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从中原食神到中国车王
凡出人头地者,概都敢为天下先。李海波亦然。
在记者看来,单以身型而论,李海波属于典型的中原汉子,线条孔武粗犷;若从观感而言,他绝是精细之人,着装极其得体,连发梢都收拾得一丝不乱。刚柔并济,动静皆从容。陪同采访的朋友说,李海波不仅驰骋中原餐饮界,还是响当当的中国车王。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海波独特的气质源自他独特的成长经历。
当初,差点走上足坛
跟往常的采访一样,记者递上自己名片,并作简短的自我介绍。李海波身体微倾,递过来一沓硬质彩页:“这是我的名片。”
记者很是吃惊,将彩页缓缓打开,好半天端详——竟是一条别样的名片,别人的名片以“张”为单位,李海波的名片却只能用“条”来表达。是的,的确是一条名片,折叠起来比正常名片略长,
展开之后却有一米左右,如同一串连着的扑克牌。名片里面的内容更是让人大开眼界:明星般耀眼的照片,坚实有力的人生格言,多达27行的职位、头衔依次排列,几十张与演艺圈大腕的合影。如果这还不足以让你注目,那么名片背面印着的悍马战车、陆地航母、陆军一号等加长车则绝对能吸引你的眼球。
“很个性,很拉风!”记者赞叹。
“这就是我的名片。”看记者惊叹不已,李海波颇为得意,“一般的名片实在不能容纳我想要表达的内容。”
从这条个性十足的名片中,记者看到了一个打破惯性思维的李海波。
名片的话题暂告一段落,记者把话题引向了李海波的创业历程。
李海波出生在一个足球世家。“足坛名将李松海是我的亲哥哥,前国家队守门员李雷雷是我的亲侄子。我自己也踢过足球。”
李海波人高马大,身材魁梧,颇有运动天赋,如果不是父亲的极力劝止,中国多出一位足坛名将也未可知。
“哥哥踢足球,侄子也在踢足球,父亲就希望我回到他的身边。”素以孝为先的李海波响应父亲的号召,回到郑州市铁路分局工作。
如同韩寒适合写作一样,李海波似乎天生具有创业的基因。从小就喜欢做生意、少年时代便开始倒腾录像带的李海波,不安于铁路局毫无创新的工作,在工作之余搞起了工人俱乐部,为工人们放映录像,并开展影碟外租业务。手头有了一点积蓄之后,他还一步步办起了海波饮食广场、恋歌房、夜总会等餐饮娱乐公司。
这在当时,都是石破天惊之举。
跨界,就在深思之后
如果把从足球队退役算作李海波人生第一个转折点的话,那么,1998年加盟草原兴发餐饮集团则是他的第二个转折点。那一年,内蒙古草原兴发总部在全国招商。素来市场嗅觉灵敏的李海波再祭快拳,闪电加盟。
宝马中国 1998年11月,在离郑州火车站仅一站之远的陇海路上,李海波的草原兴发涮锅店隆重开业。三层楼,3000平方米的空间,蒙古特的装修风格,来自草原肥美鲜嫩的羔羊肉,对于
当时的很多郑州人来说,是从未见过和吃过的。当时的生意,那叫一个火,用李海波的话说,“好得一塌糊涂”。
天然旷达的蒙古风土人情让郑州人倍感新鲜。天天爆棚,天天客满,不得不说,草原兴发开启了郑州餐饮行业的新纪元。
郑州乃至整个中原餐饮的火锅时代,从此拉开。
生意越来越火,加盟店越开越多。李海波还首创了餐饮店面文化墙。洁净无瑕的墙面上,一字排开的是到店就餐的各界精英与李海波的合影,几乎绕店一周,这无异是对餐饮品质、消费环境、服务水平和李海波的重要肯定。细节出品质,小处大文章。外粗内细的李海波又出其不意地在门店门口放置了西北狼、草原羊、藏牦牛的原型标本,再次以吃螃蟹的精神撼动了中原餐饮业,使返璞归真的原生态餐饮文化在中原大地深入人心。
这时的李海波,已经稳坐河南餐饮行业的鳌头。身为中国火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的他,主动打破了自己在河南火锅行业“家天下”的大一统局面,扶持和指导更多的同行进入火锅行业,并无私地授以真经,烧旺了中原的餐饮市场,使火锅成为了郑州人继面条、馒头之后的又一道主食。
在餐饮业打拼多年,李海波说他“似乎少了活力”。素来不“安分”的他意识到,是时候把眼光和精力瞄向“更有意思的行业”了。
创新和革命这样的话题对于粗犷的李海波来说,只是“更有意思”而已。
商机,只因惊鸿一瞥
2005年夏天的一次出国考察,让李海波到了“有意思的事”。
是年,作为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李海波带领协会代表到美国考察。在夏威夷机场,他看到了停车场上停放着一排加长林肯。碧水蓝天之间,依次排列的白加长林肯车如串串珍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爱车如命的李海波再也挪不动脚步,他拿出摄像机一阵狂拍。在同行朋友的一再催促下,他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汽车是男人的玩具。对李海波来说,汽车则是他的亲密恋人。作为餐饮行业的巨擘,李海波开过奔驰,玩过克莱斯勒,驾驭过顶级宝马,但加长林肯的魅力,还是让他如同见到了久别的恋人一样,难舍难分。
美国之行,李海波的原本意图是考察国外的餐饮业,交流行业经验。如同贪玩的孩子发现好玩的玩具一样,加长林肯“林妹妹”的诱惑让李海波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回国之后,他顾不上休息,四处打探哪里有卖加长林肯车的。经过努力,李海波终于订购了一辆崭新的黑加长林肯车,“这台车身长11米,车身里面的各种配置都是一流的”。
从此,郑州有了第一辆加长林肯车。李海波经常开着它去兜风、接送朋友。拉风的感觉真爽!
李海波人缘好,朋友遍天下。朋友们有个喜事庆典,都忍不住借用一下加长林肯车过过瘾。李海波好说话,“都是朋友,打一声招呼,便开走了”。
有时候,做好事也会得罪人。一次,朋友甲给李海波提前打了招呼,说某某天结婚要用车。谁知,事务繁忙的李海波把这茬儿给忘了。同一天一大早,朋友乙因开业庆典把车给开走了。朋友甲很是生气,李海波好不尴尬。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李海波赶紧又买来一辆加长林肯。再后来,有不少朋友不好意思白用车,便在用完车之后封上个红包表达谢意。盛情难却,李海波只好收下。
原来这里面也有商机!生意头脑很是发达的李海波再次嗅到了商机:“中国人爱面子,讲排场,遇到婚庆、生日、庆典等重要日子便一掷千金。我何不多购置几辆加长车,来填补这个市场空白?”
尝试,车王从此加冕
商机总是被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抓住。
从2006年开始,李海波陆续购置了16辆加长车,悍马战车、陆军一号、陆地航母、领袖一号,应有尽有。
因为唯一,因为专业,因为高端,李海波的'车供不应求。这些加长车不仅成为诸多新人甜美的回忆,也成为了郑州一道靓丽的风景。
采访过程中,李海波给记者播放了在郑东新区拍摄的加长车队宣传片。16辆加长车一字排开,浩浩荡荡行驶在宽敞的马路上。那阵势,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在市民的围观和媒体的镜头里,李海波收获着不尽的歆羡和赞叹。而那些用过这些车的幸运儿则无一例外地感谢李海波“圆了自己奢华的梦”。
是的,李海波是一个“圆梦者”。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不断地在圆别人的梦。在为别人圆梦的同时,他也成就了自己,升华了自己。
于是,在荣誉声中,他知恩图报,为行业和社会殚精竭虑,奔走呼号。
于是,在危难面前,他乐善好施,为国难和民忧数次斥资,一马当先。
他的圆梦之路,愈来愈宽,愈来愈长。正如同他的加长车,需要更多的道路资源才能展现独特的魅力。
车队渐行渐远,桂冠水到渠成。在百姓的口碑和媒体的好评里,“中国车王”的称号不胫而走,享誉坊间。李海波对这一封号颇为受用。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偌大的中国,只有郑州有这么一道独特的风景。而李海波,正是这一风景的创造者。
这些车迄今已经接待了100多位明星、政要,接送了上千对新人。它们带给李海波的不仅仅是决策成功的喜悦,更有一种作为圆梦者的人生成就感。
我们坚信,这个语速不紧不慢、谈吐有条有理的中年汉子,一定会在“中原食神”和“中国车王”之后,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远望,梦想不疾不徐
2009年,为了拯救金融危机中惨淡的郑州餐饮业,李海波牵头并倡议组成的“餐饮行业八兄弟”,一度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郑州餐饮傲视中原。
2010年,为了提高河南餐饮行业的凝聚力,李海波又组织河南省重量级的餐饮企业老总结拜为“河南餐饮行业十二龙”。中原餐饮龙行天下。
这些外界褒贬不一、业内受益无穷的事情,李海波做得不温不火,一如他一贯的作风, “瞻前顾后做不成事情”, 他说,“唾沫星子里出英雄”。
事实也正如他所说,河南的餐饮行业,自他成为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后,不跌反涨,不散反聚,不淡反旺。
河南省餐饮协会会长曲安民如此评价李海波:“河南的餐饮事业,海波功不可没。”
为振兴河南菜品,作为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的李海波,全程协助曲会长成功组织了河南省第三届豫菜品牌大赛、第五届烹饪技能大赛、第二届面食面点专项技术比赛。这
是河南首次承办全国性餐饮专业赛事,而且一举打破了业内掏钱参赛的惯例,保证了过程的透明性和结果的权威性。
为规范婚庆市场,身为河南省婚庆行业委员会会长的李海波再擎义旗,与东方今报社、中国消费者联合会共同打造河南婚庆行业“幸福结婚季,市民选金牌”活动,通过民选、公推的形式遴选榜样,引导行业。
采访接近尾声,李海波透露,他正在与某影视公司接触,准备投拍并参演一部反映河南餐饮行业历史变迁的影片。
记者写了一张便条给李海波,下面写着以下两行文字: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
中原食神。中国车王。
记者问他空白处想填什么?李海波笑了笑,反问一句“你想填什么”, 我说我想想。
采访结束时,记者的脑海里灵光一闪,一个名词久久定格:社会活动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