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蝶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2018年第32期
摘要: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发展有助于实现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对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汽车及零配件产业是常州市重点发展的领头羊产业,产业集已初具雏形。文章基于对常州汽车产业集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常州汽车产业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对如何推动常州汽车产业集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集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发展,将其纳入常州十大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予以大力支持。201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常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更是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未来引领常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领头羊产业,常州市计划在2020年实现两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汽车产
业资本密集、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实施集发展战略是培育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积累,常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已经初步建成,集发展雏形已现。当前,国内外汽车产业面临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机,常州市应加快实施汽车产业集发展战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尽早实现突破式发展目标,在未来汽车产业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集现状
常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增加、产业链条趋于完善、产业集形态初现。
1.1 产业规模
常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扎实,但总体规模在江苏省占比偏小,2013—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六(见表1)。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委“重大项目推进年”工作的开展,汽车产业发展增速较快,近3年年均增长率排名全省第三。
1.2 产业结构
2014年,常州市规模以上汽车产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绝对优势,但创造工业总产值和利税与三资企业相比稍显弱势(见表2)。
1.3 产业集
截至2016年8月,已有整车生产资质企业4家,专用车生产资质企业5 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66家,汽车研究院3 家,研发机构82 家。2016 年上半年,汽车及零部件实现产值407.9 亿元,同比增长30.9%,增幅位居全市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链”之首。初步形成4 个产业集聚区:武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新北区新能源车辆产业园、孟河汽摩配件产业集聚区,金坛汽车科技产业园,其中孟河汽摩配件产业集聚区在2014 年被认定为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
2 集发展优势
近年来,常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增速较快,集发展优势凸显。
2.1 区位优势突出
常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强,投资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与上汽(南汽)产品配套半径短,采购和运营成本较低,区位优势突出。
2.2 产业基础好
民营企业是常州市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传统产业,产业基础较好,已拥有多家整车及改装车生产企业,形成了覆盖汽车发动机、制动系统、电气仪表系统、空调系统以及车身附件的完整配套体系。
2.3 整车——城市新名片
通过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引进了众泰、北汽新能源、车和家等整车生产企业来常落户,实现了常州整车圆梦。整车行业带动作用强,集聚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企业来常落户,未来将继续引领常州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
2.4 人才储备好
通过实施国家千人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以及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计划、龙城英才计划等系列措施,集聚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落地常州。实施十大产业人才集聚行动、名校优才引进计划等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常州科教城是远近闻名的产业工人输出基地,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技术工人。
3 集发展存在问题
常州市汽车产业集已初步形成,但与江苏省内、外兄弟城市成熟汽车产业集相比,集集聚效应
尚未充分体现,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3.1 产业规模小、集效应尚未体现
常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总体规模在全省占比偏小,2013—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六,苏南经济示范区位优势未完全体现。整车企业近年来新落户常州市,尚未实现量产,行业带动作用未充分发挥;零部件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缺少优势突出、特鲜明的高附加值产品,集影响力和发展效应较弱。
3.2 空间集初现,协作程度差
武进、新北、金坛3个汽车产业园区均未形成以整车为核心的产业链价值体系,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协作能力不强,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缺少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零部件龙头企业,企业之间关联度低、专业协作不强,无法形成有效资源共享。
3.3 产业集中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
民营企业占比较大,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多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总成比重低。缺少专业技术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研发活动主要依赖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
常州 汽车 企业品牌建设意识薄弱,自主品牌较少。
3.4 服务体系不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弱
缺少专业的汽车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汽车产业协会初建,尚未充分发挥沟通桥梁作用;产业链服务配套不完善,汽车研究开发、汽车信息服务、汽车金融、汽车物流仓储等功能有待开发。
4 集发展对策建议
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发展是提高常州市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4.1 实施集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应加强软环境建设。一要加快实施集发展战略,制定常州市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集发展规划,实施政策聚焦,明确集发展目标和重点,包括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产业链建设项目、技术创新需求、人才发展目标、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等。设立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整车项目、关键零部件总成项目,以及其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引导产业快速发展。二要完善政策体系,各部委办局、园区针对汽车产业,制定土地规划、税收优惠、人才激励、创新支持等工作细则,针对新进投资项目开通“绿服务通道”落实支持政策。三要强化
组织领导和跟踪服务。建立重大项目领导负责制和跟踪服务机制,组织各职能部门定期会商,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硬环境建设。完善汽车产业园区发展环境,改善道路、交通、通信等城市公用设施和园区内供电、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优美整洁的人居环境[1]。
4.2 实施人才工程,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人才建设任重道远,多措并举建设完善汽车产业人才队伍。
一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常州市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建议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兼顾企业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建议对汽车产业链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项目、研发平台建设等所需人才予以侧重,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重。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引进支持政策。加强对引才成效的考核,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确保引才质量[2]。
二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科技企业家培训力度,在全市推广金坛“企业联系大学”模式,由政府、社会团体及高校携手联合持续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培养具有较好职业素养、较强市场运作能力、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家队伍。鼓励企业培养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扩大常州市杰出创新人才云计划项目支持范围和力度,对全职在企业开展创新、创优工作的中青年技术人才予以支持。发挥常州科教城职业
教育优势,鼓励在常高校与企业联合定向培养技术工人,给予政策奖励,打造一支与现代化汽车产业相适应的技术工人队伍。三要完善汽车产业决策专家队伍建设。组织省内外汽车产业领域专家、管理专家和企业家组成常州市汽车产业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参与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参加人才引进培育和科技创新项目评估,指导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运营管理等。
4.3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集协同创新能力产业集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其中龙头企业起着引领和带动作用。建议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激励龙头企业与集内零部件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可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单列汽车产业集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着重对以下4类项目进行资金支持:一是协同合作项目。鼓励整车及零配件龙头企业共享生产及检测设备;共同开发新工艺;共建、共享销售渠道;鼓励龙头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辅导和培训。二是协同创新项目。鼓励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整车或零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发展联盟,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三是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外界智力资源,开展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活动。四是研发平台建设项目。扶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鼓励在常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设汽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服务平台等[3]。
4.4 发展中介机构,完善全产业服务链
中介组织是产业集发展不可缺少的服务纽带。充分发挥常州市汽车产业协会功能,对外加强宣传交
流,对内开展技术交流研讨、人才教育培训、中介服务对接等活动;引进国内外知名汽车中介来常设立分支机构,提供检测认证、共性技术研究、政策咨询、行业对接等专业性高端服务;成立汽车整车及零配件专业交易市场,促进产品批发零售业务发展;发展汽车金融服务,推进汽车生产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对接合作;促进汽车销售、售后服务和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发展。
4.5 建设综合性信息平台,集成服务资源
建设全市汽车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发挥“内联外引”功能。对内推动政府、中介机构、企业三方交流互动,平台可提供三大服务功能:一是公益服务,提供产业发展政策、科技数据共享、科技文献传递、大型设备协作、技术成果备案、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投融资等服务。二是业务资源服务,包括产品创新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协同供应链管理、商务交流、成果展示、汽车物流、法律援助、会计服务、融资担保等。三是信息化推送,定期发布行业发展政策,国内外发展动态、地方产业现状等信息。对外发挥招商引资、宣传推介作用。引导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来常投资,引导产业链建设项目、关键零部件总成项目落地,推动市外企业来常开展技术对接、市场对接活动。
4.6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集知名度
企业竞争既是产品竞争更是品牌竞争。提高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常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品牌,鼓励企业申报中国名牌和中国著名品牌等商标。加大集对外宣传力度,定期举办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高层论
坛和展会,积极围绕国内整车企业和大型国际采购企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配套和推介活动,加强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的对接,促进汽车产品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常州市汽车产业集品牌国内外影响力。
4.7 支持民营企业,壮大特经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