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北京车改的调查研究(模版)
第一篇: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北京车改的调查研究(模版)
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北京车改的调查研究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
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北京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 “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日前出台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公车限行的新规定,引起公众热议,也引发社会对公车改革的思考。北京机动车按尾号每周限行一天的措施已经实施三年多了。如果把这一限行措施推广到全国所有公务车,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 “如果真要落实公车限行规定,必须出台一系列的监管措施,还要付出很大的监管成本;真正要执行好,工作量很大。”“公车限行可能只是有关部门的一种倡议,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而向公共部门发出的呼吁,并不是有约束性的制度;如果真要落实,会面临很多困难。
专家认为,要真正落实公车限行,除要区分公车、私车牌照等措施外,政府还必须控制公车总量,防止各部门通过增加车辆来规避限行规定。公车改革被屡屡提起,但一直是个有相当大难度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不少地方在进行车改探索,模式不一,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公车货币化,二是公车集中管理,三是前面两种模式的结合。
(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北京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
(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1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
第二篇:公车改革的探索及对车改方式策略的调查研究
公车改革的探索及对车改方式策略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与当前节约型财政,建设节约
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的时代要求相对比,更显得极不相符。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曾试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然而其后未能在中央层级取得实际进展。2012年国家发改委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化交通服务逐步改善以及家庭用车快速普及,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社会和客观条件逐步形成。近年来,一些部门和地方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国家发改委表示,国务院印发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要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民革中央提出的有关建议,对于积极稳妥推进公车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车改方案研制过程中,发改委将认真研究和吸收借鉴。现结合具体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和见解。
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且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
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
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
(三)、公车使用效率低,浪费惊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
超编配车)。
二、在2012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
记者从民革中央了解到,提案提出了“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电子监控公务用车”、“公务用车社会化和公车保养社会公开招标”、“强化政策执行和监督环节”四大措施,建议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数量,限制购置公车的金额、型号或马力,对公车行驶里程、油耗、维修保养费用等项目实行“软监管”,对未经授权私用公车的行为进行严惩等。
提案详细描述了民革中央认为的公车改革优化方案。具体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控制公车总量和配备
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只有公务用车。保留公务用车的数量,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常住人口核定,由人大批准控制。
(二)、电子监控
是学习国外经验,电子监控所有公务用车,监控机构不受当地政府领导,直接向上级负责,网上公开查询记录。
(三)、大规模用车社会化
由政府向租车公司公开招标或租用,对驾驶员的安排可参照国有企业人员分流办法进行。公务车的保养也向社会公开招标,结算由财务和维修点进行,司机个人不介入。
(四)、补贴奖励
对不配备专车的公务员按照一定标准实行适当交通补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公务员购买私车,私车公用。
三、各地车改试点大致为三类模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
两者模式的结合。
公车货币化模式以广东珠三角、辽宁弓长岭区为代表,曾长期被认为是公车改革的方向。其措施是公车全部收回,公务人员按照行政级别给予补贴。公车集中管理则以昆明代表,其措
北京汽车牌照施是党政机关的所有公车全部停用,或上缴至各区组建的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或拍卖收回部分财政经费。
第三类模式则以杭州为代表,取消单位的公务车,所有公务用车集中至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单位公务用车可向中心提前预约租用,同时按级别给公务员发放车贴。不同的是,杭州车改没有采取“货币化”现金补贴的模式,而是将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
总之,公务车改革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其现象的存在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一定要谨慎处之,必须坚持“一要方便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尽量为纳税人节省开支”的原则,尽量做到由繁入简,由浅入深,扎扎实实的将问题处理好,积极稳妥推进公车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发改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
报告撰写人:李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