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TEGIC FORUM
09
摘 要:2020年是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关键一年,占全球碳排放总量一半以上的经济体都宣布了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能源行业清洁低碳转型加速,数字化和人才是企业实现碳中和的基础;能源低碳化的路径已经确定,但仍需要克服规模、成本、技术和公平等障碍;中、美、欧需要合作应对挑战,在抗击疫情、重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合作及稳定中东等方面寻求共同利益;绿金融助力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将成为支持能源企业绿转型的重要融资手段。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能源需求恢复以及新能源发展的引领者;“十四五”是中国能源领域至关重要的5年规划期,石油消费有望达峰,天然气仍处于快速发展窗口期。石油公司面临关键抉择,一方面是油气领域上游投资下降超30%,多家欧洲石油公司明确转型为综合能源公司,另一方面是氢能和新能源在成本和技术上仍需要跨越商业化的门槛。对中国能源企业来说,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拓展节能低碳、多能互补的业务链是理性选择。
关键词:碳中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氢能;智能化;石油公司
Abstract :2020 was destined to be an extraordinary year since economie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half of global carbon emissions announced a goal of being carbon neutrality by mid-century. The energy industry accelerated clean and low-carbon of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foundations of digitalization and tal
ent for companies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The path to energy low-carbon has been identified but still need to overcome problems of scale, cost, technology and equity.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need to work together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and seek common interests in fighting the pandemic, restarting the economy,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cooperating in energy areas and stabilizing the Middle East. Green finance, an important financing to support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enterprises, will help economic recovery after the pandemic. China will be a leader in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energy demand recovery, and new energy developmen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is a crucial five-year planning period for China’s energy sector considering that oil consumption is expected to peak and natural gas is still in a window of rapid development. Oil companies are faced with choices. On the one hand, upstream investment in the oil and gas field has dropped by more than 30%, and many European oil companies have clearly transformed into integrated energy companies. On the other hand, hydrogen energy and new energy still need to cross the threshold of commercialization in terms of cost and technology. For Chinese energy enterprises, it is a rational choice to expand the energy-saving, low-carbon and multi energy complementary business chain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their main businesses.
Key words :carbon neutrality; energy structure; low-carbon transition; hydrogen energy; intellectualization; oil company
能源行业的转折点:迈向碳中和
——“2021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张鹏程,陈嘉茹,兰孟彤,石卫,吴谋远(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Turning point of energy industry: heading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
—Reviews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Executive Summit 2021
ZHANG Pengcheng, CHEN Jiaru, LAN Mengtong, SHI Wei, WU Mouyuan (CNPC Economics &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2020年12月10日,由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与埃信华迈(IHS Markit)公司共同举办的“2021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石油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焦方正参加会议并代表集团公司致辞。埃信华迈集团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欧盟驻华大使郁白、国际能源论坛(IEF)秘书长约瑟夫•麦克莫尼格、国务院参事徐锭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副院长李绍先、中央财经大学绿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等业界翘楚参加,25位发言嘉宾分别在北京主会场,以及华盛顿、伦敦、墨西哥城、珀斯、利雅得、新加坡等地连线参加了研讨。本届论坛以“合作与创新:多变世界下的能源行业”为主题,希望在全球矛盾更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世界经济、能源转型日渐紧迫的特殊时期,深入探讨
行业变化与机遇,寻求行业合作与创新,并对未来5年行业前景与挑战进行分析研判。由于疫情的原因,论坛首次进行了网络全球直播,现场参会超过300人,线上观看总人数超过1万人。新华社等30余家国内外媒体对论坛进行了报道。
1 国际形势及未来能源图景
2020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人类文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确诊人数超过8000万,经济陷入深度衰退,部分地区社会分化和矛盾日益凸显,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分销网络受到严重冲击,面临新一轮大重组和大调整,世界进入秩序重构和全球化再平衡时期。2020年也是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关键一年。中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多家欧洲石油公司明确转型为综合能源公司。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起的能源转型浪潮不同,这次各国和各企业都将《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作为政策及战略制定的约束条件,确定了低碳化的长期发展路径,向脱碳目标迈进。1.1 能源行业清洁低碳转型加速,数字化和人才
是企业实现碳中和的基础
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焦方正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在深刻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同时,对能源行业影响巨大,并呈现出明显的四个特点。
一是碳排放成为能源发展的约束目标。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发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提出明确的“净零”碳排放的目标。在2020年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之后,全球一半以上的碳排放都将在2060年之前实现中和。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众多国家和企业作为世界公民的首要考量,并成为政策和战略制定的前提条件。
二是清洁低碳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的转型方向。疫情带来的石油消费萎缩、投资下跌、价格低迷,特别是对传统用能方式的转变使不少机构和企业做出了石油消费已经达峰的判断。大力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成为国际油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从传统的国际石油公司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已成为越来越多石油公司的共识。
三是数字化成为企业提升效率的必然选择。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油气行业数字化升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远程办公日益普遍,将对能源行业带来深远影响。各大能源公司均将数字化作为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提升运营效率的必然选择。
四是人才成为能源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是能源行业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条件,能源公司从“资源为王”向“技术为王”的转变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源转型也对人才提出了全新的期待。石油行业需要坚定创新发展、绿转型的信心,吸引人才进入油气行业,也要在内部挖掘培养人才,增加人才创新创效的活力。
1.2 能源低碳化的路径已经确定,但仍需要克服
规模、成本、技术和公平等障碍
埃信华迈集团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认为,虽然
10
TRATEGIC FORUM
11
电动车改装论坛丹尼尔•耶金认为,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近两年出现了脱钩的态势,目前首要问题是把关系恢复到数年前的正常状态,这不仅对两国发展有利,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非常重要,中美合作是世界经济恢复的关键因素。应对气候变化是两国关系恢复的一大机遇,双方可以在气候领域展开合作,为《巴黎协定》做出贡献。同时,美国已成为最大的油气生产国,两国在能源贸易方面合作空间广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副院长李绍先认为,传统能源在近期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中东地区是主要的油气产地,事关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因此中东的稳定发展符合各大国的利益。中东地区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逐步崩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乱局,各国应开展合作,以谈判的方式重新签订伊核协议。同时,“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应成为各国的共同利益。
1.4 绿金融助力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将成为支
持能源企业绿转型的重要融资手段中央财经大学绿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指出,欧洲国家、美国、中国等大国的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在疫情过后要实现经济绿复苏。“绿复苏”是一个双赢的战略,通过为人类营造更加清洁的空气、生活用水,有效地管理废物排放以及增强生物多样性,可减轻疫情对社区的影响,同时兼具推动经济、创造就业和减少社会不平等。现阶段,绿复苏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绿金融来撬动。绿金融可通过鼓励绿投资,抑制污染性投资,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绿低碳领域,优化资源配置。绿金融持续加大对绿领域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投入,并以金融力量倒逼绿技术创新,可引导形成对未来风险的预警,特别是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前瞻性关注,从政策角度减少金融逐利性对绿金融发展的影响。同时,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开始减少和限制对传统能源项目的融资支持,很多项目都需要通过所谓的“绿审批”,因此不少能源公司正在通过绿金融助力转型发展。
各国已经做出承诺,但能源转型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目前可再生能源规模较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仅为11%,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仍将是能源结构中的主力。虽然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了4.2%,但埃信华迈预计2021年底需求将回到2019年的水平,而且继续增长至2030年左右才能达峰,天然气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而且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结合后也可实现低碳化,传统油气行业仍需保持投资强度。二是风电、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还需要继续降低成本。
一方面要依靠优化供应链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要依靠技术创新突破商业化应用的瓶颈,特别是在碳捕集和氢能方面的技术还处在探索期。三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尚未享有平等获取能源的权利,还在大量使用柴薪等生物质能源。如果不能让他们用上清洁低碳能源,其他国家即使实现了各自的碳中和承诺,也不足以扭转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约瑟夫•麦克莫尼格建议,为了实现远期“净零”碳排放目标,一方面要促进油气行业的投资,保障中长期市场稳定,另一方面要大规模部署新技术,通过改进设计、优化供应链和数字化应用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更大的效用。同时还要使数据更加透明,有利于政府、投资者、交易商做出正确的决策。
1.3 中、美、欧需要合作应对挑战,在抗击疫
情、重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合作及稳定中东等方面寻求共同利益
欧盟驻华大使郁白认为,中、美、欧需要停止关于脱钩的讨论,希望美国重新回到原有的国际框架内。一是期待三方重新制定世界贸易组织(WTO )规则,拒绝政治霸凌,重建贸易秩序;二是希望美国重新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三方携手抗疫、研制疫苗;三是希望美国回到人权理事会;四是希望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12
伏+储能”在10年内将成为最经济的人类主力能源。目前中国人均电力装机容量是1300千瓦,相对发达国家超过6000千瓦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储能”的方式实现。随着技术进步,新能源将以成本优势促使煤炭、石油加速退出。“风电、光伏+储能”将成为未来中国的“新煤炭”,“电池+氢燃料”将成为“新石油”,“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将成为更灵活的“新电网”,为实现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提供条件。
2.3 “十四五”是中国能源领域至关重要的5年
规划期,石油消费有望达峰,天然气仍处于快速发展窗口期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认为,“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能源消费增量的结构转换期,在此之后新增能源需求全部由清洁能源满足;同时多个峰值出现或临近,例如煤炭已进入峰值平台期(见图1),石油、化石能源、碳排放在2025年前后达峰或临近达峰。受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能转换、能效水平提高以及燃料替代加快的影响,未来5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从“十三五”时期的年均4.1%降至2%,“十四五”期末消费量达到7.5亿吨(见图2),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达峰;原油产量可稳定在2亿吨/年左右,进口规模和对外依存度都将继续上升。
天然气仍处于快速发展的窗口期。在宏观经济稳健增长、环保政策持续加码、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
2 中国的能源发展图景
2.1 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能源需求恢复以
及新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郁白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先进的新能源和数字技术,有很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公司,应该起到更多的领导作用。
约瑟夫•麦克莫尼格指出,中国将在全球经济复苏中起重要作用,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并且到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方案。中国不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而且在消费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全球能源需求下滑5%的背景下,中国2020年能源需求逆势增长,是全球能源需求恢复的压舱石,其中油气增长最为抢眼,石油需求同比上升8万桶/日。而且,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样令人瞩目,提出了中国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以及要扩大电动车销售减免税费等新政策。中国电动车和充电桩领域的发展速度,以及碳减排、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已获得国际认可。中国在风能、光伏、电动车以及充电桩建设方面确立了很有雄心的目标,预计到2035年公共用车全面电动化,氢燃料电池商业化,205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比例达到50%,而且已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企业。
2.2 “可再生能源+储能”将成为人类最经济的
能源供应方式
国家能源局法制与体制改革司原副司长丁志敏指出,非化石能源在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占15%左右,因为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到85%以上,煤炭要降到5%以下。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促进风电、太阳能等清洁低碳能源迅速发展,近十年风电年均增长45%,光伏发电年均增长170%,光伏发电成本减少90%。2019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占全球的71.3%,硅料占67.3%,硅片占97.4%,电池片占78.7%,光伏企业有155家上市公司,中国光伏发电平均电价为0.372元/千瓦时,“光
图1 碳中和情境下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展望
010********其他可再生能源亿吨标油核电水电天然气石油煤炭
年
2025
2020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TRATEGIC FORUM
13
来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可再生能源尚未成熟的阶段,油气仍是主体能源,油气价格的大幅波动,不仅给国家、企业带来不确定性风险,还将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丁志敏指出,欧美大石油公司战略转型,已经从国际石油公司转为国际能源公司,发展趋势是低碳化、
电气化、数字化。BP 公司已经宣布十年后油气产量削减40%,成立了天然气与低碳板块,将供气、供电、氢能和碳捕集业务整合,力争2050年作业和上游业务实现净零碳排放。壳牌公司成立了新的核心部门——一体化天然气和新能源部,着眼于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拓展下游电力批发和零售,争取203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电力供应商,新能源生产占比为20%。道达尔公司宣布2035年天然气在其能源生产结构中的占比提升至60%,低碳业务占比提升至20%,2050年实现碳中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新业务布局见表1。
3.2 2035年是能源转型的重要节点,石油公司须
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认为,伴随着技术的颠覆性发展,全球能源转型曙光已经出现。能源利用低碳化趋势已经显现,而且步伐明显加快。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2035年是重要节点,值得石油公司高度重视,因为油气需求将在此时达峰,而且很多新能源技术能实现大规模推广。数字技术会助力石油公司与新能源赛跑,加速资源发现与利用节奏,是应对转型挑战的有力工具。
赵文智将第四次工业革命解释为AIOT ,即“人
气需求年均增量将超过20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达6.2%(见图3),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也将使得国内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3 石油公司的选择
3.1 油气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全球油气上游领
域投资大幅下降,给未来市场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丹尼尔•耶金指出,2020年油气行业上游投资大幅削减,国际大石油公司平均预算下降30%,有些甚至达到50%。石油公司在收购资产时既要考虑投资收益,又要考虑碳排放约束等政策风险,从而更加谨慎,并在战略调整过程中剥离部分油气资产,目前全球油气上游待售资产已达到3500亿美元。如果油气上游特别是天然气领域的投资不能尽快恢复,未
图2 未来中国石油需求预测
图3 “十四五”中国天然气需求预测
公司名称太阳能风能
氢能
生物燃料储能
充电
服务碳捕集埃森克美孚√√BP √√√√√√√壳牌√√√√√√√道达尔√√√√
√
√√
雪佛龙
√
√
√
表1 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新业务布局
亿吨0
12345678年
2025
2020
基准情景
碳中和情景
2015
20302035
20402045
2050
亿立方米“十三五”年均增量255亿立方米,增速11%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212022202320242025
20162017201820192020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