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教案
教学目的: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氛围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1.春节有关知识。
2.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 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 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春节方面的知识?
古诗词必背: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元宵节,知道元宵节的日期、习俗、来历、故事、诗歌等。
2.通过猜灯谜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宵节,对元宵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名族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
行为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学生知道元宵节的习俗等,充分认识元宵节。
2.通过相关资料,对元宵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加爱国之情。
情感目标:
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 相关资料,歌曲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认识了解元宵节
1.歌曲“卖汤圆”
2.初步认识了解元宵节(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一定知道元宵节吧!对,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因为正月在古代被称为元月,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老百姓就把农历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也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这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民俗传统节日。
活动二: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元宵节的来历
1.元宵节的习俗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2.欣赏歌曲:团团圆圆元宵节
3.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出示课件)
(1)关于灯的传说
(2)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4.认识元宵
(1)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出示课件)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2)看图片,唱歌曲
活动三:读读元宵节的诗歌(出示课件)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活动四:猜猜元宵节的灯谜
清明前夕(打传统节日一)----元宵
闲话元宵(卷帘格,打杂志一)----夜聊
元宵前后(打柔石小说一)----二月
站在太阳上(音)
一个人丁(奇)
良家子一诺千金——善男信女
雁阵斜飞多变化——不乏其人
母后登基成大典——堂而皇之
年年岁岁花相似--- 花容依旧
七仙女嫁出去一个。 (打一成语) 六神无主
拍一个巴掌。(打一地名) 五指山
此曲只应天上有(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一年四季花如锦(打一地名)长春
千年古屋(打一现代作家)老舍
初一离家除夕回 ( 猜一成语)满载而归
喜上眉梢(打一字)声
活动五:总结
1.说说自己是怎样过元宵的?
2.展示自己的作品
3.总结:
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燃烟花等的习俗,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古诗词必背: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宝马中国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龙抬头的日子是农历二月初二。
2.通过相关资料,知道二月二的日期、习俗、来历、故事、诗歌等。
3.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含义及与龙抬头的关系,对二月二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名族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并重点掌握节气中惊蛰的含义。
问:一年有多少个节气?你知道哪些节气?(学生在日历上自由寻)
小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节气的日子以农历为准,农民都是以节气为准种庄稼的。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是讲冬季里不吃不动的动物,到了天气暖和时,渐渐脱离冬眠的状态,从昏睡中惊醒过来。
二、了解龙抬头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