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1、关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国内最早的研究是华中理工大学(现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CIMS—供应链课题组1997年的一次调查,得出目前我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要的标准是产品质量;其次价格、交货提前期,批量柔性和品种多样性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1。之后在1988年,湛述勇和陈荣秋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其他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揭示了中国汽车制造业中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和现状,并对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作出分析[]2。在2000年,马新安在众多的供应商评价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把供应商的选择分为四个阶段:粗筛选、细筛选、精炼和确认、跟踪评价[]3。徐晋和纂振法在2003年通过对影响供应商信息等级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与整合,设计出一个由包括供应商的企业素质、管理创新能力、财务质量、R&D能力、发展前景5个一级指标以及与之相关的14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所构[]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2004年,王旭平和陈傲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环境,分析了影响企业与供应商稳定合作的因素,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信息技术和供应商信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5。近几年,不少学者提出了新理念、新视角的评
价指标体系。在2010年,钱碧波等人提出了适用于敏捷虚拟企业合作伙伴评价选择的指标体系[]6。而现在供应链的研究成为了许多公司的重点,在2011年,曹秀英等提出了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业绩、业务结构、生产能力、质量系统和企业环境[]7。
众所周知国外最早的研究是在1966年,Dickson通过对采购经理和采购代理的调查整理出23条供应商选择准则,并进行了重要性排序。Dickson将各种因素根据重要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非常重要、相当重要、一般重要、稍微重要等,他认为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供应商评价准则[]8。在这之后,大量的学者对供应商选择评价准
则进行了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67年至1990年期间。Weber等人在1991年综述了1967年至1990年供应商领域出现的74篇文献,大多数文章都提及价格、准时交货、质量等准则。按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价格、准时交货、质量这三个准则成了决策的最重要因素。而地理位置、装备能力和管理组织等准则相对于Dickson的排序位次有所上升[]9。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如1974年Lehmann和0’shaughnessy认为影响供应商评选的准则依次为价格、品质、交货期与服务[]10。他们分别于1974年和1982年根据工业产品的属性来调查供应商选择标准的重要性改变,但他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11。在1987年,Caddick和Dale提出把整体历史绩效、质量生产计划与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价格及采购项目等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准则[]1
2。根据Ellram 在1990年所作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制造商在与供应商进行策划合伙性质的合作关系时,除了要考虑如成本、品质、交货期等一般化的量化准则之外,还应该考虑某些如管理相容性、目标一致性、供应商的战略方向等所谓的软性准则[]13。
第二阶段是1990年至今。供应商与买方的合作关系得到重视,原来的评价指标已不适用公司对供应商的评价。Coffin在1997年得出传统的采购决策在供应商选择标准上比较强调单位价格、品质一致性与交货速度,而以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就必须包含更为广阔的评价标准如总成本、品质记录、TQM的认知及实施程度、及时生产交货的能力、财务的稳定性、环境标准等[]14。同年,Barbarosoglu 和Yazgac的研究更进一步证明了这种趋势,他们经过研究后发现,在国内产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冲击下,在选择供应商时的评价指标跟传统产生了些差异,价格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15。在2003年,Lamming认为供应商评价应该是一种双向的评价,是一个有关合作的、各个方面的评价[]16。2008年,毛太田以目前生产制造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选择的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连锁零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问卷调查结果,为连锁零售企业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并为每一个指标体系设计了量化与量度的原则和方法[]17。
神龙汽车2、关于供应商选择方法的研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