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编者按 本刊从2013年起,开设新的栏目专家访谈,旨在通过对为我国超声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专家的专访,向
a3两厢读者讲述我国超声领域的发展历程,从中学习前辈们的专业和敬业精神,激励超声界年轻一代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
中国超声医学的开拓者周永昌教
本刊编辑部
  专家简介:周永昌,男,1922年11月生于上海,是我国超声领域的杰出专家,中国超声医学创始人之一。1949年毕业于同德医学院。1958年以泌尿外科医师的身份涉足超声领域,1960年组建超声医学研究室任副主任,兼上海市医用超声研究小组秘书,协助朱瑞镛院长进行了许多创新性和富有成效的工作。自1960年开始举办全国超声诊断学习班,将超声诊断技术推向全国,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1963年筹建上海医学会超声诊断学组并任组长。现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名誉主任、主任医师、终身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历任枟应用声学枠等杂志编委、副主编,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应用声学学会
副理事长,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周永昌教授在腹部尤其泌尿系统超声诊断领域学术造诣精深,同时在介入性超声诊断方面亦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发表学术论文枟超声在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枠(1964)、枟动态聚焦超声成像对醛固酮瘤的定位诊断枠(1983)等;组织和参加编写我国第一部超声诊断专著枟超声诊断学枠,主编的枟超声医学枠是国内超声诊断医学的权威著作,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至今已出版第5版。曾获多项市、部级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988年获得世界超声医学与生物学联合会(WFUMB)和美国超声医学会(AIUM)在华盛顿举办的国际超声医学会议颁发的“先驱工作者奖”,1998年获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颁发的“医学超声先驱”奖。
  DOI: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3.01.03
通讯作者:潘雪,100710北京,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辑部,Email:panxue@cma.org.cn
  在周永昌教授90华诞之际,本刊编辑赴上海参加周教授的寿诞庆典,并采访了周教授。已届耄耋之年的周教授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思路清晰。采访过程中周教授对几十年前的事情记忆犹新,关键情节和细微末节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以下是本刊编辑部对采访内容的整理。
本刊编辑部:作为超声医学创始人之一,请您谈谈我国超声医学从无到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宝马网
周教授:我国超声事业始于50年代,较欧美、日诸国起步稍晚。“”时期,我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适先生在杂志上看到国外有应用工业超声探伤仪诊断眼部疾病的报道,并在南京路看到
有国产工业探伤仪出售,就建议朱瑞镛院长设法取
得该仪器来做试验。
1958年9月,在朱瑞镛院长的支持下,从江南造船厂借来一台工业用超声探伤仪(A型超声)试用于临床。我院成立了超声研究小组,当时安适、朱世亮等均是小组成员。朱瑞镛院长认为进一步开
展工作必须与临床医师相结合,于是我(时任泌尿科高级医师)加入研究团队。我们先用超声探索四肢软组织和骨骼,后用于肝、胆、肾、乳腺等250例肿瘤的探测比较,并对工业探伤仪的探头进行改进,1958年底正式宣告超声波探测癌肿获得成功,从而揭开中国超声诊断的历史序幕。
在上海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1959年4月成立了上海市超声波诊断应用研究小组。由朱瑞镛院长任组长,我任研究小组秘书。小组组织框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领导层面,由各医院领导组成,任务
是制订研究方向和协调关系;二是技术层面,分为超声诊断组和仪器组,诊断组每周碰头一次,交流经验,并请吴绳武工程师讲课;仪器组接受领导组和诊断组提出的要求,研制和改进诊断仪。小组最初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新华医院、仁济医院,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以及江南造船厂和国营精密医疗器械厂5院2厂组成;后扩大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华山医院),第二军医大学及宇宙医用仪器厂。1960年3月上海研制成功我国首台ABP超声波显像诊断仪。1960年,我国第一篇超声医学诊断系统性论文枟超声波临床诊断应用的初步报告枠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
1959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超声学术会议于武汉宜昌洪山宾馆召开。该次会议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各地代表纷纷来上海相关医院参观,接待工作应接不暇,于是我们产生了
办学习班的想法。从1960年开始,我们正式办班,面向全国招生,各地的学生越来越多,到第四期有50余人,有年轻的医师,也有年纪稍大的医师。由此,超声事业向全国推广开来。
本刊编辑部:从工业超声仪器到医用超声诊断仪,中间要攻克哪些技术难关?
周教授:江南造船厂的探伤仪(江南Ⅰ型)探头是钢制外壳,在钛酸钡压电晶片的表面盖有一层钢片外壳,与人体皮肤接触,耦合不良,诊断效果受影响,超声波不容易穿透进入人体。后经江南造船厂改进,制成塑料外壳,压电晶片表面改为环氧树脂涂层,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工业探伤仪的波形高低、宽窄及多少满足不了人体诊断的要求,尤其是每台仪器的波型不统一,影响交流,也影响各脏器正常、异常及各种疾病波型的制定,因此诊断仪的波型统一研究就被提出来了。我院超声研究室仪器组陈艺生老师等从制作诊断仪的元件选用着手,直到组装各部工艺的细心研究,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有了结果,研制成了波型一致的A型诊断仪,做到了波型一致和敏感度一致,以后推广给汕头超声仪器厂生产。
hennessey本刊编辑部:枟超声诊断学枠是我国第一部超声医学诊断论著,您组织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周教授:1960年我们开始办学习班,必然要编写讲义。在讲义的基础上,由安适、汪道新、朱世亮、沈福特、安世源、周永昌、陈艺生、陈志蘅、周郅隆、俞国瑞、徐智章11人编写枟超声诊断学枠,以上海市超声医学研究组名义于1961年7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上海发行
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这是我国第一本超声诊断专著。本书第一版印刷5次,共14000本。前2次印刷为内部发行,后3次为公开发行。
本刊编辑部:您第一次走出国门是什么时候?与国外相比,当时我国的超声发展水平如何?与当年相比,我国的超声发展水平在世界处于何种地位?
周教授:我国超声诊断的研究稍晚于国外,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耽误了10年。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带来一台实时超声诊断仪,作现场演示时,大家眼前为之一亮,因为国内还只有静态的B型超声诊断仪。1982年受上海市卫生局委派到日本考察超声仪器时,看到有合适的新型号超声仪意欲引进时,对方却说日本仪器要在本国销售满100台后才能出口,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不开发自己的仪器,永远要跟在国外后面走。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超声医学诊断受益人最多、装机量最大的国家。超声检查价格便宜,国内超声做得多,所以超声医师特别多。我们的病例比国外多,但是现在国产仪器还是没有国外发展得快。
本刊编辑部:您认为在当代,作为一个好的超声医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周教授:两个方面,一是品德方面,二是学术方面。在品德方面,要为患者着想,不能为了写论文的
需要,要患者查这查那,要患者为你服务。在学术上不能弄虚作假,胡乱增加病例数或剽窃他人著作;在医学之外,还应学一些理工科知识,理工医结合才有利于超声医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斯巴鲁森林人缺点
2010款思域20世纪80年代初,我招了研究生,我想我的学生应该学习一些理工方面的知识。我第一个研究生(朱尚勇)就要他选修上海交通大学王鸿章先生的声学基础。一年下来,这门课很多公式的推导对医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朱尚勇还是考及格了。当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没有合适的声学课,因此我就与复旦大学的王威琪先生商量,请他开一门课让我的研究生去上课。我的研究生跨校去上课,同样要考试,给学分。这样我以后几届研究生就一直去复旦大学上课,在这个班听课的学生当然有王威琪院士自己的研究生,还有其他不少医院的医师和医学生,共办了7期,王院士就把这个班称为“黄浦声校”。
我看到有些超声诊断报告写到“看到什么东
西”,描写“点状高回声……无回声区……”,但是没写“患者究竟什么病”,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超声医师对临床各科要有基本的了解,以后专门做妇产超声、泌尿超声或普外超声的话,对妇产、泌尿或普外科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作出的判断比较准确,也比较迅速。有一位妇产科超声教授对我说,患者来了他先“视触叩听”,询问患者的病史,然后进行超声检查,马上报告就出来了。所以说,单纯通过超声声像图区分肿块的良恶性比较费时间,如果超声医师有临床知识和经验,超声检查后很快报告就出来了。临床医师看到报告后,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作出诊断。
本刊编辑部:目前往往是临床医师开检查单,超声医师进行检查,并不太清楚患者的临床情况,您觉得在超声检查时如何弥补这些呢?
周教授:我觉得超声医师应该在检查前或在检查时要向病人了解一些临床病情,以弥补超声检查与临床脱节的缺点。
本刊编辑部:您认为超声的发展前景如何?
周教授:因为CT等相关仪器越来越先进、价格越来越便宜,在某些方面CT、磁共振可能会取代超声,但在有些方面超声是不能被取代的,如心脏、产科方面。因为超声无辐射、无创或微创、灵活实时,可以多次复查,但CT不宜多次复查。对深部组织和脏器,超声分辨率不如CT或磁共振,但对浅表组织,高频超声显示清晰,如对甲状腺、乳腺和浅表神经、肌肉、细小部位的诊断,超声更有优势。
本刊编辑部:非常感谢周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寿诞快乐、春辉永绽!
志谢 感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胡兵教授、王燕教授、魏聪医师等在资料收集和整理中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
(收稿日期:2012-11-15)
丰田公司简介(本文编辑:潘雪)
  本刊编辑部.中国超声医学的开拓者周永昌教授[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