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崛起历程
中国是世界造船史最为悠久的国家。
南北1.8万公里漫长海岸线,中国文明与大海有着密不可分联系。而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使中国造船技术自古拥有令世界赞叹的伟大成就。
先秦时代
有史为证,夏商西周主要使用是木板船。而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一定程度上促进造船技术发展,帆、舵、浆相继出现,造船技术随之增长。
秦汉时期
秦汉造船业在继承先秦造船业技术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这一时期,船只不仅数量庞大且类型众多,甚至可以建造高技术楼船
史料记载,秦国平息两广战争中,动用了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秦一统后,始皇帝则先后进行了5次极大规模海上巡游。
两汉时朝,水师彪悍,楼船是其主力。各种作战舰只,在舰队最前列冲锋船名为“荣登”,速度快者称为“奔马”。楼船一般高10余丈,甲板建有高高楼层,每层设有防御冷箭矮墙,同时具备发射的窗孔,船体蒙有皮革,旗幡林立,声势浩大。
三国时期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吴之地,造船业极其发达。据记载,吴国船高达五层,可容纳3000人,马匹80。而孙权御舟“飞云”“盖海”则更是蔚为壮观,吴国造船业之兴盛,独步领先世界。
魏晋南北朝
北方高马,南方巨舟。南北朝江南可以建造1000吨大船,南齐科学大咖祖冲之,肇建千里船“车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其装有浆轮,如同现代汽车引擎。
“车船”原理非利用自然风力,而利用人力以脚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舶前进。这为后来船舶的动力改进方面扩宽了视野与思路。
宝马中国唐宋时期
唐宋是丝绸之路由陆转海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扩展,经济繁盛,皆为造船技术发展提供强大基础和动力。
唐朝为满足海上贸易以及漕运各类需求,相继在扬州、浙东、洪州、嘉兴、金陵等地设立大型船厂。史书为证:“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弦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来,昧旦永日。” 唐朝外交及航海,可谓满城尽带黄金甲,盛哉!
唐朝船舶种类齐全,其船舶体积大,构造坚固,平稳性良好。日本和阿拉伯人皆高山仰止,多委派唐使前来学习造船技术。
宋朝创造了模型造船技术,其原理与现代造船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造船前,手工制作出船舶大小的模型,用以参考。此模型造船的技术,融模拟、类推为一体,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又一大进步。
同时,宋朝首创水密舱壁的技术,就是舱与舱用舱板隔开,形成不相通的封闭舱区。如此,在航行中有一两个船舱破损,而导致水流涌入,其他船舱可安然无恙,保证整个船体浮力,免于沉没。即增强安全性,也增加船舶稳定性。
宋朝为出使朝鲜建造“神舟”,载重量达1500吨,舵长达三-五丈,船体两侧下削,龙骨贯串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约为10∶1,船底呈v字形,其流线性与奔驰宝马无异。
元明时期
元朝运粮海运为主,漕运为辅,因此大型海运船舶极大发展。仅在元朝初期,其水师战舰就达到了17900艘之多。而明朝在此基础上,相继建造了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使得我国造船业达到了一个新高潮。
明朝造船厂遍布全国各地,其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其中江苏、福建、浙江等地的造船业最为发达,为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打下厚重基础。
郑和的宝船属于沙船,实乃高大帅。宝船的建造主要分布在江苏太仓、南京两地,福州也有一部分。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之浩大和船舶技术的先进性,几百年后麦哲伦、哥伦布难以望其项背。
清朝民国
满清禁海,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此时期中国造船业步入停滞。
新中国
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天翻地覆慨而慷!
新中国造船业步入辉煌顶峰。2020年数据为证,中国拿下全球超过半数的造船订单,当之无愧世界造船最大最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