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最新政策
关于网约车的最新政策
关于网约车的最新政策
补贴大战、资本大战、口水战,从2014年到2015年,国内网约车市场份额大战此起彼伏,数千亿资金加入战团。不过,这个市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合法身份的问题尚未解决,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竞争者都面临随时红牌出场的尴尬,无论是风投,还是PE都可能面对巨大的政策风险。
昨天,有消息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最快将于5月初出台,最迟5月底,新规对网约车平台、上线车辆做出限制,网约车平台的生死考验即将到来。对此,滴滴等多家网约车平台透露,最近多次参与有关部门的调研,对正式办法内容已有所了解,方案随时都有可能公布。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市场对于办法出台的呼声很强烈,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很混乱,另一方面,相关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越来越近,急需厘清市场规则。
私车洗白:报废年限缩短
据业内人士透露,即将发布的《管理办法》对网约车平台、车辆、驾驶员都提出具体要求,网约车平台需要在某地登记,需要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网约车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出租客运,需要取得预约出租汽车的《道路运输证》;驾驶员要取得《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这些内容与征求意见稿并无太大区别。
今年两会上,交通部部长杨传堂曾公开透露,专车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和若干办法已经制定,出台时间希望“越快越好”。
从目前各个网约车平台的经营状况来看,在某地登记取得营运资格并不难,比如滴滴就已经在上海拿到了首张平台运营许可证,Uber也已经在国内拿到了类似的许可。现在的问题是车辆的合法性,目前无论滴滴、uber、易到、神州专车都难以跨过这道监管的槛。
《管理办法》要求“网约车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出租客运”,这一条被认为对于整个网约车业务将有致命的影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网约车平台上的'车辆来源主要有两种,要么是私家车,要么是租赁车辆。《管理办法》出台后,私家车若要参与网约车运营就要变更车辆性质,一旦变成为营运车辆,私家车报废年限就变成八年或更短,这会让很多私家车打退堂鼓。租赁车辆也存在同样问题,比如,神州专车大部分车辆来自神州租车,大部分使用性质
仍是“非营运”,并不具备营运资质。租赁公司的车不等同于营运,更不等于能从事出租客运。一旦将营运性质改变,同样面临报废年限缩短的问题。
三环汽车趋增:平台代为买单“黑车”还是“白车”一直是悬在专车市场上最大的问号,也令专车企业每年都要为此支出数千万元人民币的。
在此轮上海交通大整治中,非法客运被列为十大顽症之一。据统计,从2015年到2016年3月底,上海查处了非法客运案件1918起,其中,神州688起,占比35.87%,位居第一;滴滴520起,占比27.11%,位居第二; 优步331起,占比17.26%,位居第三。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要求专车平台,把好驾驶员和车辆审核关,加强企业自律。
近期,深圳市交通、公安、交警、市场监管、网监等部门约谈滴滴、优步、易到、星星、神州等网约车平台,并首度披露了网约车平台管理存在的几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约车平台对驾驶员招录普遍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市民乘车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网约车交通违法多、交通事故多; 乘客投诉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 出租车驾驶员和企业强烈反映,网约车平台采取补贴、低价等促销手段,妨碍公平竞争。
对于非营运车辆从事客运业务,是主要的处罚模式,而网约车平台几乎全部买单。“只要是在平台上合规注册的车辆一旦被查处,公司都会帮助支付,一般来说,一次大约3万元。”多家网约车平台向实,由于今年以来,各地对非法营运车辆查处较严,也明显增加,一年的总支出往往超过千万元。
IPO难题:存在政策风险
在“黑”与“白”的交界地带生存,并且成长到无法被忽视的地步,这是所有网约车平台的策略。去年下半年,《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就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而意见迟迟没有发布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关系到企业的生死,网约车平台背后的博弈异常激烈。
不过,随着网约车业务的日益扩大,以及资本市场的介入,身份问题将对网约车平台上市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乘客安全也是关系重大,成为越来越拖不起的问题。
滴滴出行战略副总裁朱景士在4月7日透露了新一轮的融资消息,融资金额为15亿美元以上,资本市场对其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美国打车软件Uber在进入中国一年之后,2015年8月对外宣布在中国成立独立公司来负责中国市场业务,并进行独立融资。百度和海航集团宣布20
15年10月投资Uber中国,具体数额不详;在今年1月份新一轮的融资完成后,Uber中国的估值超过80亿美元。
另一家网约车平台神州租车近日成为首家宣布IPO的网约车平台,神州招股说明书一发布,立刻招来了四面八方的质疑,最大疑问就是专车的合法性问题。尽管其在招股说明书中声称,运营模式符合监管方向,不存在政策风险。但上市文件透露,车辆主要来源为港股上市公司神州租车,此举存在政策风险。还有分析人士表示,租赁车辆的使用年限是15年,一旦变成营运车辆,可能导致折旧大幅上升,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业务竞争力。
乘客:网约车还好约吗?
“有了网约车,再不用担心寒冬酷暑还要站在户外,眼巴巴地等出租、抢出租了。”北京30多岁的杨女士几乎每天出行都用网约车,有良好的体验。她关心的是,加强管理后,老百姓网约车会不会受影响?有没有现在这样方便?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怀柔区北沟村委会主任王全认为,网约车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众出行,尤其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点点手机,车就来了。这个市场不应该让出租车垄断。
“网约车出行已成为一个涉及百姓出行的重要民生问题,它有效盘活社会闲置运力,给百姓出行带来巨大便利,受到百姓欢迎。但在行驶安全、保险保障、公平交易等方面要切实加强管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说。
的哥:拉不到活儿怎么办?
“有了网约车之后,‘的哥’竞争压力更大,收入每月少很多,长期这样下去就没法干了。”山东济南出租车司机刘先生向记者吐槽,网约车平台吸引社会资本给乘客及司机补贴,存在不公平市场竞争。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站在统筹的角度,平衡新老业态。
全国人大代表、人社部原副部长王晓初建议,应深化改革,保障出租车服务提供者的权益,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要平衡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份子钱”需要利益平衡等。
专车:门槛会不会抬高?
“网约车必须到县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才能获得相应许可。”上海的刘先生原来是出租车司机,去年加盟了某约车平台成为专车司机,对于网约车的许可管理有些担忧。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表示,假设河北审批了一批车跑到北京来运营,北京的车辆管控措施还有效吗?网约车的管理既要考虑到互联网企业的服务特点,也要考虑到出租汽车区域管理的特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私车:我还能变成专车吗?
“至少分摊了油钱。”家住北京西南三环的张先生,每天开车去东北五环上班,他加入网约车平台成为兼职专车司机,每天顺路捎带几个上班族。张先生尝到了“共享经济”的甜头,同时也担心合不合法,有没有隐患。
“私家车要变成专车,必须改变原有私家车的性质,变成运营车,这就涉及相关运营车的管理,比如报废年限要求等,会制约一部分私家车进入。对网约车司机的资格审查和要求,应该照顾到灵活的就业方式。一部分提供网约车服务的司机实际上是兼职的,将来一旦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就会退出。”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