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第十条的规定,现将2000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布如下:
环境状况
  200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河流污染仍较严重,大部分河段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类标准;近岸海域东部海水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西部海域海水水质有所下降;城市声环境质量略有改善;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有所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1、大气环境
  根据深圳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2000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优)和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的天数占99%,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天数占47.6%,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51.4%,说明全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仍然良好。全市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4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7微克/立方米;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浓度为9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4微克/立方米。全市降水pH年均值为4.95,比上年下降0.1pH单位;酸雨发生频率为40.2%,比上年上升11.9个百分点;酸雨量占总雨量的比例为44.5%,比上年上升6.9个百分点。
2、地表水环境
  监测结果表明,我市主要饮用水源深圳水库、梅林水库、西丽水库、铁岗水库、石岩水库、清林径水库、赤坳水库水质良好,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98.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市地表水分东江水系、海湾水系和珠江口水系三个水系。东江水系河流10个水质监测断面中,2个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8个断面水质超过V类标准;海湾水系河流5个水质监测断面中,1个断面水质达到I类标准,4个断面水质超过V类标准;珠江口水系河流4个水质监测断面全部超过V类标准。可见,我市大部分河流水质已受到较重污染。与上年相比,除西乡河综合污染指数持平外,深圳河、布吉河、大沙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和坪山河综合污染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石油类和生化需氧量。
3、近岸海域环境
  东部近岸海域水质良好,6个常规海水监测站位除沙头角湾口站位的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大肠菌年均值超过国家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5个站位水质均达到或好于国家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西部近岸海域4个常规海水监测站位水质均超过国家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悬浮物年均值均比上年有所上升。
4、声环境
  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7.0分贝,比上年下降0.1分贝。其中特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7.0分贝,比上年下降0.1分贝;宝安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7.0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龙岗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4分贝,比上年下降0.5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源构成以生活噪声源和交通噪声源为主,分别占49.9%32.9%。城市道路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7分贝,与上年持平。其中特区内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 69.7分贝,宝安中心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9分贝,龙岗中心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5分贝。
5、生态环境
  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70.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6.1%,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为8.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年实有耕地面积4022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0%。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00公顷,全民义务植树33万株。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8255.4公顷,其中有林地79750.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7.4%。特区内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140公顷,比上年增加3.1%,绿化覆盖率为45.0%。全市水土流失面积45.9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36.7%,占全市总面积的2.3%
6、污染物产生及排放
  全市工业企业(指纳入环境统计范围的762家镇以上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下同)排放废气667.2亿标准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5%;排放二氧化硫38427吨,比上年增加32.6%;排放烟尘3258吨,比上年减少4.1%;排放工业粉尘94吨,比上年增加25.3%。二氧化硫、烟尘及工业粉尘排放量均达到国家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73654.4万吨,比上年增加6.4%,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1807万吨,比上年增加26%;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1847.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城市污水处理率为54.0%。全市工业企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3.1万吨,比上年增加29.3%;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2万吨,比上年增加30.7%;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1.9万吨,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率为100%
措施与行动
  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深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面推进环保法制、科技、宣传、投入工作,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1、工业污染防治
  全市工业废气消烟除尘率为98.9%,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废水处理率为99.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8%,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37.6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7.3%,与上年基本持平;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为3.8万吨,处置量为 1.4万吨,危险废物处置率为100%
2、环境监督与管理
  全市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有效巩固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成果。市、区环保部门增加了对重点污染源及敏感地区现场检查频次,加强了节假日、恶劣天气及夜间的突击检查,对220家污染源进行了限期治理,对30家污染严重而又治理无望的企业实行了关闭、停产处理。全年进行重点污染源现场监理 11958次,重点污染行业现场监理4978次,试运转企业现场监理562次,查处夜间违章施工496宗。环保审批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增强了环保审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时效性。全年共进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10821项,比上年增加13.1%;对88项环保重点管理项目进行了"三同时"验收,"三同时"合格执行率为100%。大力开展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全年有2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突出抓好水源保护工作,完成了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的修编并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
实施。加快了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加大了微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推广力度,在宝安、龙岗区参照特区做法开征了城市污水处理费。开展了重点流域、重点区域专项环保执法检查,重点整治了违章养殖,共清理违章养殖场170多处,清理生猪11万头。全面开展了工业燃烧废气的整治工作,对工业废气超标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加强了城市烟尘控制区的管理,对城市建成区内700多台(套)燃烧设施排烟情况进行了复测,复测达标率为100%。加大了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监督力度,全年路(抽)检机动车28002辆,并对其中3284辆尾气超标车辆进行了限期维修治理,机动车尾气达标率为85.8%。继续开展清洁燃料汽车的推广工作,全年新建汽车液化石油气加气站3座,改装汽油和液化石油气双燃料汽车300辆。进一步加大危险废物管理力度,成立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对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实行了危险废物转移六联单管理;建立了35家危险废物产生大户的重点管理档案;开展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资质认证工作;对56家进口废物利用单位进行了风险评价和现场执法检查,查处了3宗废物走私案,遏制了"洋垃圾"进入我市;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对97家镇级以上医院的医疗废物实行了月报制度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继续加强噪声污染控制,开展了第三产业噪声污染专项检查和建筑施工噪声监督检查,全年共核准施工噪声许可证602个,处罚噪声违法行为287宗,使噪声污染投诉比上年下降了1.6%。全年共收到众环境污染投诉 10554宗,
比上年增加8.4%,处理率为100%。全年共承办市人大、市政协环保议案、建议和提案42件,办理率100%
3、环境法制建设
  20003月,《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案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新时期环境执法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深圳经济特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服务业环境管理办法》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市人大审议。市环保局顺利完成了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试点工作,并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和广东省环保局组织的考核验收,为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行政执法监督探索了新路子。全年对污染企业做出行政处罚716宗,其中责令停产停业57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09宗。
4、生态保护与建设
  200012月,中共深圳市委三届二次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定》,把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战略,明确提出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编制完成了《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五"规划》,提出了深圳市"十五"期间生
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指标体系。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建成了滨海大道红树林段噪声隔音屏障,有效保护了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栖息环境;加大了对全市采石场、取土场的整治力度,分批分类对全市的采石场、砖厂进行了整治;深入开展了创建生态示范镇活动,龙岗区大鹏镇荣?"广东省生态示范镇"称号。
5、环保科技与监测
  加强了环保科研和信息化建设,完成了"深圳市污染行业布局研究"等一批环保科研项目的研究,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环保信访处理系统和环保网站,促进了环保政务公开和办事效率的提高。加大了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测的力度,全年共取得监测数据177422 个,其中空气环境与污染源废气监测数据69885个,水环境与污染源废水监测数据94339个,声环境监测数据11140个,其它监测数据2058个。 2000年,深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的评审,完成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扩建。
6、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了重要水源保护区的污水截排工程建设,完成了沙湾清水隧道工程初步设计和石岩排污第四期工程,深圳水库污水截排一期工程、西丽水库东北线污水截排工程和石岩排污支管网改造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加大了河流污染治理步伐,组织开展了福田河、新洲河污染治理工程和深圳河治理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了观澜河治理应急工程主体工程的建设。加强了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开展了固戍污水处理厂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龙岗大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污水管网铺设,加快了盐田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罗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观澜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坑梓龙田污水处理厂、横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坑梓沙田人工湿地的建设。完成了宝安老虎坑垃圾焚烧厂前期准备工作,市工业废物处理基地及安全填埋场(二期)工程和盐田垃圾焚烧厂已动工建设。
7、环境保护投资
  2000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为30.68亿元,比上年增加15.3%,环境保护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1.84%,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22.04亿元,工业污染源防治投资为3.68亿元,城市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投资为3.45亿元,环境管理服务投资为1.51亿元。
8、环境宣传教育
  环境宣传教育社会化进一步深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了"深、港、澳、穗、珠'清新空气,你我共享'"联合大行动,举办了以"汽车尾气污染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环保政协论坛、以"妇女与环境"为主题的环境教育讲座、首届"百万市民环保艺术作品大赛"以及图文(物)并茂的环境教育展览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宣传氛围。"社区环境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评选出华山村等9"环境文明小区",新增了梅林一村等22个创建社区。广场环境文化正在兴起,举行了21场环保文艺晚会,观众达20深圳汽车论坛余万人。以"鹏城环保世纪行"为龙头的环境新闻宣传报道更加深入,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在各类媒体刊播环保稿件900余篇(条),发放环保宣传品约20万份。环保教育深入发展。编辑出版了《公民环保行为规范(企业法人版)》,在全市开展了创建"绿学校(幼儿园)"活动,环境教育基地工作逐步完善,在巩固现有的6个环境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了以"环境科普知识"为主题的宝安环境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