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深圳交通的发展
名牌车标志
调查报告
中国的交通变迁,很难用一个词语、一句话来概括。即使在首都北京,放眼望去,你还可以看到人们依然骑着自行车铃铛而过,虽然不再是凤凰、永久这些30年前的流行货;在任何一个农村,你都可以看到最古老的牛车、马车,同时也有几辆名牌轿车一路疾驰。
在山区人民翻越一座大山的时间里,北京的某个老板也许已经飞到了上海、纽约;在民工们挤在火车里盼望回家见到妻儿老小的时候,深圳和香港之间的旅客也在排队过关。
这就是中国,辽阔的领土上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也有难以改变的东西。回顾30年,我们能在各种交通工具的变化上看到时代的进步,也可以看到国人的财富观和生活观中某些未曾改变的信仰。
行者无疆。中国的触角在向世界延伸,普通人的生活却始终朝向自我,实实在在的幸福,才是时代变迁中最坚固的堡垒。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交通是真的基本靠走的阶段。如果去哪里首要的是计划好路程,有多远,是咋样的路,天气好不好,一天步行加上办事的时间,是否可以往返,这是必需考虑的。那是一个可以发挥和开发人类潜力的年代,人一天真的可以徒步走很远。印记中,总有当时称为不太守“规矩”出去发财的人,穿着
千层底,背上干粮和水,天天奔走在乡间和城镇之间。七十年代的三大件,指的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当时这是一个普通家庭所追求的目标。如果一个年轻人在结婚成立家庭时就拥有了这三大件,那肯定是有良好的家庭后盾。一个未婚青年,能带着上海手表,骑着永久自行车,也是挺牛的。
“除了摩托车、彩电、洗衣机,冰箱、音响、空调也是常见的嫁妆。”李先生则认为,90年代,许多家庭里已不再只有“三大件”,而是很多件了。是彩电、洗衣机、冰箱?还是摩托车、音响、空调?“三大件”应当属谁?随着各种家电的不断出现,“三大件”的概念变得愈加模糊。
今天,要再给“三大件”定义,应该是车子、房子和票子。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这样的“三大件”在今天的婚嫁中似乎又成了陪嫁的必需品。
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30年前,大家总是这样描述当时的交通状况:“开门就是坡(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坡,啥时有大路,修到咱这坡?”30年后,条条宽敞的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大家不再为出行难,为农产品运不出山而发愁了。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年。本专题将从公路、航空、水运等方面展示交通30年的蜕变。
这次调查报告得以完成,要感谢多方人士的配合与帮助。
一.调查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国交通事业迅速发发展
1. 我国公路建设规模快速增长。30年来,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由89万公里增长到358万公里,增长3倍多;我国公路建设年投资规模由1978年的4.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6490亿元,提前13年实现了总长35000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的基本贯通。
2.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从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到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4000公里,稳居世界第二。
3. 农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公路只有59万公里,到2007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13万公里。已有99.O%的乡镇和88.2%的建制村通了公路。
4. 桥隧建设举世瞩目。我国相继建成一批深水基础、大跨径、施工难度高的大桥或特大桥。2007年,又有两座世界一流的桥梁建成通车,一座是36公里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一座是世界上首座跨径超过1000米的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这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已由
桥梁大国步入桥梁强国。在隧道建设方面,我国相继建成了中梁山、六盘山等一批(特)长隧道。2008年,总长18公里秦岭终南山隧道建成,是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
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国交通事业发展三部曲
前奏:30年前,城里的上班族们骑着彩单调的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数量不多的公交车,每遇风雨天
常常人满为患。拥有一辆私家轿车代步,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交通工具已是花样繁多:在繁华都市,知名品牌轿车会不经意间从人们身边招摇而过,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回首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品出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品出了今日改革开放成果的甘甜。
骑自行车就像开奔驰
“30年前,街上的汽车很少,自行车还是家庭主要交通工具,人们为了坐公交车经常要走现在的两三站地。去一个远些的地方经常要倒两三次车。飞机更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见识到,更别说乘坐了。”谈起交通工具的变化,61岁的个体户李云生依然感慨不已。
上个世纪70年代,李云生参加工作后,最想要的就是一辆自行车。当时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地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车。当时购买自行车都得凭票,每年一个单位最多能分到十几张购车票,能有幸分到票的人自然不多。“那时候如果家里能拥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是令人羡慕的。”李云生告诉记者,当时大伙儿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一般人对汽车是没有概念的,买车?那时连做梦都不敢想。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其中牌子最响的是永久和凤凰牌。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的感觉,尤其是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皇冠一样。
序曲:
拥有摩托车感觉很富足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了人们的新宠。那时,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无疑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当时太扎眼了,我是乐山第一代玩摩托车的人。”李云生告诉记者,1980年,他托广州的朋友花1900多元买了一台免税的铃木牌50CC摩托车。“那时骑摩托车,比现在开奔驰、宝马感觉还要好。”李云生笑着说,那时候我觉得生活很富足,现在看起来总觉得自己也太容易满足了。从摩托车开始,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被大大改变了。1980年后,摩托车开始逐步进入家庭,这是私家车走进百姓生活的序曲。
高潮:
来势如潮的私家车
如今,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正被新的变化所取代,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乐山大街小巷明显增多的公交车,方便了百姓的出行。更大的变化则是私家车的逐年增多,让老百姓的生活“安”上了车轮。据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底,乐山的私家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43480台,而目前私家车保有量仍在以飞快的速度增
长着,其中私人购车正成为生力军。
在中心城区某家眼镜行做生意的陈凌军就是其中的一位“有车族”,今年刚26岁的他在两年时间里已经换了三台车了,并且拥有一家自己的洗车场。陈凌军现在开的是一辆海马海福星,这辆车是他在今年4月份花6万元买下的新车。而车刚一到手,他又花了1万多元对爱车进行了改装。尾翼、包围、轮毂、引擎盖……白的小轿车摇身一变充满了赛车动感。“我坐过的第一辆轿车是我父亲单位的。”由于年纪太小,他已经不记得最早坐过什么车型了。不过,陈凌军清楚地记得他父亲曾经告诉过他:他后来偶尔能坐上的那辆轿车是用600斤猪肉换回来的。到现在为止,他对此记忆犹新。就是因为父亲说的“600斤猪肉”这一句话,小小年纪的他直接明了地理解了轿车的珍贵性。因为,他当时最大的梦想是“能有丁点肉吃就好了”。“而现在汽车已经悄悄地走进了平常百姓的普通生活,汽车再也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陈凌军认为,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道路交通条件改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消费环境日渐成熟,是私家车越来越热的主因。“现在我不用挤公交车,周末还可以带着女朋友出去兜风,出行真是方便多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深圳的交通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对市民的生活起着重大的积极影响,这突出表现在公车线路的扩大化、优质化、服务的完善以及票价的下降等,另外地铁的兴起更加方便了市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市民在问卷中提出深圳交通应该进行改善的建议以及问题,比如地铁票价太高、部分地区公车线路不够普及以及班次太少等,这在一方面说明了市民们对深圳交通的关切,也同时给深圳交通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从一九七九年改革开放以来,不知不觉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这三十年来,大街小巷从
冷冷清清变成了热闹非凡;道路从小土路变成了大马路;房屋从破破烂烂变成了高楼大厦……总之,自从有了改革开放,深圳可以说是从贫穷到富裕,我们的国家也将会更加富强!
我相信,在深圳未来的交通道路上,必定会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