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开展单独招生、定向培养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1992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已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龙头、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为支柱的“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产业体系,下设襄阳科技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深圳工业园三个园区。
近年来,高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特别是2017年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在高新区正式挂牌以来,高新区在全国157三环汽车家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跃升至第31名,在全国地级市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8名,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亟需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青年高技能人才。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地方)合作,满足高新区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政校行企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鄂教发(2018)1号)文件精神,高新区与我院计划实施政校企行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主要面向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四个专业实施单独招生、定向委托培养政策,定向培养产业亟
需的适应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面向高新区汽车产业开展单独招生、定向培养可行性论证内容如下:
一、定向联合培养的必要性
(一)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人才订制培养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湖北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也是襄阳的龙头产业,作为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经济强市,襄阳是我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汽车工业园)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是跻身“全国十大汽车工业城市”的中国新车城,是湖北省500公里汽车工业走廊的中心,是东风集团轻型商用车、中高档轿车等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总成的主要生产基地,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创新型产业集试点。近几年规模以上汽车企业先后落户襄阳和武汉,推进湖北省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襄阳乃至湖北的汽车产业(整车和零部件)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襄阳现拥有规模以上的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企业500余家,拥有一批包括大型企业。
2011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回归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年规模以上汽车产业实现产值
1338.81亿元。
2017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为2888万辆,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1亿辆,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与消费大国,汽车前后市场人才需求巨大。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历史表明,我国要想成为创品牌、出精品的汽车强国,其中的首要条件是要具备一批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汽车类技术人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中很多重要的工序、产品、岗位以及工种都需要高技术的人才来完成与胜任。然而,我国汽车行业的人才现状是:不仅技术人才队伍在逐年缩减,并且在现有的技术人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适应现代工业需求。
同时,《中国制造2025》则完整描述了未来汽车技术四大发展方向,国家对智能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并规划了四个方向: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也需要大量订制人才。
因此,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型汽车行业人才的订制培养,体现了当今时代的需求,
同时,也可以解决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的问题。
(二)专业发展需要单独招生、定向培养
1、汽检专业发展需要扩大规模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立于2001年,是国家骨干(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建有国家级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和省级“汽车人”创客空间,牵头组建了湖北省汽车工程职教集团,是学校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专业,聘请全国汽车维修专家兼职专业带头人,建成了襄阳市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工作站,累计为襄阳市及周边地区输送了数千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整体招生形式不容乐观,生源结构趋于复杂,汽检专业发展进入瓶颈期,需要在规模上更进一步,因此本次与高新区的合作是本专业发展的契机,在新常态、新形势下参与政校企行的项目,对促进专业发展、扩大专业规模是非常必要的。
2、汽检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本专业先后与国内外知名、省内外一流的企业合作,实施了定向培养。2007年,与汽车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企业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设备,共建了神龙汽车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了定向培养。20109月,教育部・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项目正式落户我院,企业投入220万元设备并将国际标准的课程资源引入学校,有力地提升了汽车专业的实力,目前已为上汽通用定向培养八届毕业生。
2013年美国PPG喷涂培训中心落户我院,引入国际标准,大大提升了镇喷方向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与东风乘用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开设一个定向班,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在以上校企合作成绩的基础上,本专业还有更多的空间可以提升。定向班覆盖率目前不足70队定向企业参与度不够深入,定向培养的定制性没有完全凸显。因此通过与高新区辖区内的汽车相关企业的合作,可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共同实施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实现人才定制、双主体育人的目标。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需要
我校形成了“三会”体制,为校企合作创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构建了由“合作办学理事会、行业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组成的“三会”体制。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是专业与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中紧密型合作企业以协议的形式缔结组成,其职能是在“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二级学院共同领导下对专业进行研究、咨询、指导、服务、质量监控和决策,对专业发展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合作企业的教学和顶岗实习、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兼职教师安排和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等具体合作事宜进行落实与考核,并搭建技术研发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职业教育研究,为专业对接产业并融入产业链搭建桥梁。2014年,由我院牵头成立了“湖北省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有2所本科院校、10所高职、13所中职、8家行业协会、43家汽车制造与服务企业组成。集团成为产教融合发展的平台,变一对一的校企合作为多对多的校企合作,促进校企融合,扩大了合作效益。集团内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扶持中职汽车专业建设,通过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的“三会”体制及“湖北省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平台非常完善,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下一步就需要专业自身与该平台下的具体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高新区单独招生、定向培养的项目,能够更加深入的将专业与企业进行融合。
二、定向联合培养的可行性
(一)襄阳市高新区各企业人才需求量大
湖北省是华中地区制造第一大省,襄阳市是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产业的城市,在襄阳市高新区形成了稳定的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为龙头、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工制造业齐头并进的产业链。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推广,企业产业改革升级,以东风股份、美洋汽车等为代表的汽车龙头企业需要大量储备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急需对现有职工进行的技术技能培训,既提升学历,又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仅以2018年襄阳市高新区发布的实习实训岗位用人需求,汽车相关专业需求近百人有余,实习工资待遇也都在千元以上。需要提档培训的员工,更是多达数百人,所以开展定向培养前景广阔。
(二)汽检专业定向培养经验丰富
汽检专业从2012年到2017年承担了了湖北省单独招生考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未出现任何问题与事故,具备单独招生考试的出题、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从2006年以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已经成功开设了上汽通用定向班、东风乘用车定向班、博世定
向班、三环定向班、旺前定向班、神龙定向班、云康定向班等,在定向培养上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
(≡)汽检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院级教学名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7人,研究生比例4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95%;另有4名教师获得汽车企业铜级技术认证,并且每年有4名教师前往企业参加汽车企业9门课程的新技术培训。本专业负责人主持的《高职汽车专业“定向培养、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参与国家社科一般课题《基于智能制造的高职人才培养要素优化探索与实践》研究,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2014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获得上汽通用校企合作项目第一届教师技能比武全国第二名。在20152016年全省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省级一、二等奖各1项。
聘请兼职教师20余人,其中,特聘全国汽车维修专家校外专业带头人。本专业建有襄阳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全国知名汽车维修教育专家教授牵头,长期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每年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把脉,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为本专业的发展规划和
建设方案进行全面指导;开展专业教育讲座,近距离与专业学生交流,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1、“定向培养,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成熟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按照学校“1233”办学模式,坚持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了“定向培养,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联合组成人才培养方案与双证课程开发团队,把国家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标准、定向企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校企共同承担定向班教学任务,实施专兼双师授课,校企交替教学,校企双重管理,校企共同考核。实施双证毕业,学生在获取国家学历证书的同时,需获取国家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定向企业汽车维修资质认证,获取定向企业技术等级结业证书。
在整个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我们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汽车服务企业技术骨干一起针对每个阶段不同的能力需求,共同开展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校企共同制定人才
培养方案,以汽车前后市场装调维护和维修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襄阳经济发展,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在一体化实训室或生产性车间,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同时精心设计“每年一个大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学生操作、设计、创新与综合应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建成了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并公开出版《汽车转向、行驶和制动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十二五”规划教材)等10余本教材。
2、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