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研究 HigherEducationResearch
54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文/高金玲1 冯理1 王建美1 钟绍华2
摘要:新能源汽车应用型人才的紧缺,且现阶段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通过调整培养方案,达到系统化的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总学分的35%,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化运用的能力。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培养体系专业知识更系统化、实践动手能力更贴合实际,达到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该模式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培养新能源汽车应用型人才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逐年递增,相关专业性人才严重紧缺,从事新能源汽车方向的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养,知识涵盖面过窄,缺乏专业技能,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的高校其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培养模式尤其是实践环节与市场需求出现严重的脱节。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从学校自身专业建设情况出发,将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往届的培养体系优化各环节的内容,重新规划培养目标、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以及毕业要求等,使培养体系更符合人才需求,更贴近工程实际。国内的高等院校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大多采用欧美国家的培养模式,许多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比如,在相关学科领域、新能源汽车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不够深入,一方面基于传统的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修订而来,并未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点和规律做系统化的整体设计;另一方面,未针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设置相关课程体系、未突显其应用型技能的人才培养。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方向人才的培养,必须对人才
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同时优化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根据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并结合工程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校企合作单位,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以致用,同时,和实际工作情况相对接,让学生毕业即能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实际需要,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文章从培养目标、模块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展开论述,全面剖析新能源汽车方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过程。1 新能源汽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新能源汽车方向涉及车辆工程、机电控制工程、电气及自动化工程以及电化学工程等学科领域。为了合理设置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学科专业区域发展优势,确定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如下:
(1)社会需求原则。根据国标对新能源汽车方向学生培养要求的规定,学生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且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需求;(2)理论实践结合原则。新能源汽车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现阶段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其相关技术发展与创新层出不穷,培养的人才应充分掌握己积累的知识和理论,作为创新的基础,同时,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分析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学科发展原则。新能源汽车方向知识涉及多学科领域之间交叉、融合,新增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应当反映和适应学科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基础知识并拓宽专业的辐射面;(4)全面发展原则。新能源汽车方向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还包含创新能力、职业素养、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和社
会责任感的培养。
随着社会需求、产业政策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特点,新能源汽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变化,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等内容的调整,具体内容如下:1.1 培养目标
新能源汽车方向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有良好的现代工程工具使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
的教育理念,推进健全人格教育,致力于培养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现代工程应用能力兼备的“一流工程师”。毕业后能从事汽车工程领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实验测试、技术服务等工作且“会思考、会学习、会动手、会沟通、会生活”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1.2 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
为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的其专业知识和现代工程工具使用能力,专业课程体系及教育教学环节是关键。不仅要抓好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而且要优化课程设置的组合,还要采用创新教学的方法,使教学内容能够紧跟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发展,尽量缩小实践与理论的差距,用最新的前沿理论指导教学,使教学的内容体现出前沿的理论和市场应用型技术。
新能源汽车方向课程和教学坚持“五平台、六模块”的原则,如下图1所示,并加大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保
证了新能源汽车方向学生能够对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三电结构与技术及新能源汽车知识的需求。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两年时间学习通识教育与学科基础课,一年时间学习专业课,一年时间做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执行“2+1+1”培养模式,实现“大类培养,方向成才”的目的。
图1 新能源汽车方向课程体系
1.3 实践教学环节
汽车综合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是构成新能源汽车人才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适应人才发展需求的“两结合、三层论、四类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教学与科研、学生创新两结合;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性实验三层实验教学模块;四类型实践教学模块。如图2所示,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创新教育体系和实践工程教育体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加强其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互动建设,参照国内一流大学的工程实践教学,把实验分为机械、汽车、控制三大类,与课程体系互为依托。每类又分认知、验证、设计和综合性实验,共4种类型,构建集成性、系统性及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体系。
(1)认知类:面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比如,车辆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等;
HigherEducationResearch
高教研究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55
(2)验证类:面向汽车专业课,比如,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试验学、汽车设计等;
(3)设计类:不附属于单门课程,独立设置的创新性实验。如金工实习、汽车电路电子实习、创新与设计实验等;
(4)综合类:面向专业方向课程,如汽车构造实训、汽车驾驶实习、汽车零部件测绘与建模、新能源汽车综合实训等。
为更快更好地适应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满足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用人需求,拓展外部资源加强新能源汽车实习基地建设,使校内实践内容与校外工作内容无缝衔接,构建以工作内容和岗位需求为中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图2 新能源汽车方向实践教学环节
表 1 实践环节课程明细
实践名称总学分总周数开课学期金工实习 4.04二(2)、三(2)
专业认知实习 1.01二汽车驾驶实习 1.01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01四汽车构造实训 2.02四汽车电路电子实习 1.01五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3.03五汽车零部件测绘与建模 1.01五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2.02六汽车工艺实习 1.01六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2.02六创新与设计实验
1.01六生产实习
2.02七新能源汽车综合实训
1.01七毕业设计13.013八
小 计
36.0
36
2 新能源汽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结合传统车辆工程区域品牌特专业优势,加以新能源汽车方向知识的补充,形成独特的新能源汽车方向人才培养计划,如图3所示,培养独具特的新能源汽车应用型人才。新能源汽车方向本科学生毕业后,可
以面向机械类、汽车类或其他相关学科领域,服务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生产制造或工程管理等工作。或者在高校、研究院和科研机构从事教科研工作。
图 3 新能源汽车方向人才培养计划拓扑结构图
3 结论
新能源汽车方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在实践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结合社会需求规划实践教育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能源汽车方向应用型人才。新能源汽车方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它不但是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研究课题,而且是高校向社会培育专业对口人才最迫切解决的难题之一。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特以及现有的办学条件,基于往届的车辆工程新能源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优化,系统设计新能源汽车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才
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汽车专业高素质高能力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三年的实践证明,优化后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不仅知识更系统化,而且工程实践能力更强,学生的就业对口率提供了3-5%,达到了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参考文献:
[1] 陈荣英.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技能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6.
[2] 卢宗霞.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新能源汽车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1611);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01)。
(作者单位:1.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2.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