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材料一:
统计学中“成数”是什么意思?
成数在统计学中,交替标志的表现形式只有两种,把具有某种标志表现或不具有某种表现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叫做成数。相当于百分数,一成就是10%,不能说1%,三成五就是35%,八成五就是85%。
一数为另一数的几成,泛指比率:应在生产组内标准劳动力,互相比较,评成数。通常用在工农业生产中表示生产的增长状况。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例如,粮食产量增产“二成”。“二成”即是十分之二,也就是粮食产量增加了20%。
扩展资料:
在计算成数时,设有甲、乙两数,求乙数对于甲数的比,并把比值化成纯小数,那么所得的纯小数叫做乙数对于甲数的成数。其中小数第一位叫做“成”或“分”,第二位叫做“厘”。
例如,计划粮食产量为5万斤,实际多产了1万斤,那么粮食增产的成数是1÷5=0.2,即粮食增产了二成。
数学阅读材料二:
来源:中国网财经
比亚迪口罩索赔中国网财经2月14日讯(记者李春晖)“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想收口罩”这大概是今年春节中国老百姓的内心写照。面对突然爆发的防疫需求,叠加春节假期生产停滞、原辅料储备不足、物流滞后等,一时间全国多地都在上演“一罩难求”。
不过,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月2日以来,我国口罩产量逐日提升。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94%。口罩“想买就能买”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最新数据!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94%
按照此前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口罩总体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为全球产能最大。之所以仍出现“一罩难求”,与春节期间企业开工不足有关。不过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月2日以来,我国口罩产量逐日提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公布了我国口罩复产情况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4%;特别是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28%,有8个省份达到
或超过100%;医用的非N95口罩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06%,有10个省份达到或超过了100%。
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各行各业逐渐复工,对防护物资尤其是对口罩的需求急剧增长,口罩供给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夏农表示,目前有些口罩企业还没有满负荷生产,希望这些企业抓紧释放产能,尽快实现满负荷生产。对于“满负荷生产”,在2月1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中,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将其解释为“鼓励他们采取两班倒、三班倒的方式,24小时运转起来,做到人休息机器不休息,尽量多生产”。
夏农称,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口罩生产和扩能等相关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生产监测和调度,及时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保障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全面达产、超产。二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继续开展口罩扩能专项工作。进一步扩大医用,特别是医用N95口罩生产。三是进一步加强关键设备和原辅材料的供应协调,保障项目建设实施和顺利达产。同时,对重点省份和行业,还将通过调配使用等方式切实保障重点需求。
石化央企开足马力确保口罩原料供应
口罩生产的技术壁垒并不高,主要瓶颈在于原材料供应和医用资质。
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主要由三层无纺布组成:外层是做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用于隔绝患者喷出的
液体;中间的过滤层,是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内层是普通无纺布。其中,中间层的熔喷无纺布被认为是口罩的“心脏”,主要原料为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聚丙烯。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石化央企都是聚丙烯的重要供应商。在抗疫的关键时期,他们充分发挥央企担当,从春节假期开始一直开足马力生产。
中国海油所属单位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中海壳牌)从春节假期开始满负荷生产可用作消毒剂容器和医用包装生产原料的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产品,1月20日至2月4日,共累计生产上述产品26000吨,并将超过6个品种的产品安全、及时地送抵11家生产防疫物资的工厂。
中国石油春节前迅速部署旗下独山子石化、大连石化、宁夏石化、呼和浩特石化、吉林石化、兰州石化等炼化企业,对生产医用料的装置进行升级管控,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口罩、消毒液等紧缺医疗物资原材料。截至2月9日,中国石油已累计生产医用物资原料6.43万吨,其中1月4.31万吨、2月2.12万吨,累计出厂5.53万吨。
中国石化于2月6日发布消息称“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向全社会征集口罩生产合作伙伴。2月以来,针对疫情防治中用到的口罩、注射器等聚丙烯化工产品原料,
中国石化已向市场投放聚丙烯等医卫原料1.5万吨,预计2月份还将继续向各大医卫材料客户保供生产原料约8万吨。
按照工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1吨高熔指纤维聚丙烯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100万只,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的话可达20万到25万只。只要做好调度保障,口罩生产的原料供应不是难题。
3000家企业跨界转产你的口罩已经“在路上”
在13日的发布会中,夏农还表示,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实施技术改造转产、扩产。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如富士康新增从事医用口罩的生产,比亚迪援产口罩和消毒液等。
在医疗物资转产扩产大潮中,央企依然跑在前列。2月5日时,国资委成立医疗物资专项工作组,采取一系列措施,组织推动中央企业做好医疗物资扩产排产,加快重点生产设备研制生产。
工作组成立短短5天之后,初步成效已经显现。2月11日,中央企业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重点医疗物资日产量,分别提高至2月5日的2.6倍、2.8倍、2.5倍。
医用口罩、防护服生产需要相关资质。为了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事特办”加快资质、执照等审批流程。据新华社报道,服装企业山东威海迪尚公司转产医用防护服,当地政府部门帮助企业准备申报材料、样品送检,从正式办理、开通审批绿通道,到最终拿到执照,只用了30分钟。
各方在日夜兼程发力口罩生产,那么老百姓何时才能便捷地买到口罩呢?工信部曾在上发布“口罩加工完还需消毒、解析,此过程还需7天-15天的时间才能出厂。”可见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大波口罩投入市场,你的口罩可能已经“在路上”。
发布评论