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侧偏松弛长度特性基础试验方法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轮胎侧偏松弛长度特性基础试验方法标准》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立项。文件号中汽学函【2019】179号,任务号为2019-11。本标
准由轮胎动力学创新联盟提出,由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牵头编
制,同时参与编制的单位还包括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
有限公司、吉林大学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
轮胎的侧偏松弛长度是衡量轮胎瞬态侧向力学响应特性的重要指标,对整车的瞬态转向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关轮胎侧偏松弛长度特性国、内外
均没有制定相应测试标准或规范,而在整车的底盘调教中对于转向的响应延
迟的评价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完整而正确的轮胎松弛特性的表达,对于整车
转向性能的测试和仿真都是必不可少的。近几年随着我国汽车和轮胎技术的
发展,国内实力较强的轮胎动力学研究团队,已具备了开展轮胎侧偏松弛长
度试验研究及开发相关试验标准的软、硬件条件。因此有必要制定《轮胎侧
偏松弛长度特性基础试验方法》的团体标准,期望解决以研究和开发为目的
轮胎六分力瞬态性能的对标与评价、以及用于轮胎生产质量控制和车辆动力
学建模。规范轮胎瞬态侧偏特性基础试验的实施方法,包括术语定义、对设
备、环境等试验条件的要求、试验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法。
以本标准为指导纲要获得的轮胎瞬态侧偏特性试验数据,既可以用于评估或验证单胎的侧向瞬态动力学特性,也可以用于搭建魔术公式轮胎动力学
模型,为整车虚拟开发服务。
1.3主要工作过程
2018年初,在轮胎动力学协同创新联盟(“简称TDA”,由吉林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和橡胶工业协会共同发起)的专家委员会会议上,由专家
委员会专家共同提出了“轮胎动力学标准体系”的规划。
2019年5月21日,受CSAE标准研制起草工作组的邀请,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
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大学、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浦林成山(山东)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参加单位进行轮胎侧偏松弛长度特型基础方法标准的研制。
2019年7月23日,牵头单位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完成标准的立项申请以及草稿,并于长春参加了标准立项审查会议,对本标准的任务来源、项目实施方案以及技术内容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查。
2019年8月1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下发标准起草任务书。
2019年8月~9月,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确立了测试计划,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试验实施。
2019年9月~12月,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进行了数据分析,并进行标准初稿的编写。
2019.12月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提交标准初稿,并与参加单位就标准内容进行了讨论。
1.4 主要起草单位及参与人员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标准制定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基于经典的轮胎线性松弛模型理论,并参照了国内外的相关论文和著作,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试验摸底,以保证标准中试验方法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同时在制定本标准的试验方法中,在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情况下,采用适用、经济的试验方法,保证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
2.1.1通用性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轮胎,通用性较高。
2.1.2指导性原则
采用的本标准指定的试验方法得到的数据可为轮胎的侧偏瞬态响应特性评价提供指导。同时也为整车的瞬态特性模拟仿真提供数据支持。
2.1.3协调性原则
本标准提出的方法与目前使用的《轮胎稳态侧偏特性基础试验标准》中的方法协调统一,形成完整的轮胎侧偏力学特性评价体系。
2.2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正文共7章,规定了轮胎侧偏松弛长度特型基础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验设备、试验方法以及试验数据与处理等。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起草工作组分别针对试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松弛模型理论的使用性进行了大量试验验证,验证涉及到测试速度、不同测试程序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本标准定义的试验方法是合适的,可以结合具体的试验方法对轮胎的侧偏瞬态力学性能进行一定评价,从试验方法上来看,该试验易于操作,重复性较好,在数据处理及指标提取方面,定义清晰,易于实现,验证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中没有涉及专利的情况。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的情况
佳通轮胎
本标准明确定义了轮胎侧偏松弛长度特性的基础试验方法,可用于引导和规范各企业对轮胎侧偏瞬态力学特性的评价,结合轮胎稳态侧偏特性基础试验方法标准形成完整的轮胎侧偏力学评价体系。统一的测试规范增加试验结果的可比性,有助于推动各轮胎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形成统一的试验条件,对产品开发有着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
同时该标准的测试结果可应用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的建模,并应用于整车的操控性仿真,提升了整车转向特性的仿真精度,有助于整车仿真在车辆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该标准也为后期相关轮胎模型的建模测试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国内外
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
尚无。
七、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
的协调性
本标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尚无。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本标准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属于团体标准,供协会会员和社会自愿使用。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严格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试验方法对轮胎的侧偏松弛长度进行测试,对试验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操作培训,保证检测方法操作的准确性。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标准起草工作组
201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