把居委会作为单位制解体后实现国家对个人管理与控制的手段,地方政府对居委会在财政资源、人事任免和行动权力方面具有绝对的控制权,社区工作主要围绕政府制定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来进行,居委会逐渐退化为政府组织而非居民组织,使得社区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自治彩淡薄。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更多地注意上级政府的意图和要求,忽视居民参与的社区工作内容,成为了“上面下达的任务”。这样,居委会就成为政府在城市最基层的行政组织,难以深入众,无法反映众的意愿和要求,功能发挥不出来,不能很好地管理社区事务,服务于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居民在参与过程中缺乏顺畅的表达机制和参与渠道,参与成为“伪参与”。
2、参与主体结构失衡
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之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之成果的分享,也体现了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市民精神,这种意识和精神是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心理基础和精神动力。由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快速,大量城市新移民、流动人口的涌入,相应的社区意识并未培育,共建共享的市民精神缺位,使得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结构不平衡。从年龄上看,老人、青少年儿童参与多,中青年参与少;从职业上看,不在职居民参与多,单位在职人员参与少;从婚姻状况上看,已婚居民在生活上较未婚居民来说,更加关注和投入到社区公共事务和活动中来。从性别上看,男性体参与比例偏低,女性参加较多。此外,外来流动人口参与比例偏低,高素质人才参与比例偏低。同时,社区志愿者、社工等的服务明显是以老年人和居民家庭为主,涉及中青年个体需求的内容不多。社区活动多是为应付检查而讲究声势、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居多,没有考虑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每年的内容、形式都大同小异,不能满足居民不断变化的需求,导致居民的参与热情普遍不高,由此,使社区工作陷入“老头老太发挥余热的地方”、“妇女事业”的尴尬局面。
3、参与内容较为单一
政治参与是社区治理中最核心的内容。虽然居民参与治理内容多样,但在实践中,绝大多数居民真正参与社区事务的治理还十分有限。居民参与,目前主要局限于社区居委会组织的选举、捐款捐物、环境整治、治安巡逻、文娱活动等一般性社区活动,对于制订社区整体规划、决定居民体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普通居民很少参加。居委会选举几乎由街道和政府人员一手操办,居民实际无选择可言;在财务方面,津贴、办公经费、活动开支等一般也掌握在街道和政府手中,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审批权也都由其控制。可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还是非常有限的,自然很难保证参与的效果。居民参与只是为了支持、配合社区工作,例如听取部署、参加一些节日民俗活动等,而更加具有民主价值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等环节上的社区参与行为相当匮乏。
三、社区管理中有效提高居民参与的对策思考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共同体,是一个微型社会,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居民参与不足已成为我国社区建设与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这其中既有机制的束缚,也有公民意识的缺乏,解决社区参与不足的问题,只能在现有体制下不断探索,寻求政府与社区的良性互动,改善社区的工作方法,搭建参与的平台,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居民的社区参与。1、健全制度,完善居民参与的机制
首先要剥离居委会无法承担的繁重行政职能,回归其社区自治组织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居委会既不是街道及其它行政机关的下属机关,要变街道和居委会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居委会只是协助、配合街道及其它行政机关管理社区事务的众自治性组织,而不是一级行政机关,其主要的职能是行使社区居民赋予的自治权,为社区居民服务。其次,划分职能,明确分工,确定社区四个主要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即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层,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为权力层,社区协商议事会为监督层,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执行层,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组织系统,为新型居民委员会的建设及其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广大社区居民广泛而持久地参与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最后,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在社区组织网络中,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要在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部分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向社会中介组织的转制,把那些直接从事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的事业单位,转变成非营利性组织;培育和发展现有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现有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也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搭建平台。
2、加强宣传和引导,增强居民参与的意识
现代论坛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居民将社区建设视为政府、街道与居委会的事,依赖心理及受领导意识强;大量的社会组织与所在社区之间存在疏离状态,缺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责任感,思想观念与实际需要尚有不少差距,参与也较被动。因此,要通过持久的宣传教育来使居民转变观念,消除其内心的社区冷漠感,激发其内在的主动参与意识。这就要求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教育建设,通过加大社区教育和宣传力度,使居民对社区的建设状况、活动内容有所了解,有利于他们作出参与其中的决定。对居民进行“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造就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这对社区广大居民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结合本社区的特点,利用电视、报纸、刊物、宣传栏、板报和公开信等舆论工具和传播媒介对建设现代城市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鼓励每一个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还来自居民对自己在社区中的主体地位的确认,而这种主体地位的确认只有在参与社区管理的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在目前居民自治意识不强、自治经验缺乏的现实情况下,加强社区参与制度建设,积极为社区成员提供参与机会,从而提高社区成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从事关居民切身利益、为居民深切关注的事务人手,引导居民围绕这些事务开展自治与参与,并最终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3、建设数字化社区,拓展居民参与的网络途径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社区居民逐渐习惯于“人机交往”,“虚拟交往”,网络已成为民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反映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基于网络环境下公民行为的新特点,城市社区的管理也要适时作出调整和完善,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打造数字化社区,正是适应新环境的新举措,也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供了一个新途径。通过建设数字化社区,建立社区网站,为政府、居民和各类中介组织之间搭建互动交流及服务的网络平台。首先,社区居民通过社区网站获取信息,相比传统的信息发布,居民点击网络就可以轻松获取海量信息,社区网站以其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成为社区居民获取信息的首要平台,不仅为城市社区管理另辟蹊径,更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其次,居民通过社区论坛表达民意,由于互联网的交互特性,社区居民对自己看得见、摸得着、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论坛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到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精神文明建设、退休人员管理等社会问题,小到社区下水道出现堵塞等生活琐事。通过“社区论坛”这一平台,让所有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最后,居民可以通过网络舆论进行监督,通过网络即时通信工具等。组建业主QQ,推广社区网络业主大会,在一些大城市的新兴社区方兴未艾,这为年轻人以及在职人士、高层次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便利,拓展了居民参与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斐迪南·滕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的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 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雷洁琼: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王小平、冯婷等: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对城市的一项问卷调查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4(4).
[5] 王林:社区参与:影响社区建设的关键因素[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