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法拉利老板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与比喻论证
比喻是一种修辞,并不是一种推理形式,一些所谓的比喻论证,其实很多都是运用了类比推理原理,还有的同时隐含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形式,实质是类比和演绎或归纳推理的综合运用。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1. 类比推理的定义
所谓类比推理,在逻辑学上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2. 类比推理的作用
3. 类比推理的类型
类比推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肯定类比(或正类比),它是类比推理的最一般形式,是根据两个对象存在某些相似的属性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是相似的;
(2)否定类比(或负类比),它是根据两个对象存在某些属性的差异而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是相异的。
二、类比推理的误区
1. 对象不可谬误
对象不可比谬误:进行类比的两种事物共同属性很少,或者根本不是关键属性,两种事物不具可比性,却由此推出完全不相关的属性。
2. 混淆核心价值谬误
指本来应比较的是事物的核心功能或价值,却以其他事物的非核心功能或价值进行类比,妄图推出一个与事物本身没有关系的属性。
3. 歪解概念谬误
歪解概念谬误是指错误地理解或者故意曲解概念,对两类原本没有共同属性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推出了错误的结论。
4. 同类假象谬误
同类假象谬误是指某些事物(或概念)看起来属于同一范畴,它们应该具有同样的属性,但实际上某些事物(或概念)具有特殊性,并不具有共同的属性,却将它们先天地当作具有共同属性,从而推出错误的结论。
5. 片面类比误区
片面类比误区是指两种事物确实具有一定的共同属性,但还有一些属性不同,在推理和类比时有意选择有利的共同属性,而忽略不同的属性,虽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说服力不强。
三、类比推理运用的策略
1. 属性类比法
属性类比法的原理与类比推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运用的原理相同,即通过列举两类对象某些相同的属性,然后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的相同点。
2. 类比演绎法
是指两类对象不仅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而且能从前一事物或现象中抽象出一定的道理,然后类比推广到另一对象或事物中加以运用。这种类比常常与演绎推理法联合运用,有的还会运用归纳法。因此,类比演绎法的论证更有力量,可信度更高。
3. 类比推理的语境
运用类比推理得出的道理常常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成立,如果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则未必成立。
4.类比推理不足的策略
前面讲过一种片面类比的误区,即这种类比虽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未能揭示类比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最接近本质属性的属性,说服力不强。因此,要增强论证的可信度,需要进一步运用其他的推理方式进行论证。
第九讲  类比推理-案例
【案例1】
人的眼睛有 5.76 亿像素,却终究看不懂人心。
那是因为摄像头干不了CPU的活。
【案例2 】
例如,1936 年11 月,“七君子”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七君子在法庭上为自己进行了精彩的辩护。
邹韬奋:“我们打电报请张学良抗日,起诉说我们勾结张、杨兵变,我们同样发了电报给国民政府,为什么不说我们勾结国民政府? 共产党给我们写公开信,起诉说我们勾结共产党,共产党也给蒋委员长和国民党发公开信,是不是蒋委员长和国民党也勾结共产党?”
检察官: “因为你们给张学良的电报引起西安事变,给国民政府的电报并没有引起兵变。”
史良:“比如一家刀店,买了刀的人也许去切菜,也许去杀人,检察官的意见,是不是买了刀的杀了人要刀店负责?”
【案例3】
再如,2000 年11 月,李瑞环考察香港时,两名女记者抢着提问: “您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是不是指香港不够团结?”李瑞环笑问: “如果我祝你们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们的身体就不健康呢?”
【案例4
      19日上午9时许,美国海军一架P-3反潜机和一架P-8巡逻机飞抵海南岛以东220公里附近空域侦察,中国一架歼-11飞机起飞进行例行性识别查证。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战机机身以90度倾角的姿势从美国巡逻机的鼻尖处穿过,以此展示机身下方携带的武器。之后,它在美国海军飞机侧翼伴飞,两架飞机的机翼最近时只有20英尺(约6米)。美国《外交政策》说,解放军的歼-11像风驰电掣的法拉利赛车一样在庞大笨重的美国校车边上绕圈。五角大楼及美国安全高官称中方做法“非常危险”,是“令人深感担
忧的挑衅”。
【案例5
    鲁迅在《看书琐记》一文中谈到创作家大抵憎恶批评家的七嘴八舌,并举出一位诗人的话:诗人要做诗,就如植物要开花,因为他非开不可的缘故。如果你摘去吃了,即使中了毒,也是你自己的错。
【案例6】上海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
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 “喂!喂!” 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 喂!”他又叫:“你是谁?” 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 ”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 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
【案例7
    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曾经代言减肥茶,被消费者举报减肥茶无效,还被央视3·15晚会曝光,认定为是虚假广告。但郭德纲对此不服,提出多条反驳意见,其中一条是:有人质疑广告上写着迅速抹平大肚子,说不灵。郭德纲说:“呵,你那是矫情。方便面袋上印着大虾肉块,也没见人上方便面厂上吊去;藏秘排油广告画上还有四个藏族姑娘呢,你也要?”
【案例8
消费者:“老板,你这牛肉面没牛肉啊?”
老板:“这不正常吗?你看,夫妻肺片里边也没夫妻啊!老婆饼里边也没老婆啊!土匪鸭里边也没土匪啊!”
【案例9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莫言建议将中小学学制由12年改为10年,采取一贯制基础教育、公民教育,16岁参加高考。这样不仅解决了普及高中教育的问题,也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改变现在的应试教育。
      对此,有人这样反驳莫言的建议:
      莫言,诺贝尔奖获得者,文学大师,但不等于圣人,也不等于他什么都懂,他说的就都对,都是正确的。人人都觉得自己懂教育,都喜欢以自己的感受评判教育,给教育下指导题,也容易引起共鸣。全世界皆如此,包括我们动辄讲的先进教育榜样——美国、英国也一样,教育也被社会长期诟病。这在其他行业是很少见的。比如我们很少看到哪个名人、大家、社会公知动辄去谈钢铁的产能问题,去谈攻克艾滋病的问题,去谈知识产权与管理的问题。我们又看到哪个搞生物的院士去谈航天与经济治理的问题?
      隔行如隔山,教育与任何一个行业一样,是一个专业问题,教育治理更是区别于专业研究,是一个管理问题,即便你是教育专家,也未必懂得教育治理。
【案例10】
    公元前440年前后,楚国准备攻打宋国,请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墨子正在家乡讲学,听到消息后非常着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弟子,帮助宋国守城;一面亲自出马劝阻楚王。
    鲁班引荐墨子见楚王。墨子说:“现在有一个人,丢掉自己的彩饰马车,却想偷邻居的破车子;
丢掉自己的华丽衣裳,却想偷邻居的粗布衣,这是个什么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人一定有偷窃癖吧!”
    墨子趁机对楚王说:“楚国方圆五千里,土地富饶,物产丰富,而宋国疆域狭窄,资源贫困。两相对比,正如彩车与破车、锦绣与破衣。大王攻打宋国,这不正如有偷窃癖的人一样?如攻宋,大王一定会丧失道义,并且一定会失败。”
    楚王理屈辞穷,借鲁班已造好攻城器械为由,拒绝放弃攻宋的决定。墨子又对楚王说:“鲁班制造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取胜的法宝。大王如果不信,就让我与他当面演习一下攻与守的战阵,看我如何破解它!”
【案例11
    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连并非作者,也憎恶了批评家,他们里有的说道: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
    这真要使批评家抱头鼠窜。因为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是很少的。
    我想,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颇有些像厨司和食客。厨司做出一味食品来,食客就要说话,或是好,或是歹。厨司如果觉得不公平,可以看看他是否神经病,是否厚舌苔,是否挟夙嫌,是否想赖账。或者他是否广东人,想吃蛇肉;是否四川人,还要辣椒。于是提出解说或抗议来——自然,一声不响也可以。但是,倘若他对着客人大叫道:“那么,你去做一碗来给我吃吃看!”那却未免有些可笑了。
   
【案例12】
李瑞环反问记者“如果我祝你们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们的身体就不健康呢”,这个反问暗含一个道理: 强调某一事物的重要,并不意味着该事物本来不重要,而是一种祝福。这里看起来是一个类比,但实际上隐含一个演绎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